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隆興北伐,宋孝宗趙昚欲扭轉乾坤,卻輸在將帥不和

隆興北伐,宋孝宗趙昚欲扭轉乾坤,卻輸在將帥不和

赤伏興王業,巍巍四十年。佛狸方送死,天馬合爭先。

自厭兵車會,親提造化權。此疆並爾界,恩德到淵泉。

自厭兵車會,親提造化權。此疆並爾界,恩德到淵泉。

這是宋孝宗趙昚所寫的一首輓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這位年輕人朝氣勃勃,不愧是宋太祖趙匡胤的血脈。歷經百餘年的輪迴,先是有趙匡胤太祖開國,再到趙光義接過宋廷權柄已有百餘年。殺戮投降的後唐、後蜀國主,使得西夏做大,然後趙光義一支後人竟忘卻宗族遺願,代代將燕雲當作一個夢。直至趙佶當政,鍾愛於書法字畫、古玩鳥石,使得六賊亂國,金軍南下,北宋覆滅。

倖存者皇九子趙構亡命江南,安定朝野根基後,一次又一次的拿岳飛、韓世忠等帥才的戰果當籌碼,意圖與金國議和,偏居一隅。甚至不惜自剪羽翼,使得岳飛慘死風波亭。

天道輪迴,懦弱的一國之君趙構竟然被金軍嚇破"膽",自此再無子嗣。趙昚得位,身體里流淌著趙匡胤的英勇熱血使他無論如何也要光復故土,重返開封。

搶回來,把被搶走的搶回來!

屆時,重傷金、西夏的無雙戰將李顯忠來降,光鮮的戰績使得趙昚更加放心,一場北伐悄然醞釀。

北伐

趙昚登帝位,他年少時親眼目睹了趙構的軟弱無能,秦檜的專權、迫害忠良。為了鼓舞士氣,為北伐做準備。趙昚上台後、遵循著三大方針:

其一,給岳飛以及岳家軍的眾位將士平反,承認他的功績;

其二,擴大平反,將被秦檜迫害的趙鼎、范沖等人平反,已經死去的追封,活著的加官進爵,入京繼續效力;

其三,重用僅存的南宋中興四大將中的張浚,由他推選人才,進行北伐。

張浚眼光毒辣,一眼便選中此時的南宋頂尖戰力李顯忠。趙昚下令,張浚主持北伐,李顯忠為主將。如果事情如此發展,那麼隆興北伐估計不會慘敗,光復故都開封也是指日可待。

可是偏偏張浚卻為李顯忠配備了一個副手——邵宏淵。

邵宏淵何許人也?

首先,邵宏淵根正苗紅,自入伍以來就是韓世忠的部將,而且他的性格也是耿直、作戰勇猛,不同於一般的南宋將領唯唯諾諾。

就比如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兵分三路襲擊南宋江淮地區。其中,金國萬戶長蕭錡率領十萬大軍意圖兵出花靨鎮(今安徽壽縣西北),途經定遠縣、藕塘關、清流關、滁州、真州,直破揚州,金軍確實銳不可當,一路上勢如破竹,直到他們在真州城北的胥浦橋遇到了邵宏淵。邵宏淵絕不坐以待斃,他把幾乎所有的兵力交給了三位將官,就以此橋為界限阻擋住蕭錡的進軍。邵宏淵這麼做確實讓蕭錡眼前一亮,邵宏淵不同與那些見到金軍就跑的宋人,這讓蕭錡有了些許的鬥志。蕭錡命令十萬大軍全軍壓境,很明顯,邵宏淵是頂不住的。但是邵宏淵確實是把硬骨頭,他沒有在蕭錡全軍衝鋒時就選擇後退,而是直至廝殺到三位將官戰死,自己的大部隊消耗殆盡,才率領殘部向海邊撤退。

邵宏淵為將有勇武之姿。

但是,他卻沒有謀略。兩軍對壘,將大部隊交予三位將領,自己痛快廝殺,全然不顧士卒死活。而且,明明身後有真州城這一險固可守,為什麼偏偏選擇和粗暴的女真人野戰。不用地勢,打女真人善打的杖。

邵宏淵註定只是一介莽夫,無將帥之才。

邵宏淵個性如此鮮明,他在接到任命時,公然表示不滿,他不願做李顯忠的部下,他向張浚要求主將之位。北伐當即,邵宏淵如此胡來,按理說張浚應該義正言辭地拒絕,並且將邵宏淵軍法處置,以示軍威。可是,張浚居然同意了邵宏淵地請求。為什麼?

因為邵宏淵是嫡系。李顯忠再神勇、再多謀也只是降將。況且李氏一族先降金、再降偽齊,等到這時,李顯忠一家被完顏撒離合滅門才降宋報仇。如此一來,張浚的選擇也是在情理之中。只不過一山不容二虎,張浚的選擇冥冥之中註定了隆興北伐失敗的命運。

宿州大捷

隆興元年,北伐正式拉開序幕,西路軍由李顯忠率領,自定遠渡過淮河攻打金國重鎮靈璧;

東路軍由邵宏淵率領,自盱眙度過淮河攻打虹縣。

虹縣、靈璧攻克後,東西兩路軍馬合兵一處進攻宿州。

西路方面進展順利,李顯忠在淮河以南等待著蕭錡的響應。原來在金國內部因為完顏亮的殘暴,引發了契丹大起義。蕭錡本是契丹人,這個時間恰好最適合策反他。可是出乎意料,蕭錡出現在淮河北岸,不單單是他,還有他身後數萬的金國士兵。契丹大起義被撲滅了,完顏亮被殺,完顏雍成了新任的金國皇帝。李顯忠不示弱,一路挫敗蕭錡,攻克了女真糧草輜重的聚集地靈璧,大批女真士兵投降。

與西路相比,東路軍堪為步履維艱。邵宏淵率軍渡過了淮河,卻無論如何也攻克不下只有區區幾千兵馬的虹縣。

李顯忠為了合兵進攻宿州的大局考慮,決定支援東路。他並沒有分兵去支援邵宏淵,而是派出靈璧的女真降卒,降卒一到虹縣,虹縣所有士兵便立刻出降。

李顯忠這招高明,他非常清楚支撐虹縣金軍的是援軍,他派出靈璧降卒支援,無非就是讓虹縣的金軍看,斷了他們對增援的渴望。不戰而屈人之兵。但是,這也是李顯忠愚蠢的一招,李顯忠報仇心切,他全然忘記邵宏淵本就不服他,這樣一來,無異於打了邵宏淵這位硬漢一記響亮的耳光。他邵宏淵也是主帥,也是要臉面的。

李顯忠向邵宏淵商量攻克宿州的計策,邵宏淵沉默。自此之後,邵宏淵便保持沉默,寸步不離虹縣。

李顯忠無奈,只得獨自一人進軍宿州。宿州城內漢人多女真人少,已經高度漢化。李顯忠在與宿州守軍野外對戰時大獲全勝,很快守軍便躲回城內,堅守不出。李顯忠只得強攻,高度漢化的宿州城,防禦能力大大提升。李顯忠在付出不小的代價奪城門,進行巷戰時。邵宏淵突然率兵殺到,順著這股氣勢,宿州被攻克。邵宏淵坐享其成,李顯忠氣憤難耐。

一直沉默的邵宏淵終於開口說話,他對李顯忠說:真乃關西將軍。

關西將軍素來形容吳玠、岳飛、韓世忠等不世名將,一向心高氣傲的邵宏淵出此言。一方面只是想平息李顯忠的怒氣,另一方面我們不難看出邵宏淵早已對李顯忠懷恨在心,有點吃葡萄的韻味。

血色宿州

宿州失陷,完顏雍迅速採取行動,他令紇石烈志寧率領一萬人馬為先鋒,孛撒率十萬人馬為主力,奪回宿州。

五月二十一日,紇石烈志寧的先鋒部隊率先抵達宿州城下,他沒有搶先進攻,而是安營紮寨。

第2天, 孛撒的大部隊到來。十一萬金軍重重包圍宿州城,孛撒在宿州城南門列陣。李顯忠迎戰,女真人衝鋒十餘次,西軍慢慢不支,為首的軍官李福、李寶帶領所部退回城內,中途被李顯忠追上,砍了兩人的腦袋。這時在恐懼的威懾下,南宋軍人抵住了金軍的衝鋒,首戰告捷。

第3天, 李顯忠向城內的邵宏淵求援,邵宏淵不但不援,反而建議東西兩路兵馬主動放棄宿州後撤,李顯忠怒不可遏,當場轉身離去。

時至正午,西路軍與金軍以酣戰一上午。烈日當頭,西路軍筋疲力竭,眼看著對面的金軍也是卸下鎧甲乘涼,卻無力再戰,戰場迎來了短暫的安寧。這時,邵宏淵從城中騎馬出來,巡視西路軍,說出這樣一段話:當此盛夏,搖扇於清涼由不堪,況烈日中披甲苦戰乎?

東路軍不僅不戰,反而動搖軍心。下午,西路軍與金軍再戰,已成潰敗之勢,幸好李顯忠身先士卒,西路軍士氣大振,才得以退回城中。

當晚,高級士官大肆潰逃。李顯忠找到了休息一整天的邵宏淵,再次請求幫助。邵宏淵再度拒絕。李顯忠無望,仰天長嘯:天未欲平中原耶,何阻擾如此。

宿州城已是不保,李顯忠無奈順從邵宏淵退兵符離。金軍來追,宋人只顧逃命,相繼踩踏,符離淪陷,北伐生力軍煙消雲散。

隆興北伐,終以大敗告終。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當將帥之間出現間隙,戰爭只能以失敗告終。隆興北伐本是宋孝宗趙昚勵精圖治的開始,沒想到卻也成為了奮發圖強的結束。

邵宏淵本是硬漢,謀略欠佳,做一名悍將名存青史,豈不快哉?為何為整一時虛名,斷送那麼多人命,棄民族大義於不顧?

李顯忠足智多謀,戰場之間妙計連連、天下無敵,為何看不懂人心,不知給邵宏淵留的些臉面,或者推杯換盞之間一笑泯恩仇?聰明反被聰明誤。

一己私心,葬送多少性命;一念之間,山河不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安歷史說 的精彩文章:

田漢9歲非她不娶,18歲和她私奔,她英年早逝希望丈夫迎娶閨蜜
岳飛墓前跪著的銅人為何遺臭萬年?他們歷史上的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