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善導大師為你揭示:往生信心的本質

善導大師為你揭示:往生信心的本質

「乃至十念」的解釋

好!我們再來看「乃至十念」的解釋(這裡就有很多的講究):

第一,加了「上盡一形」。

第二,「乃至十念」解釋為「下收十念」。

第三,「乃至」解釋為「下至」。

第四,「十念」解釋為「十聲」。

第五,加「乘我願力」等四字。

善導大師解釋「乃至十念」,都是一輩子的念佛:只要你壽命還存在,就盡形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所以叫「上盡一形」。

「上盡一形」和「下收十念」相對。向上多到一輩子的念佛,向下少到臨終十念。「下」是最少,「收」是包含、收進來,跑不出去,「下收十念」就是最少臨終十念念佛,都包含在內,收入在彌陀的救度之中。連臨終十念的人都收攝在願網當中,那何況一輩子念佛的人?那就更容易往生。所以「上盡一形,下收十念」是顯示:不管什麼人,只要他願生凈土,堅持念佛,直到臨終,都可以往生。也就顯示這個法門容易、易行。你直到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沒有比這個更容易的了,也沒有一個眾生會遺漏掉。

「乃至」解釋為「下至」。「下」與「上」是互相對應的,既然說「下至十聲」,那必然地也就是「上盡一形」。不過,「下至十聲」是側重針對臨終才遇到這個法門的人,他念十句佛,甚至念一句佛,也往生。因為這個是「對文增減」的,所以,善導大師直接把「十念」解釋為「十聲」。「十」字就不再做別的解釋,「十」還對「十」。在別的地方,有時候解釋為「下至一聲、一念等」。

所以,以善導大師來說,是以聞到念佛法門開始,一直到臨命終時,一生念佛,稱為「乃至十念」,也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號」。

還有,「十念」說為「十聲」,「念」即是「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解釋,成為古今奉行的標準。這在後面我們還會再說明。

為什麼加「乘佛願力」四個字?

這裡有幾個字非常重要:「乘佛願力」、「以佛願力」、「乘我願力」。解釋「乃至十念」時,善導大師處處不忘加這四個字。這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可以從四點來說明:

第一,顯示乘佛願力的方法。

「上盡一形,下收十念」後面緊接著「乘我願力」,顯示「上盡一形,下收十念」的念佛,就是乘佛願力。這個很顯然,不用再做更多的解釋。

當然,這是指信順、願往生的人,你不願往生,那就談不上。所以,願生、稱名,即是乘佛願力,並沒有那麼複雜。講「乘佛大願船」,什麼叫乘佛願船?「我感動了,我激動了,我突然歡喜、跳躍起來了,我就是乘上了。」或者「我念佛冥想入定了,心清凈了,伏住煩惱了,我就是乘上了。不然沒有乘上。」這些說法都是落入歧途,誤導眾生。

直接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願生凈土、信順不疑,這就是乘佛願力。佛的願力,畢竟就是一句名號,稱佛名號,就是乘佛願力,直截了當!

第二,令眾生安心。

怎麼叫令眾生安心呢?令我們十方眾生安心自在。「哎呀!我光是念佛,這麼念幾句,能往生嗎?」如果不明白之所以念佛就能夠往生的原理,我們心裡必然懷疑、不安。現在講出「之所以下至十聲的念佛就能往生,全在於乘佛願力」,既然是乘佛願力去往生的,那麼,擔心自己沒有修行、煩惱重、雜念多等種種疑慮,就像冰一樣消掉了。所以,加這四個字,能令我們得大安心。我們這樣稱佛名號,就是乘佛願力。既是乘佛願力,就沒有不往生的,所以說「莫不皆往」。

第三,破凡夫執情。

破我們凡夫執著的情見。

有的人以為「念佛是憑著我的稱念功夫,這樣才能往生」。善導大師說了:「不是的!你念佛往生,乃是乘佛願力!並不是靠你稱念的功夫。」稱名往生,不是憑我們自己的功力,而是靠彌陀之力。

第四,說明往生容易。

為什麼容易?在佛的願力──「以佛願力,易得往生!」那大家不用懷疑了,「為什麼這麼容易往生呢?」「以佛願力嘛!」世間的事情也是一樣,有難有易。你沒有這個力量,難如登天;他有這個力量,就易如反掌。如果讓我們自己解脫生死輪迴啊,善導大師說:「若待娑婆證法忍,六道恆沙劫未期」,恆河沙劫盡都沒有出期。可是如果我們仰憑阿彌陀佛大願業力,那就非常容易。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的解釋

後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善導大師既沒有文字解釋,也沒有原文引用,而是通通略掉。好像願文裡面根本就沒有這八個字似的。這是什麼意思呢?

因為這兩句話,從字面來看,即是除開五逆、謗法這兩種人不救,但善導大師根據《觀經》下品下生,認為這只是一種方便說,真實來講並沒有除開五逆、謗法的人不救。這裡略掉這八個字,就是要顯明:五逆、謗法的人,念佛願生,也能往生。

以善導大師的思想來看,能夠障礙我們往生的,不是我們的罪過,乃至五逆、謗法這樣極重的惡業,都不能構成我們往生的障礙。能夠障礙我們往生的,就是我們自己不相信、不願意、不念佛。只要信願念佛,沒有不往生的。

關於「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我們會在後面詳細解釋。

小結

大家回去可以複習一下,最重要的有兩點:

1.把「至心信樂」解釋為「稱我名號」。

2.把「乃至十念」解釋為「上盡一形,下至十聲」,接著又加了四個字,「乘我願力」。

這都是我們凈土宗宗義最重要的地方。

作者:凈宗法師

錄讀:佛岸居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凈視界 的精彩文章:

凈土法門鼓勵讀誦大乘經典嗎
讀經是為了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