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村民買小雞賒賬,老闆秋後拿賬本收錢,父親偏癱兒子收賬多出30元

村民買小雞賒賬,老闆秋後拿賬本收錢,父親偏癱兒子收賬多出30元

配圖來源網路,圖文無關

每年油菜花開的時候,山東人老秦就騎著自行車,馱著唧唧叫的小雞雛,吆喝著來村裡賣小雞了。

老秦的自行車后座兩側挎著兩摞子竹筐,竹筐分成一層又一層,每層都擠滿了毛茸茸的小雞雛。老秦拖著長腔的吆喝聲更好聽:「賣小——雞兒——哩喲嗬,賣小雞哩喲——」聲音洪亮得像銅鈴,有金鐘玉磬的質感,很有穿透力,十里外都能聽得到。吆喝聲的中間戛然而止,然後再繼續後面的「賣小雞哩喲——」,尾音悠長,聽得人們心裡痒痒的,爭相模仿,卻學不來。麻叔嗓門大,學山東老秦吆喝,像驢叫。用麻嬸子的話說,老秦是男高音,那也叫功夫。

老秦說話山東口音,家是山東什麼地方的?不知道,也沒人問,大家只是叫他老秦。每年春天,老秦如約而至,把自行車停在村口,先吆喝幾聲,然後把一筐又一筐的小雞雛卸下來,掏出一把泡好的小米撒給小雞雛,小雞雛便會蜂擁著爭搶著啄食。

聽到老秦的吆喝,村裡的女人們就坐不住了,走出家門,挑選小雞雛。

買老秦的小雞雛是不用交付現金的,只需要在老秦的紅塑料皮本子上寫當家人的名字,等到秋後,小雞雛長大了,下蛋了,老秦才會來收錢。老秦在村口喊一嗓子,買過小雞雛的人家就會把錢送過來,老秦核對一下,勾去一個個名字。麻嬸子每年都要賒二十個小雞雛,在老秦的紅皮塑料本上寫麻叔的大名,到秋後賣掉兩隻公雞,就足夠還老秦的賬了。

麻嬸子最看不慣的是刁嫂。刁嫂人也刁,那年賒小雞,她在老秦的本子上寫的是假名字,老秦秋後要賬,村裡人都說不知道這個名字是誰。找不到這個人,這筆賬就成了死賬。麻嬸子看不慣,說這是誰給咱村抹黑啊?把人丟到山東去了。老秦倒是很大氣,說算了算了,沒這二十個小雞錢,我也窮不了。麻嬸子說,你別急著走,等一會兒,我幫你要回來。

麻嬸子就去找刁嫂,指著她院子里的雞,說你家的雞長得不小了,下蛋了吧?從哪裡買的呢?刁嫂就紅了臉,把錢拿了出來。麻嬸子給老秦賠笑,說這一家賒了你的小雞雛,你的本子上記的是他家孩子的名字。孩子小,名字沒叫起來呢,也難怪別人不知道。

老秦千恩萬謝。麻嬸子說,大兄弟,你也沒背著鍋,沒帶著灶,中午在我家吃飯。

這一年,麻嬸子照例賒了二十隻小雞雛。秋風一吹,小雞雛就長大了,有幾隻公雞,還有幾隻母雞。母雞的臉蛋紅紅的,大概是快要下蛋了。麻嬸子賣了兩隻公雞,湊夠了錢,放在鹽罐子下面,準備著老秦來收賬。

過了九月九,老秦沒來,又過了十月一,老秦還沒來。麻嬸子的二閨女要坐月子了,麻嬸子去伺候月子,這一去就是好多天呢。臨走,麻嬸子叮囑麻叔,你聽著點,哪一天山東老秦來了,你把錢還給老秦。麻叔點點頭,麻嬸子才離開家。

麻嬸子伺候完閨女,回到家,做飯的時候看到錢還在鹽罐子底下壓著,就問麻叔,老秦沒來?麻叔說,沒來。麻嬸子就有些疑惑了,嘴裡嘟囔著說,這個老秦,咋不要錢了呢?

麻叔說,村裡人都沒給他錢呢,咱還能給他送到山東去?又不是咱自己,慌什麼慌。

那就再等等吧。有一次孫子要學費,沒錢,麻叔說先把老秦的小雞錢用上。麻嬸子說那可不行,說不定你前腳把錢拿走,老秦後腳來了,到時候手裡沒錢,不抓瞎?總不能讓老秦為了咱這幾塊錢再從山東跑一趟吧?

也是。麻叔拉著孫子另想辦法了。

下雪了,老秦還沒來。

臘月二十三,陰冷,小北風打著旋兒。村頭來了一個年輕人,說話山東口音,說是老秦的兒子,來收賬的。麻嬸子手裡捏著錢,從家裡出來,仔細端詳,年輕人的眉眼挺像老秦,手裡拿著眼熟的紅塑料皮本子。大家圍上來,問老秦為什麼沒來,年輕人的眼圈兒紅紅的,說,俺爹得了腦血栓,偏癱了。

大家聽了,唏噓感嘆,說起老秦的好來。麻嬸子心裡咯噔一下,說,孩子,一會兒收完賬,到家裡暖和暖和,嬸子給你烙餅,炒雞蛋。年輕人笑了笑,說,謝了,謝了,嬸,我還急著趕回去呢。麻嬸子說,再急也得吃飯,你先忙活,嬸子給你做飯去。嬸子說不定哪天去山東,到了你家門口,你不讓嬸子吃你的飯?

麻嬸子做好了飯,出來喊年輕人,年輕人正在犯愁。麻嬸子說,是不是又有人報了假名?年輕人說,不是不是,是多出來30塊錢,不知道是誰多給的。

多了?多了就多了唄。

那可不行。該多少就是多少,我怎麼能多要大家的錢呢!年輕人急得直轉圈,說,我爹跟你們打交道多少年了,我可不能壞了我爹的名聲。

年輕人很著急,扯著嗓子喊:誰多給錢了?誰多給俺錢了?

這聲音,讓麻嬸子想到了春天裡,老秦的吆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事選編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