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人只知許廣平,可誰又知朱安?她也是魯迅的遺物

世人只知許廣平,可誰又知朱安?她也是魯迅的遺物

提起魯迅的妻子,我想大多數人能想到的都是許廣平。其實,在許廣平之前,魯迅還曾締下過婚約,而這個女人,就是朱安。正如她的名字一樣,朱安,安安靜靜地走完了她的一生,並沒有因為是魯迅的原配而宣揚牟利,也沒有拿魯迅拋棄她來大做文章,她為魯迅獨守了空房41年,最後一個人默默走向死亡。

朱安出身於典型的舊式封建家庭,自然很少讀書,自小接受的唯一的教育就是三從四德,文良賢淑,可惜,她偏偏遇上的人是魯迅,彼時的魯迅正遠赴日本學習,受到新思潮衝擊下的他,正如那個年代無數的進步青年一樣,對一切的封建陋習都棄如敝履,更不要說是關係到一生的婚姻大事。最後,還是魯迅的母親靠裝病將魯迅騙回家來完婚。婚後的第四天,魯迅就又回到了日本,他始終都沒有了解過這個作為自己妻子的女人,也不曾想要了解,朱安在他心裡就如同不存在。在朱安後來的回憶中,當她聽說男方喜歡大腳的女人,就在花轎上不停地往自己的鞋裡塞棉花。鞋子從花轎掉落,那個時候的她,根本無法理解她和魯迅之間的距離,隔了新舊兩個時代,而這一切,也為朱安後來悲劇的一生,埋下了伏筆。

1909年,魯迅回國後,一直在杭州等地擔任教員,始終不曾回鄉看過這位獨守空房的妻子,一直到1919年,魯迅要在北京定居,賣掉了老家的房子,也帶上了髮妻朱安,也許是對這時候的魯迅來說,他也明白了朱安又何嘗不是這封建禮教的受害者呢?他有義務對她的生活負責,只是他們之間,沒有愛情,只有夫妻間的義務和責任,朱安隨魯迅一路北上,在後來的顛沛流離中,也一直陪在他的身邊,終生沒有再回過家鄉。

如果說這些都是封建家庭教化下女人是對男人的順從,那麼許廣平的出現,則徹徹底底地讓朱安絕望。1923年,魯迅到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結識了陪伴他一生的女人——許廣平。許廣平是魯迅的學生,魯迅找到了自己的愛情,也讓朱安終於放棄,她永遠也走不進這個人的心裡。在後來的時間裡,她一直和魯迅的母親魯瑞生活在一起。

一直到魯迅去世,朱安將所有和魯迅有關的事全權交給許廣平來打理,也包括了魯迅所有的版權和文章,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錢,她沒有染指半分。到了晚年,朱安體弱多病,只靠著周作人的救濟艱難維持生活,甚至還欠下了幾千元的債務。逼不得已的她只能出售魯迅的藏書。這一舉動在當時的文藝界掀起了軒然大波,眾人紛紛勸阻,1944年,唐弢來看望已經快走到生命盡頭的朱安,她對來勸阻她賣掉魯迅藏書的客人發出了呼喊,這是朱安這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呼喊,沒想到也成了她一生中最後一次呼喊。這裡面有生活艱辛的凄涼,有對命運不公的控訴,卻唯獨沒有對魯迅和許廣平的埋怨。

朱安明白,這並不是魯迅的錯,對於時代給她帶來的悲劇一生,她選擇逆來順受。她在對魯迅和許廣平的回憶中,不曾對二人有絲毫的埋怨,而是說各有各的人生,她選擇原諒。朱安的一生平淡,正如那個年代無數的婦女一樣,而她又因為成為魯迅的夫人而終究不平凡,也許這一生的困頓讓朱安始終無所適從,但她卻用自己的堅守,為她自己留下了一個優雅的背影,誰曾想過,一直守在魯迅身邊的朱安,也是魯迅的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東向南看 的精彩文章:

盛智文作為德裔猶太人,移民中國後,後來怎麼樣了?
古代達官貴人被抄家之後,家中女眷下場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