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東線坦克戰:第4裝甲集群與西北方面軍最初的交鋒

東線坦克戰:第4裝甲集群與西北方面軍最初的交鋒

著:羅伯特·A. 福爾奇克

譯:顧劍 朱任東

「奇襲,然後向前,向前,一路向前。」

—1941年6月22日,德第6裝甲師當日命令

(上圖)一個混編的德國裝甲戰鬥群準備入侵蘇聯。到1941年6月,德軍在運用多兵種協同作戰方面已經十分嫻熟,因此在初期邊境附近的戰鬥中贏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1941年6月22日—23日

對於德軍在立陶宛邊境顯而易見的集結,波羅的海軍區(很快將被重命名為西北方面軍)司令員費奧多爾·I. 庫茲涅佐夫(Fyodor I. Kuznetsov)感到非常不安,因此甚至不等莫斯科的明確指示就努力提高麾下部隊的戰備程度。在演習的名義下,庫茲涅佐夫決定將尼古拉·M. 舍斯托帕洛夫少將的機械化第12軍從里加(Riga)和利耶帕亞(Liepaja)調離,並於1941年6月19日至20日集中在希奧利艾(Siauliai)附近。庫茲涅佐夫打算把舍斯托帕洛夫的坦克部署在距邊境60公里以內,以支援第8集團軍在國境線上展開的3個步兵師。這3個步兵師兵力只有編製的60%,卻要沿著邊界掩護155公里寬的戰線,這意味著他們只能起到牽製作用。

雖然希奧利艾位置更好,有利於舍斯托帕洛夫的軍應對邊境事件,但這一草率的行動消耗了大部分的在手燃料,而該軍的油庫留在了後方190公里外的里加。由於機械化第12軍的燃料輸送卡車不到編製數量的一半,車隊得往返里加多次,在希奧利艾給坦克加油。此外,因為技術上的缺陷,大批坦克和其他車輛會在行進中出現故障,機械化第12軍需得花費幾天時間才能準備就緒。

在機械化第12軍前往希奧利艾的途中,庫茲涅佐夫命令第8集團軍在邊界開始鋪設雷區,並準備拆除橋樑。當莫斯科的蘇軍總參謀長格奧爾吉·朱可夫(Georgy Zhukov)將軍聽說庫茲涅佐夫擅自調動坦克和準備防禦工作時,勃然大怒,要求他撤銷命令。朱可夫甚至不顧臉面的宣稱,庫茲涅佐夫疏散家屬的做法是「懦弱的行為」,並指責他試圖「在人民中傳播恐慌情緒」。庫茲涅佐夫以巨大的勇氣無視朱可夫的指示,獨自冒著風險,在德文斯克(Dvinsk,即陶格夫匹爾斯)以南的樹林里建立了一個戰術指揮所。

6月22日凌晨4時(當地時間),北方集團軍群開始越過立陶宛邊境,包括赫普納大將的第4裝甲集群以及第十八集團軍下轄的10個步兵師。裝甲兵上將格奧爾格-漢斯·萊因哈特的第四十一摩托化軍尾隨第36步兵師在陶羅根(Taurogen)南部越過了邊界,左翼是第1裝甲師,右翼是第6裝甲師。第1裝甲師與韋斯特霍芬(Westhoven)戰鬥群對陶羅根鎮發起了正面攻擊,而克魯格(Kruger)戰鬥群則徒涉無人防守的尤拉(Jura)河,包圍了整個城鎮。

由於庫茲涅佐夫最後時刻發出的警報,蘇軍步兵第125師在陶羅根進行了一場苦戰,德軍裝甲師在敵軍的地雷和反坦克炮火面前放慢了前進速度,陶羅根直到20時才被攻克。為拿下城市,第1裝甲師耗費了大量的彈藥並用去一天的大部分時間,而步兵第125師的大部分兵力事實上已成功向東北方向撤離。當第1裝甲師正在攻擊陶羅根時,弗朗茨·蘭格拉夫(Franz Landgraf)少將的第6裝甲師與勞斯(Raus)戰鬥群及塞肯多夫(Seckendorff)戰鬥群一起,在鎮東側越過一些反坦克壕後向東北方向前進,直取希奧利艾,但他們對部署在那裡的蘇聯坦克一無所知。作為庫茲涅佐夫臨時演習動員起來的部分兵力,步兵第48師只攜帶了訓練用的彈藥,很輕易就被驅離。總體而言,赫普納計劃使用裝甲部隊奪取邊境城市陶羅根的設想並不合理,最終,第四十一摩托化軍在「巴巴羅薩」的第一天僅僅楔入30公里,只將敵人擊退而未能包圍他們。

與萊因哈特有條不紊地攻擊蘇聯防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步兵上將埃里希·馮·曼施泰因的第五十六摩托化軍直接繞開蘇軍抵抗中心,越過邊境線,幾乎是取正東徑直向凱代尼艾(Kedainiai)挺進,曼施泰因以第8裝甲師的克里佐利(Crissoli)戰鬥群在前面開路,其後是第3步兵師和第290步兵師。曼施泰因專註於他的目標—300公里外德維納(Dvina)河上的橋樑,基本不理會沒有直接擋路的蘇軍。因此,曼施泰因的先頭師在第一天通過茂密的森林地帶前進了70公里,沒有與蘇軍發生激烈交火。

(上圖)1941年6月的烏克蘭,一名德軍步兵走近一具蘇軍坦克手的屍體,旁邊是燃燒著的BT-7快速坦克。這輛蘇軍坦克的炮塔可能挨了一發37毫米的炮彈,油箱被點燃了。

蘇聯方面對入侵的反應緩慢而混亂。當確信德國人已武裝入侵後,9時30分左右,庫茲涅佐夫決定動用坦克部隊反擊。然而,德國空軍的空襲嚴重擾亂了蘇聯高層的通信,直到14時,第8集團軍反擊命令才發出。4由於通信問題,機械化第12軍23時40分才收到庫茲涅佐夫的命令。這些命令指示舍斯托帕洛夫向南推進70公里攻擊德國入侵部隊的左翼。

然而,第8集團軍命令暫調坦克第23師協助步兵第10軍收復梅梅爾(Memel)附近的邊界,這麼做無疑分散了機械化第12軍的反擊力量,也表明了紅軍中存在的觀點分歧:機械化部隊到底是集中起來當成突擊力量使用,還是將其分散支援步兵?庫茲涅佐夫還向阿列克謝·V. 庫爾金少將的機械化第12軍發出命令,要求其在維爾紐斯(Vilnius)以西第11集團軍後面集結,並派出坦克第2師進攻靠近拉塞尼艾(Raseinai)的德軍右翼。庫茲涅佐夫派遣帕維爾·P. 波盧博亞羅夫(Pavel P. Poluboiarov)協調這次攻擊,他是西北方面軍機械化與坦克兵司令。庫茲涅佐夫的坦克鉗擊方案並不是一個糟糕的計劃,但在當時條件下是沒法實現的。

舍斯托帕洛夫的軍在6月22日—23日夜間開始向前進發,但因缺乏燃料沒法出動所有坦克。派遣補給車隊回里加獲得更多燃料的嘗試因混亂和堵塞的道路而受挫。庫茲涅佐夫希望坦克在黎明時開始發動反擊,但是波盧博亞羅夫說服他推遲行動,直到機械化第3軍主力準備就緒。

坦克第28師師長伊萬·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上校強行軍60公里後抵達前線,但黎明時分,德國空軍發現了蘇聯坦克行軍縱隊並進行了攻擊,打癱了44輛坦克和大量輪式運輸車輛。儘管如此,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先遣隊最終還是在6月23日下午到達了集結地域。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原應等待後續部隊,但他卻將謝爾蓋·費多西耶維奇·奧尼丘克(Sergei F. Onischuk)少校的坦克第55團下轄的40輛T-26和BT-7輕型坦克投入了戰鬥。

大約21時,在沒有步兵或炮兵支援的情況下,奧尼丘克直接沖向了德國第21步兵師,並在德軍反坦克炮火中損失了2輛BT-7和3輛T-26坦克。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坐鎮他的BT-7TU跟隨著奧尼丘克的混成營,根據蘇方的說法,他親自與1輛德國Ⅳ號中型坦克(可能來自第1裝甲師)對決,意識到45毫米炮在800米的距離上沒法打穿敵方坦克後,切爾尼亞霍夫斯基將他的BT-7靠近對手,距敵400—500米時通過側擊幹掉了這輛Ⅳ號。

(上圖)一輛1941年型T-34坦克撞上了一門德軍的1.FH18 105毫米榴彈炮。T-34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坦克,但很多坦克在投入戰鬥時只有很少的彈藥和燃油,以至於不得不使用衝撞戰術。

7輕型坦克通過樹林進行側翼機動,波波夫成功擊潰一些德國步兵並摧毀了幾門37毫米反坦克炮。波波夫農民出身,只接受過中等教育,沒有受過德國同行的那種訓練,但勇敢而堅定。即使德國人開始集結,他的BT-7被多次命中且著火,他依舊繼續進攻。當波波夫試圖逃離他燃燒的坦克時,被德國步兵擊中陣亡,他很快就會被追授「蘇聯英雄」稱號。雖然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倉促攻擊造成了一些傷害,但3個小時的戰鬥損失了44輛坦克中的17輛,迫使他命令奧尼丘克脫離。意識到德國人過於強大,切爾尼亞霍夫斯基決定重組部隊並等待增援。

雖然舍斯托帕洛夫的軍開始對推斷的第4裝甲集群的側翼進行了逐次突擊,但在拉塞尼艾和凱代尼艾附近以東地域,德國裝甲部隊活動仍然頻繁。輕鬆碾過特拉高根(Taroggen)東北部的步兵第48師後,第6裝甲師前進了55公里,並在6月23日下午佔領了拉塞尼艾。蘭格拉夫少將的2個裝甲戰鬥群在杜比薩河(Dubysa)建立了獨立的橋頭堡,拉塞尼艾地域的蘇軍燃料補充和增援被掐斷。與此同時,耶格爾·N. 索良金(Egor N. Solyankin)少將的坦克第2師從凱代尼艾強行軍100公里,試圖奪回拉塞尼艾。索良金手下的師里有6種型號的坦克,包括32輛KV-1、19輛KV-2和50輛T-34,作戰後勤工作由此變得更加複雜。由於空氣濾清器堵塞和傳動系統故障,KV重型坦克在長途行軍中表現極差,近一半在前往戰場的途中拋錨。然而,6月23日晚些時候,索良金設法在拉塞尼艾附近集結主力,計劃在第二天黎明時發起進攻。

本文摘自《東線坦克戰1941-1945》上下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目擊諾曼底登陸: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記憶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