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和小米都經歷了怎樣的2019年?

華為和小米都經歷了怎樣的2019年?

日前,小米和華為紛紛發布了各自的2019年度報告,透露了兩家公司手機和IoT業務在過去一年的進展,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發展方向。

小米:海外市場和AIoT成增長支柱

在2019年全年,小米營收達到了2058億元,同比前一年增長了17.7%增速有所放緩,國際市場收入達到了912億元。凈利潤仍有不俗增長,調整後凈利潤115億元,同比增長34.8%。全年研發投入達到75億元,小米預計2020年會投入100億元以上用於研發。

手機業務為小米貢獻了1221億元收入,同比增長7.3%,佔總收入的約59%。在小米品牌專註於高端、Redmi品牌專註性價比後,手機產品在2019年的銷量為1.246億台,相較上一年增長了約5%。平均售價(ASP)同比增加2.2%來到979.9元,毛利率也提升到7.2%。

AIoT與生活消費品業務增長迅猛,年收入達到621億元,同比增長41.7%。在這背後,小米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成為全球第一,小米電視在中國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台成為第一,在印度市場也連續七個季度成為出貨量第一。

小米IoT已連接設備數來到2.35億台同比增長55.6%,這還不算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其中擁有5台及以上小米IoT設備的用戶數量達到410萬,同比增長77.%。小米的語音助手平台小愛同學月活用戶數超過6000萬,同比增長55.7%

互聯網業務亦有增長,全年營收198億元,同比增長24.4%。廣告、遊戲、金融服務都有增長,電視付費用戶3700萬增長62.9%,旗下有品電商總成交額超過100億元。12月MIUI用戶月活為3.1億,中國大陸用戶為1.09億,海外則發展出了10個月活超5000萬的應用。

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佔比過半

在2019年全年,華為營收達到了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增速保持基本不變。收入來源中,消費者業務佔比擴大達到54.4%,企業業務和運營商業務佔比減小但同樣有增長。華為利潤率為9.1%,凈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現金流為914億元同比增長22.4%。

華為在中國營收佔59.0%,達到了5067億元,同比增長36.2%。華為第二大市場歐洲中東非洲營收佔24.0%,達到2060億元增長僅有0.7%,亞太市場營收705億元同比下跌13.9%,不過美洲市場同比增長9.6%來到了525億元。

手機為主的消費者業務給華為貢獻了過半的營收,但除了提到全年手機出貨量超2.4億台、5G手機出貨量超690萬台、影像能力提升和摺疊屏,華為並沒有在年報中對手機業務本身過多著墨。華為表達出來的態度是,對圍繞手機展開的業務更感興趣

比如說HMS和應用生態搭建,因新機無法使用GMS華為在亞太市場出現負增長,於是華為通過打造生態舉辦開發者活動等方式吸引內容。從晶元到操作系統到應用開發的全場景支撐能力,也是華為看重的關鍵業務。

企業和運營商業務仍然是華為工作重心。面向企業,華為推出了基於ARM架構鯤鵬920處理器的伺服器和雲服務,基於AI晶元昇騰910的AI計算集群。雲服務之外,5G等網路建設和創新業務也被多次提到。

華為還在持續投入隸屬消費者領域的智能汽車業務,希望改變人類出行方式以及汽車電子電器架構,打造能持續創造價值的平台。華為的策略依然是「不造車」,選擇和汽車廠商一起簡化設計,引入ICT領域經驗和先進技術,通過軟體定義來共同造車。

小米加碼AIoT,華為下注云和AI

小米依然是一家消費者業務佔主流的公司,不過手機業務在小米營收中的佔比仍在降低,AIoT業務有著更為迅猛的增長勢頭。隨著AIoT戰略和5年500億投入的推進,還有望帶著互聯網、廣告、大家電等業務一同持續增長。

根據財報數據,米家App月活在2019年12月達到3680萬,其中約2/3的用戶並不是小米手機用戶。這意味著小米IoT已經脫離了對手機業務依賴,有能力獲得其他品牌手機廠商的用戶。算上IoT產品,有將近800款設備接入小愛同學,帶來了超過設備銷量的月活。

至於小米手機業務,目前出現了分化:實際出貨大頭在全球,中國業務有待回升。根據Canalys統計數據,小米已經在45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市場成為出貨量前五廠商。小米公告也談到,印度市場連續10季度佔有率第一,西歐市場Q4同比增長115.4%,Q4收入中境外收入佔到46.8%

這談不上優劣,受到多國暴發疫情的影響,未來一兩個季度小米國際業務增速可能會放緩,所以2020年的表現還有待觀察。不過小米在中國國內的手機業務有可能迎來回升,小米10等產品打出了疫情後合適的宣發節奏,市場定位也較為精準。

Redmi品牌獨立之後,已經拿下小米品牌原本的市場,穩妥地獲得了它的業務基本盤。從近一年Redmi品牌手機產品的表現來看,比起之前的小米更具攻擊性,在5G帶來市場新空位的背景下,或許能夠為整個小米手機業務提供明顯增長。

手機主導的消費者業務占華為營收過半,但在整個華為集團的層面,5G、移動服務等圍繞手機延伸出來的業務,以及華為賴以發家的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才是關注重點。新近升格的雲和AI業務,可以視作華為to B戰略的延伸,它也是近期重點投入的對象。

圍繞雲服務和AI計算,華為打造了完整的業務支撐體系,就像上面所說從晶元到軟體到服務搭建形成一條龍。這可能是華為整體轉型的重要事件,現在國內外互聯網公司都投入到雲和AI業務並且有不錯表現,華為如果能實現雲和AI業務重大突破,營收和研髮結果可能都會迎來轉變。

重點投入to B,並不代表華為不想深入挖掘消費者業務的潛力,僅次於三星的全球手機市場出貨表現,意味著可以在消費者業務上帶來諸如AIoT這樣的延伸。華為在2019年年中提出了以手機為核心的1 8 N戰略,能走多遠能從基礎研發中獲得多少養分,是未來可以關注的方向。

華為手機整體增長,背後是全球市場因受制裁無法使用GMS而下降,以及國內市場銷售表現猛增帶來的支撐。這與華為的產品力離不開關係,手機影像能力有了諸如潛望式長焦、大底感測器這樣的進步,投放5G機型的進度也相對更快。

歸根結底,小米和華為僅僅是在面向消費者的手機和AIoT業務上存在競爭,兩家公司實際上前進的方向並不相同。小米著眼於圍繞消費者相關的手機和硬體產品展開業務和投入,華為則是更在意企業和運營商業務並在持續投入基礎建設。

小米華為或成全球手機市場變化關鍵

回到小米和華為重疊的兩項業務上來,未來的兩家公司可能有怎樣的表現?

2019年結束,中國手機廠商正式擁有兩大戰場:中國國內以及全球。中國國內代表的是廠商自建生態最前線,各廠商都有相對穩定的一畝三分地;全球則代表著GMS引領的主流Android生態,如今因華為不得不自建HMS有了變數。

小米明顯加快在全球市場獲取增長的步伐,有幾個信號:正式定義為高端產品的小米10系列進入歐洲市場時,定在了高端機通常的價位段上;加大了運營商合作推出定製機,而不拘泥於無鎖手機和性價比;寧願出現虧損也要用價格戰保住印度市場份額。

這一系列動作並不難理解,小米10系列在中國市場有不少亮點,後續產品也定位精準,但不能成為小米能穩穩吃下中國市場增長空間的手牌。因此,本就在全球市場有著不錯增長的小米,需要進一步發掘出可以進入的空間,保持手機業務現有增長規模。

華為的HMS成了近幾年手機市場中最大變數,它是無法使用GMS端出來的替代品,卻很可能因華為銷售規模而成為iOS、Android之外移動生態的第三極。華為遭受制裁後,國際市場銷量的確因失去了GMS支持而明顯降低,但HMS的迅速讓人意外。

HMS Core 4.0已經有包括支付、人工智慧、賬戶、地圖、雲服務、數據挖掘在內的開發能力。還帶來了應用分發商店AppGallery,並表示已經進入170多個市場有130萬開發者。目前宣布拿下了《權力的遊戲》改編遊戲全球市場首發,也從側面證明號召力。

小米已經拿下了IoT戰場的第一張獲勝者門票,市場規模和用戶活躍程度,讓IoT成為小米旗下擁有持續增長能力的重要業務。小米IoT還在不斷擴展邊界,可穿戴設備正在以手機輔助設備的形態,成為手機和智能音箱之外的IoT新控制中樞。

與AI的結合也頗具想像力:IoT和智能家居概念本身並不新鮮,但小米用小愛同學為代表的AI能力串起了IoT消費者端體驗,再加上小米一貫在定價和設計上的優勢,因此能很快打開市場並成為領導品牌。未來小米能否不斷拓展AIoT邊界,會是這篇故事的重要看點。

Redmi的AIoT產品很可能是對小米原有戰略的補充,意味著小米在手機之外的產品也要實行相對明確的市場劃分。小米/米家品牌將和手機一樣去嘗試觸碰高端和定價上限,Redmi品牌則能利用定價和百度、阿里巴巴等競爭對手正面對抗,甚至去蠶食更多市場。

華為在消費者AIoT品類上進展相對較慢,不過可以期待1 8 N戰略執行效果。華為智慧屏和智能音箱都不是完美的產品,但也為華為塑造出了高端IoT形象打下協同生態基礎,對於提升GMV、從上到下打造完整產品線都能有一定幫助。

華為HiLink的潛能有待發掘,如何處理好第三方企業和生態本身的關係,會是發展重點之一。華為或許可以帶來基於海思晶元打造連接打包方案,軟硬體結合併將優勢突出,也就是為建立「N」代表的多設備連接提供更多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科技 的精彩文章:

瑞幸崩了!App小程序全無響應,網友:得把券用完
大屏行業無標準,消費者受開機廣告困擾,誰來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