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們很多傳統可克制災難擴大,而中國也可避免最壞情況

我們很多傳統可克制災難擴大,而中國也可避免最壞情況

疫情時期,我們的經濟封凍了一個月有餘,而後正在緩慢復甦。現在雖然面對著疫情倒灌和本土無癥狀感染者的潛在傳播可能,但中國這個龐大的經濟機器仍然開始了運轉。應該說,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非常巨大,但我們的習慣、中國的經濟結構和中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事實上抑制了更大的衝擊。

首先,中國人傳統上都極為重視儲蓄,現在年輕人的消費願望更強,但稍微年長一點的人仍然有著很強烈的儲蓄習慣。這點與歐美這種習慣超前消費和一些沒有儲蓄習慣的發展中國家社會大不相同。強烈的儲蓄習慣意味著我們的大部分人可以依靠儲蓄挨過經濟封凍產生的嚴冬,大部分人仍然有一定的儲蓄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歐美特別是一些福利社會並無儲蓄習慣,他們就必須依靠政府救濟金才能抑制對經濟的衝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則連這樣的機制都沒有,他們如果封城,則對於城市窮人而言將是極為艱難的。

其次,中國人整體上仍然有著強烈的集體主義意識,這讓中國人可以在面對疫情時迅速作出反應,並很明確自己相對於他人的責任。中國人很快就意識到宅在家裡是對社會最為必要的貢獻,當然也是對自己最為安全的選擇。我們能夠基於一個目標迅速地行動,這種集體主義意識在東亞地區比較常見但在很多其他地區就不怎麼容易。歐美社會的個人主義傾向確實讓個體的創造力得到進一步發揮,但相應的,遇到這種公共危機時,讓所有的人都圍繞防疫行動就顯得非常困難,如果說歐洲政府用了一個月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而歐洲社會的不配合聚集則讓防疫工作的開展進一步緩慢,以至於大規模爆發後才開始感到恐懼。

再次,中國目前的經濟結構里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擴大,並且在2012年也超過了第二產業,但第二產業仍然吸納了大量的就業,比重不低,中國的經濟目前承接著世界上超過一半的製造任務,這確保了中國經濟沒有空心化。第二產業在疫情當下受到衝擊相對小一點,第三產業則會因為社會活動停擺而被衝擊得支離破碎,而第一、二產業的穩定可以讓第三產業被衝擊形成的壓力逐步稀釋,藉此也可以穩定住社會。歐美社會目前因為經濟停擺導致的隱患還沒有暴露,但從義大利南部的情況來看存在著惡化的可能性。而發展中國家如果經濟停擺,那麼很可能城市窮人的生路會受到致命的威脅,社會秩序也可能面臨更大的衝擊。

最後,就是中國國家能力確實極為強大,這在平時會有很多中國特色的問題也造就了中國特色的快速發展。一旦遇到大型災害,國家能力強大的中國可以快速凝聚共識,大量快速動員資源,從而剋制災害的擴大。強國家能力在日常中是以更為平均(乃至隱形)的福利、機會等要素配置為手段,在災害中更是資源調動的最佳保障。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現在的情況是完美無缺的,很多人確實也面臨著日益艱難的局面,這需要進一步開拓方法,用各種經濟工具來保障基本生活的同時儘可能減少疫情帶來的危害。我們的模式可能會抑制一部分的個體效率、創造性,但是卻可以紮實地提高社會的底線,形成整體的合力,所以面對大型災害或戰爭時,中國已經是打不垮的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中國還不能放鬆,外線壓力大內線仍要防,直到我們可與病毒共存
最需要中國的可能並非歐洲,東南亞的局面更需要中國大範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