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熱門 > 最近,北極上空開了一個大洞……|一周科技

最近,北極上空開了一個大洞……|一周科技

歡迎收看一周科技。本周冷知識:老鼠臉上其實也有豐富的表情,不過人們最近才終於讀懂了它。


「讀心術」

在人工智慧的幫助下,一項新技術可以更準確地讀取人腦中的神經活動,把它翻譯成句子——別擔心,這有很多限定條件,你的小心思不會因此泄露。

這項研究本周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上[1]。實驗被試是四位癲癇患者,為了監測癲癇發作,他們此前在腦內植入了電極,正好可以提供皮層腦電圖數據。研究者們讓被試朗讀一些特定的句子,同時記錄下他們的神經信號,然後訓練循環神經網路對這些信號進行解碼,從中還原詞句信息。結果,AI的解碼達到了超過以往的準確率,它們的錯誤率可低至3%——不過,這結果目前僅限於實驗中數量有限的英文短句,共涉及約250個詞。

目前該技術解碼使用的是朗讀句子時的神經信號,而研究者的目標則是讀取人們腦子裡默念的句子——這樣可以幫助那些無法說話、行動困難的人與外界交流。論文作者約瑟夫·馬金(Joseph Makin)表示:「我們還沒到達那裡,不過我們認為這可以成為『語言義肢』的基礎。」


大空洞

據《自然》新聞報道,北極圈上空近日出現了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臭氧層空洞,面積大約是格陵蘭島的三倍,與南極圈每年形成的臭氧層空洞大小相當[2]。


北極圈在2019年和2020年的臭氧含量對比(藍色區域為臭氧層空洞) | Nature News/ NASA Ozone Watch

臭氧層空洞形成的原因一般是冷空氣使得高空聚集雲層,來自製冷劑的氯和溴等化學物質在雲層表面與臭氧發生反應,進而侵蝕了臭氧層。南極在冬天經常會發生氣溫驟降,在高空形成雲層,因此每年都會出現臭氧層空洞。與南極相比,北極溫度變化較大,臭氧層一般不會被破壞,但今年北極的西風非常強勁,將冷空氣困在了一種名為「極地渦旋」的氣旋中,誘發了消耗臭氧的化學反應,最終出現了臭氧層空洞,並且打破了在2011年創下的臭氧層消耗記錄。

幸運的是,隨著大氣溫度上升,北極的臭氧含量很可能會在幾周內就恢復原樣。即使臭氧層空洞漂移到低緯度地區,人們也可以塗抹防晒霜減少紫外線照射,基本不用擔心空洞會威脅到身體健康。

察言觀色

和人類一樣,小老鼠也有能反映不同情緒的面部表情變化。雖然這些表情在普通人看來大概難以辨認,但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學會了解讀它們。


和人一樣,小鼠也有表情變化 | Julia Kuhl/Max Planck Institute of Neurobiology

本周五,破解小鼠面部表情的研究成果在《科學》期刊上發表[3]。研究人員固定了實驗小鼠的頭部,然後讓它們接觸各種不同的刺激,包括疼痛的電刺激、或甜或苦的液體以及會引起噁心的藥物注射。研究者用視頻記錄下小鼠們相應的面部變化,再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提取其中的表情特徵。利用這種方法,研究者可以區分小鼠對應愉悅、恐懼、厭惡等基本情緒的表情,還可以測量它們的強度。同時,他們還鎖定了小鼠腦中與這些面部表情相關的神經活動。

解析小鼠表情對開展研究很有幫助,科學家們可以通過「察言觀色」測量實驗動物的情緒反應,並探究這些情緒如何在大腦中產生。

下面是競猜時間:下圖中上方的小鼠處於中性情緒狀態,你能看出下方的小鼠表情反映了怎樣的內心活動嗎?


下圖小鼠表情的答案是:恐懼 | Nejc Dolensek et al

求愛聯盟

在自然界中,雌性往往是稀缺的生育資源;為了爭取或保護潛在的伴侶,雄性會採取諸多措施。例如,之前的研究就發現,在交配季節,雄性寬吻海豚會組團移動,一起旋轉、跳躍、浮出海面。而新的研究則表明,組團的寬吻海豚還會一同「合唱」,發出具有威脅性的聲音[4]。

寬吻海豚 | Wikipedia

2016~2018年,研究者在西澳大利亞鯊魚灣的水下放置麥克風,記錄到了453次寬吻海豚的叫聲,其中172次是由多隻海豚一起發出的。他們記錄到了7組雄性海豚聯盟,總共有59隻,其中最大的聯盟里有多達14隻雄性。當聯盟成員「合唱」時,它們有相同的頻率,會一起開始,一起結束。


單只海豚與海豚「聯盟」發出的聲音對比 | 音頻來源:Bronte L. Moore et al

研究者認為,這種聯盟可以吸引和守護雌性,不讓它們被競爭者奪走,但他們還不知道雌性海豚對此會作何回應。另外,雄性也以此維持社會連結,減緩彼此之間的緊張關係。


神秘色彩

1848年,法國物理學家埃德蒙·貝克勒(Edmond Becquerel)拍下了人類歷史上最初的彩色照片。這幅照片展示的是太陽的光譜,貝克勒將拋光的銀板進行化學「敏化處理」,然後進行曝光,接觸不同波長光照的部分產生了差異化的彩色。


貝克勒製作的這種彩色圖像被稱為「photochromatic images」,因為曝光時間長、色彩難以固定,這種技術沒有繼續發展下去 | Musée Nicéphore Niépce, Chalon-sur-Sa?ne.

這種並不實用的彩色成像術很快就被廢棄了,在此後的一百多年裡,人們一直不能確定這些銀板上產生的色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而近期發表的一項研究終於對此給出了答案[5]。

研究者們在實驗室復現了貝克勒的技術,並對產生不同色彩的區域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產生不同顏色的區域並沒有化學組成上的差異,也沒有像蝴蝶翅膀鱗片那樣規律的微觀結構來產生顏色。不過,這些彩色層都含有分散在氯化銀基質中的銀納米顆粒,而且不同顏色區域顆粒的大小、數量分布不同。由此看來,在光照影響下發生變化的銀納米顆粒應該就是神秘色彩的源頭。


小鼠表情的答案是:恐懼,猜對了嗎?

參考文獻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608-8

[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904-w

[3]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8/6486/89

[4]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pb.2019.2944

[5]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ge.2020012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