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為啥孩子就是不聽話!」父母教育出現困境,往往是因為這8種錯覺

「為啥孩子就是不聽話!」父母教育出現困境,往往是因為這8種錯覺

文|福林媽咪

疫情期間,因為網課和空閑時間多了,孩子們在網上也比較活躍,他們對父母的評價,也慢慢的浮出水面。

就像父母不滿意孩子一樣,孩子也同樣在不滿意父母,對父母的行為甚至會用「恨」、「討厭」、「想離家出走」來形容。

到底孩子在不滿意什麼呢?這樣幾種情況,可以看一下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這會打破父母長久以來的錯覺:

1、「這次考得好,下次一定更好」

這次考得好,下次就必須考好。每次考的好就變成了一種壓力和惶恐,不再是驕傲和快樂,那不如不努力。

2、「我說不,他們認為是在無理取鬧」

孩子說不,大多數父母會給出一個標籤「叛逆,叛逆期到了」,但是很少有父母真的去看看孩子遇到了什麼事、內心是如何想的。

3、「我跟別人約好了,我不想爽約,我爸媽就是不允許我去」

孩子跟別人約好了,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危不允許孩子出去。但是很少父母去想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聽父母的:在孩子心中,約定非常重要。

4、「我說我不開心,我爸媽說『小孩子哪有什麼不開心』」

父母喜歡否定孩子的情緒,但是卻在追求自己的「情緒自由」,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

5、「除了學習,只要花錢就是浪費」

「你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買什麼玩具」,玩具在6歲之後的孩子成了奢侈品,父母能玩手機、電腦、手辦,但是孩子卻只能學習。

6、「我媽講理講不過我,就說我犟」

孩子經歷少、知識不夠全面,但是不代表孩子沒有道理。

孩子:「紅燈了,不能過馬路。」

媽媽:「路上又沒車,趕緊過,讀書讀傻了!」

孩子的道理並不是不對,而是父母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不對」的「判決」。

7、「你能不能跟你姐學著點」

喜歡說這句話的父母,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說,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卻是深深的自卑。

8、「不管我是不是做錯了,我爸都會把我打服」

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認為打就能讓孩子服從。但是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只想逃離父母,再也不會去。

從孩子的這些留言中,我們能很輕易的看出孩子不滿足的地方:父母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完整的人,更別說把孩子當成一個正處於發展中的人。

孩子的情緒、感受、想法、愛好、壓力,常常被父母有意無意的打壓,被打壓的孩子會想著反抗。

在這種打壓和反抗中,孩子的學習、成長反而都被耽誤了,父母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孩子也變得傷痕纍纍。

解決這種矛盾的方式有兩個:

●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教會孩子互相理解。

●孩子長大成人,成為父母。(這種方法未免有些太晚了)

所以只能從「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教會孩子互相理解」這條路上走。

將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尊重

父母常常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延續,想讓孩子認同自己的三觀和想法,甚至想讓孩子從三觀、想法上跟自己一致。

但是孩子有他自己的思想,他的思想是依附在時代特點上的,就像紀伯倫說的「孩子的靈魂屬於明天」,父母到達、融入不了的明天。

給孩子愛,並且把孩子當成一個朋友來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去嘗試理解孩子的感受,父母會發現情況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

教會孩子互相理解

「為什麼孩子不了解我的苦心」,很多父母會把這個問題的答案歸結到「孩子還小,不懂事」上。

但其實,真正的根源是父母沒有教會孩子去怎樣理解他人。

讓孩子去理解他人,首先父母要理解孩子。

當孩子說「討厭媽媽」的時候,媽媽可以靜下心來問一問:「為什麼討厭媽媽,是媽媽做了什麼讓你不開心的事了嗎?」

甚至可以去猜測「是不是剛剛媽媽凶你,所以不開心?」、「是不是媽媽好久沒跟你玩,所以生氣了?」

父母這樣做的時候,會讓孩子明白,一個行為背後有各種各樣的理由。那麼在孩子埋怨媽媽的時候,也會想一想「是不是媽媽有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才會這樣對待我的」。

理解是相互的,當父母不願意理解孩子的時候,孩子也不願意去理解父母,所以父母要走出第一步。

父母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壓力、痛苦、害怕、快樂、幸福,孩子同樣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父母的附屬物品,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各種感受的人。

當父母感覺孩子無法溝通的時候,陷入育兒困境的時候,多想想孩子,因為他同樣也處在同樣的困境當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寶寶照片擠爆手機內存?潮媽們都在用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