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風雷一號—中國空射巡航導彈發展的開端

風雷一號—中國空射巡航導彈發展的開端

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在前蘇聯「冥河」式反艦導彈的基礎上,研發了三大系列反艦導彈,按照當初的命名規則,「上游」系列為艦載反艦導彈,「海鷹」系列為岸基反艦導彈,「鷹擊」系列為空射反艦導彈。

但隨著反艦導彈的迅速發展,原先計劃的命名規則後被打亂,海鷹系列導彈取代上游系列而成為一段時期內我國反艦導彈的主力型號,而鷹擊系列更是後來居上,最終取代兩個老前輩,成為海軍唯一的艦載、潛射、空射通用型巡航導彈。

現在的鷹擊家族,可以說是我國巡航導彈的一張「名片」。這個大家族中,又以鷹擊-6系列服役時間最早,體積最大,射程同時期最遠。鷹擊-6系列作為空軍最早的空射反艦導彈系列,對我國空射巡航導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技術實踐與儲備作用,其研製裝備的歷史,幾乎等同於中國空射巡航導彈發展史。

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蘇反目,蘇聯中斷了對我國的軍事技術援助,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我國許多重大軍工項目下馬,或者處於停滯狀態。但這個時期又是飛機和航空武器大發展的時期,國外已經出現中距攔射空空導彈和空對地巡航導彈。中國空軍只有靠轟-5,轟-6掛載自由落體炸彈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已經無法適應日益嚴峻的戰場現狀。

1965年,空軍向高層提交報告,稱轟-6中程轟炸機已無法應對地空導彈的威脅,請求研製空地/空艦導彈。按照空軍的設想,空對地導彈的射程至少為150千米以上,發射重量不應大於3000千克。上級對空軍提交的報告非常重視,隨即安排科研單位進行相關預研討論工作。

經過反覆論證,最終確定以當時還在試飛的「海鷹」2號導彈為基礎研製新型空地/空艦導彈,1966年,飛航導彈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組建了空艦導彈研究室,並向國防科委和國防工辦呈報了《改裝海鷹二號導彈為空艦型號的總體方案》,項目代號為371工程,意為三機部和七機部協作研製的第一項工程,導彈代號為風雷一號。

但那個時候,我國就仿製過455型「冥河」反艦導彈,「冥河」導彈的技術還沒有吃透,研製空對地巡航導彈更沒什麼技術基礎,加上技術資料匱乏,工業基礎薄弱,許多設想其實就是憑空想像,371工程的進展困難重重。加上那個時代的混亂,各行業各系統幾乎停滯不前,空對地導彈的研製也難以倖免。

1969年,轟-6導彈載機項目申請停止研製,空對地導彈的研製工作也隨後停止研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南海變化風向標—越南購進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