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縮骨功」唯一傳人:他練功60多年,即將隱退,最後一戰卻被打敗

「縮骨功」唯一傳人:他練功60多年,即將隱退,最後一戰卻被打敗

武術享譽世界、備受推崇,它是中國先人用智慧為後世留下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的護身技巧之一。自武術誕生起就獨具魅力、經典不衰,在後世的不斷傳承發展中,武術不斷地被完善和創新。

從起初的稀疏幾種到後來數種的分門別類,武術不僅蘊藏著一個宗派的心血,也包含著繼承者為之不斷融合的努力。愛看武俠劇或者武俠小說的小夥伴對武術並不陌生,它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個標配、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看似簡單的招數,其實早已包羅萬象。

「縮骨功」騰空出世,它是真才實學的縮骨功法,還是嘩眾取寵的噱頭?

金庸筆下的很多習武之人經常通過行雲流水的招式一招制敵,藝術來源於生活,民間口耳相傳的「武功秘籍」並非空穴來風,它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一定的原型,像經典的「童子功、梅花樁、二指禪、縮骨功」等匪夷所思的功夫,在現實中確有存在。只是由於高難度的操作模式,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曾經轟動一時的縮骨功便能證明一二。

縮骨功的表演並非蓄意誇大,而是卻有此功,它在現實生活中真真切切的存在。縮骨功的唯一繼承人用實際行動向世界證明著中國武者的智慧。

王寶合,縮骨功的唯一繼承人,他起初學習縮骨功,並非由於熱愛,只是在舉步維艱、生活拮据中為了謀生。

王寶合出生在戰火頻繁、時局動蕩的1944年,他是河北省楊家寺鄉人,自幼家境貧寒、食不果腹,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為了討口飯吃,便子承父業,從六歲起就開始跟隨他的父親王福壽學習武術表演。在眾多震撼人心的表演功夫中,有一個便是縮骨功。

縮骨功有據可循、名揚萬里,它的傳承一波三折、令人嘆服!

縮骨功曾是王家的祖傳功法,王寶合的爺爺王玉林憑藉這個功夫能夠輕而易舉地卸下繩索,這種表演令圍觀者目瞪口呆,他也被稱為「卸索大王」。

晚年的王玉林將這個功夫傳給王寶合的父親王福壽,王福壽按照家規將這個功夫傳給王寶合。

自幼對縮骨功耳濡目染的王寶合,對縮骨頗有天分,後期的他反覆練習、各種琢磨,成年後的王寶合通過不懈努力便成為了縮骨功的集大成者。

在科技落後的年代,觀眾捧場看錶演容不得半分虛假,沒有任何掩飾、沒有任何特技,表演只能憑藉一身真功夫來接受觀眾的考驗。

王寶合雖然年齡尚小,但他對自己要求極嚴、武術的練習本身就是一個枯燥無味的過程,但王寶合孜孜不倦、勤奮好學、數十年如一日堅持鍛煉。

經歷60多年的練習,後來的他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姿態推廣縮骨功,其成就超過了他的父輩,他也憑藉這個功夫開始逐漸小有名氣。王寶合的努力為他晚年的功成名就做了極大的鋪墊。

晚年敗績是人生遺憾還是武術終點,王寶合何去何從?

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自媒體開始湧現社會,王寶合的縮骨功逐漸呈現在世人面前。

很多人難以置信:一個四肢健全的成年人竟然可以憑藉縮骨功輕鬆逃離繩索。2004年,王寶合的事業走上了人生巔峰,央視前來採訪王寶合,他在現場直播中向全國人民表演了他的技能,自此一夜走紅。

隨著王寶合名氣的增大,一些煩惱也接踵而來,樹大招風,習武之人聽聞王寶合的獨門絕技後,心有不服便想前來挑戰、一決高下。

王寶合併不忌憚、在接受的挑戰中幾乎毫無敗績、均是獲勝。

然而人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即使王寶合有著多年的縮骨經驗,但耐不住時光的流逝、年齡的增長。有一位年輕人前來向即將隱退王寶合挑戰,挑戰的主題是「誰能從繩索中快速逃脫」,不再年輕的王寶合最終輸給了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

晚年之際的最後一戰竟然慘敗,王寶合併不氣餒、欣然接受。或許在他習武過程中,他早已看淡了勝負,他一生的努力只是為了推廣弘揚中國武術。

在2007年時,王寶合被國家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光是這個身份就足以令他欣慰一生。能夠從容面對人世間的大起大落,想必這也是習武之人的修行。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海燈法師圓寂時,少林寺無人追悼?一位欺騙國人的少林寺高手?
朱元璋到寺廟後,問:朕需要下跪嗎?方丈回應8字,救了全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