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當你腦中多了這五樣東西,說明你已被人洗腦操控,很危險

心理學:當你腦中多了這五樣東西,說明你已被人洗腦操控,很危險

多數人自詡聰明,認為自己對人處事都十分理性、公正,大多時候確實如此。

但殊不知在某些時候,自己的觀點,做出的判斷和選擇早已是他人洗腦的成果。

自我暗示(群體規範)

人是一種易受暗示的動物,看到別人打噴嚏時會想打噴嚏,看到別人打哈欠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打了一個哈欠,我們總是在模仿別人,學習別人,以此在人群中顯得沒有那麼特殊。

在謝里夫的規範形成研究中,他將參與者安排到一個非常暗黑的屋子裡,並在對面4.5米處開始移動一個光點,停止移動後,參與者需要說出光點移動的距離。

開始的時候不同參與者會說出自己估計的數值,報告次數多了以後,參與者的估計值會越來越近。

很明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不僅僅是自己的觀點,它還受群體和文化的影響。

為了與群體相近,我們不得不接受了更為相似的觀點,失去了獨特性。

錯覺思維

當我們期待發現某種重要的聯繫時,便會去尋找支持自己信念的證據。

儘管許多時候,相關性只是隨機性事件之間發生的聯繫。但我們還是傾向於認為,各種隨機事件都受到自己的影響,以為我們有能力控制這些事件的發生。

如同賭徒在賭贏了以後會認為自己有能力再賭贏下一次,最後結果往往是莊家贏得盆滿缽滿,自己輸得傾家蕩產。

在股市中,也有不少這樣的「錯覺」存在。人們總是將自己的期待與股票的未來聯繫在一起,「我有預感,這隻股票會漲。大多數時候,隨機事件的發生概率只是趨均數回歸,我們對隨機事件的影響並不是那麼大。

趁早放棄莫須有的期待,守住自己的財富。

信念固執

一旦人們為了某個錯誤的信念建立了理論基礎,那他將很難否定這條錯誤信息。

李·羅斯等人為此做了一個實驗:假設深夜小孩不停哭鬧,祖母認為是調製過的配方奶粉讓孫子不舒服,因為比起嬰兒,小牛更適合喝牛奶。

實驗之前,研究者對部分被試者直接宣稱某個結論是正確的,還有的是向其出示一些軼事式的證據。之後要求被試者解釋該結論為什麼是正確的。

最後,研究者會告訴參與者真相,徹底否定之前的結論:實驗開始時的信息是為了實驗目的而人為捏造的,而且在實驗中對一半被試者提供了相反的信息。

然而只有少數人接受了新結論,大部分人依舊堅持已接受了的結論的解釋。

當一個信念在腦中已經根深蒂固,讓人深信不疑時,我們很難再推翻它,此時的我們已被嚴重「洗腦」。

登門檻現象(只是幫他一個小忙)

登門檻現象的表現:當你決定幫他人一個小忙後,你最終會幫他一個大忙。

研究者裝扮成安全駕駛的志願者,請求加利福利亞人在自己院子里安置一塊巨大的、比較粗糙的「安全駕駛」標誌,結果只有17%的人答應了。

隨後研究者請求其他人幫自己一個小忙,在自家窗口安放一個小的「安全駕駛」標誌 ,幾乎所有人都答應了。兩周後,有76%的人都安置了大的標誌,住戶們都困惑不已,不知何時就被「洗腦」了。

多數人在拒絕別人第一次的請求後,內心都會有些愧疚,當對方再次提出幫自己一個小忙後,出於對自我形象的維護和減少自己的愧疚感的需要,不知不覺已經幫了他一個大忙。

權威的力量

在著名「直腸耳朵疼」的案例中,醫生為右耳疼痛患者開出了滴耳液,但在處方中將滴入right ear簡寫為R ear(英文中rear譯為屁股),而護士十分順從醫生的醫囑,便將滴耳液滴入了病人的直腸中。

同樣地,在社會中,權威人士、權威機構等對我們的影響是巨大的。

權威是專業與能力的化身,跟隨權威,就彷彿行走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會過於迷戀和依賴權威,失去本來的自我。

許多「傳銷」頭目也擁有「權威」的外殼,儀錶整潔,辭藻華麗,舉手投足間盡顯風度與氣勢,讓人極易聽信其所講的內容,慢慢失去自己的判斷。

因此,判斷權威的正當性,尊重權威的同時保持自己獨立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生活中的洗腦與暗示是不會停止的,我們唯有時刻保持警惕,才能將危險降到最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常說這5句話的人,表面上是為你好,其實是在操縱控制你
到底是「臉型」重要,還是「五官」重要?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