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第一章.出家證果:證了四果阿羅漢,可以飛行變化

第一章.出家證果:證了四果阿羅漢,可以飛行變化

《佛說四十二章經淺釋》4

宣化上人開示

第一章.出家證果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凈。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

這是四十二章的第一章,是說的沙門可以證阿羅漢果。

佛言,辭親出家:按照佛法,出家必須要得到父母的許可。不像美國這個國家,過了十八歲以後,就有自己的自由了,你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

以前在印度和中國,佛教因為隨順國家的風俗,必須要向父親、母親說明白,告辭說:「我出家去了。」

出家,就是把身心性命都奉獻給三寶,永遠不再做世俗人的事了,這叫辭親出家。辭,就是辭別父母,辭親出家,就是親近三寶,到佛法僧道場裡邊出家了。

出家,有出世俗家,就是一般世間的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有它的麻煩,在眷屬裡邊常常互相爭吵,沒有什麼真正的快樂,所以要出這個世俗家,也就是火宅家。

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所以也叫出三界家,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個家。又叫出煩惱家,因為在家的人都有煩煩惱惱,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就想要出家。出家之後,必須要斷煩惱,發菩提心,這才是出家。

識心達本:識自本心,認識自己的心。你要知道:「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外無法,法外無心,心、法是一個的。你若知道法外無心,就明白遍計執性,這就叫識心。

達本,你若明白心性本來沒有實體,沒有形相的,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會明白依他起性是虛幻的。遍計執性本來是空的,依他起性也是虛妄的、虛幻的,沒有什麼實在的,這叫識心達本。

解無為法:就是你明白了真如的法。真如和一切法是不一不異,不是一個,但是也不是兩個。你若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明白圓成實性,悟得本體,所以這叫解無為法。

名曰沙門:你能這樣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才夠得上一個沙門的名字。「沙門」是梵語,翻譯為「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我們出家之後,不要勤修貪瞋痴,息滅戒定慧。

若一天比一天沒有智慧,一天比一天愚痴,這叫勤修怎麼樣貪,勤修怎麼樣瞋,勤修怎麼樣痴,天天都對貪瞋痴放不下,戒定慧呢?拿不起來,對研究怎麼樣來修行,怎麼樣持戒,怎麼樣修定,怎麼樣修慧,都不管。自己的煩惱一天比一天多,這是什麼原因?

這就是前生的業障太重了──你那個業報追著你,教你不發菩提心,教你盡看人家的不對,一天到晚總是覺得我自己比誰都好,甚至比我師父都好,師父都不如我了,你看我多有本領!可以說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這樣子一定會墮落的!

我很多次看見我們這兒的出家人,連合掌都不會,合個掌都是亂七八糟的。合掌必須要合十當胸,有的人合掌,卻合到眼睛那兒去了。就算你不會,也要看看人家那個老參,他合掌是怎麼合法。

講沙彌律的時候講過,說手指頭不要插到鼻孔里,為什麼手指頭會插到鼻孔里?就因為你合掌合得太高了,手指頭才會構到鼻子。

合掌是合掌當胸,不是當口,不是當鼻,也不是當眼睛,合著掌要在胸前。若連這一點都不明白,你說那其餘的怎麼可以修道呢?修道更不明白。

修道最不能馬馬虎虎的,馬虎一點,也就不能成功,差之絲毫,就謬之千里。

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常行就是常常依戒來修行,不犯戒,這是增長你的戒學。進止清凈:進,是向前去做;止,是停止。不論你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都要清凈,不要有染污法。

為四真道行:四真道行,是苦集滅道這四諦法,也就是要勤修四諦法。成阿羅漢:成就阿羅漢果。「阿羅漢」就叫Arhat,是梵語,譯成中文有三個意思。

因為它有三個意思,屬於多含不翻,所以就保留阿羅漢(Arhat)的音。保留梵音,這叫翻字不翻音。字,翻譯成漢字;音,還是保留梵語的音。阿羅漢有三個意思:

(一)殺賊。阿羅漢是很厲害的,哪個地方若有土匪,他就殺土匪去,那麼說:「他是不是犯戒了呢?這一定犯戒的。」但這個殺賊,不是殺外邊的賊,是殺裡邊的煩惱賊。這外邊怎麼會有賊?就因為裡邊有煩惱賊,有貪瞋痴的賊。有貪心,這是賊;有瞋心,這是賊;有痴心,這也是賊。要把這些賊殺了,所以第一是殺賊。

(二)應供。應該受人天的供養。證果的阿羅漢是開悟的聖人,人若是供養阿羅漢,那是得福無量無邊,沒有法子計算的。比丘是阿羅漢的因,阿羅漢是比丘的果,在因地做比丘的時候──

因中叫破惡,果上就叫殺賊;

因中叫乞士,果上就叫應供;

因中叫怖魔,果上就叫無生。

(三)無生。怎麼叫無生呢?就是了生死了,沒有生死這種苦了,可是他了的是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還沒有了呢,所以只成阿羅漢。

你能修二百五十戒,這就是成就你的戒學;能進止清凈,這就是成就你的定學;修四真道行,這就是成就你的慧學。

戒定慧修成了,貪瞋痴就破了;破了貪瞋痴,所以證阿羅漢果。阿羅漢有四種:初果阿羅漢、二果阿羅漢、三果阿羅漢、四果阿羅漢。證得四果阿羅漢,這樣才正式了生死了。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阿羅漢者:怎麼叫阿羅漢呢?方才說的四果阿羅漢,到這種阿羅漢的位置上,不需要再學了,所以叫無學位;初果到三果,都叫有學位。四果阿羅漢又叫證道位,二果和三果叫修道位,在這地位是修道,初果叫見道位。

在本經後邊說:「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你特別要小心,不要相信自己的意念,你自己的意念不可以相信的。證四果阿羅漢乃可信汝意,你什麼時候證得四果了,那時候才可以相信你自己的意思。

證得四果阿羅漢的聖人,他沒有欲愛,欲愛都斷了。由什麼證明他證得四果?

因為四果的聖人,他走路的時候腳不沾地,離開地總有三分那麼高,因為這樣他才不會把蟲蟻踩死。他不像我們人走路,會踩死蟲子、螞蟻,他不會踩蟲蟻的,由這就證明他是證果了。

不單是證四果能這樣,證初果就能這個樣子,所以說能飛行變化:證四果阿羅漢的人,他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就可以到什麼地方去,能變化無窮。

所以我在台灣時,那位廣欽老修行,我請他到美國來,他就指指他的心,說他隨時都可以來的──來是可以來,他自己知道他來了,旁人還沒有知道他來,除非開眼的人,可以看見他來了。

可是證了四果阿羅漢,不單精神能到任何的地方去,就是這個肉體也隨時可以去的,不需要買飛機票,就可以在虛空里旅行,所以能飛行變化。阿羅漢有十八變,這些變化都是不可思議的。

曠劫壽命:曠劫,就是長遠的劫,也就是無量劫。證得四果阿羅漢,願意活多久都可以的,沒有問題的。他這身體壞了,實在老了,又可以換一個身體。他換身體,也很容易的,所以叫曠劫壽命。

證得四果阿羅漢,那時就生死自由了,真正得到自由了,願意活著,就活著;願意死,什麼時候都可以死。

願意站著死,就站著死;願意坐著死,就坐著死;願意走路死,就走路死;願意睡覺死,就睡覺死。很自由的,沒有任何人能管得了他,所以叫曠劫壽命,又叫無生,無生就是這個道理。無生,也不滅了,不生不滅了。

住動天地:阿羅漢所住的地方,無論天神地衹都受他的感動,都受他的教化,這叫住動天地。

他住在什麼地方,都有天龍八部常來護法。若有一個阿羅漢在這個地方上一住,那地方就很平安了,沒有狂風、暴雨、地震、山崩、海裂、海嘯,這種種的災難都沒有了。

因為護法善神時時都擁護他,令他一切都得到吉祥。但有時也會有不吉祥的事情,這都是業感所現,偶爾有這個情形。因為在因地修行不圓滿,在果地的時候就會受到磨難,所以說:

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

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有的時候,阿羅漢也沒有飯吃,化緣乞食也沒有人供養,這就因為在因地的時候,只知道修慧,不知道修福,所以證阿羅漢果後,沒有福報,很少人供養。

住動天地,又有一個說法,說阿羅漢的一行一動,無論他做什麼,天地都為之震動。以上這是阿羅漢簡單的解釋。

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靈神。上十九天。證阿羅漢。

次為阿那含:四果阿羅漢證的是無學位,三果阿那含是有學位。二果斯陀含,他斷了欲界六品的思惑,還有三品的思惑沒有斷。阿那含者:阿那含把欲界的三品思惑都斷了,所以就證三果阿羅漢。沒斷這三品的思惑,就是斯陀含。

壽終靈神:阿那含壽命終了的時候,他的靈性,也就是他那個中陰身。這個靈神,做鬼時就叫中陰身,若是屬陽就叫靈神,就是靈魂,也就是那個靈性。

上十九天,證阿羅漢:因為他生死未了,所以靈神上十九天。從四王天數上去,數到無煩天,這無煩天就超過了十九天。他在十九天以上,證阿羅漢果了,所以他的名字叫不來果,不來是不到人間來了,這是三果阿羅漢──阿那含。

方才有人聽說,阿羅漢住的地方沒有一切的災難,就生出一種懷疑來,懷疑阿羅漢住的地方不平安。這個我不答覆你,我現在舉出中國虛雲老和尚一生的感應──

虛老在南華寺住的時候,日本用飛機投炸彈,投了幾個都不響,沒有爆炸。有人說這是碰上了,就是碰上,你也要碰得上啊!你若碰不上,那又怎麼講呢?所謂碰上,就是恰巧遇著那個炸彈不會爆炸,是這麼樣的意思,但是旁人怎麼沒有碰上?怎麼單單南華寺那兒碰上?

還有,虛雲老和尚在雲南雲棲寺傳戒的時候,樹上都開了蓮華,那麼他沒有到的地方時,怎麼沒有開蓮華呢?那草葉、菜葉上都現出佛像來。這一種的感應力量,一般人還不認識,還以為這只是一時的祥瑞。

虛老在南華寺時,有一棵死了幾百年的柏樹又活了,又生出枝椏來,這都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好像那白狐狸也來皈依,這一切一切都是不可思議的情形。

不過當時一般人還都不太認識,等虛老圓寂了,人人才都讚歎,都說虛老是證果的聖人,是菩薩再來。啊!人就是這個樣子,對面就會錯過去,錯過去,又後悔了,所以人就是這麼樣一種奇怪的動物,愚痴的動物。

(虛雲老和尚和宣化上人)

現在我在美國,我要造活佛,造活菩薩,造活阿羅漢,造阿那含,造斯陀含,造須陀洹。我們誰若是能去欲斷愛,誰就有份的;誰若不能去欲斷愛,還是一點出息都沒有,那就沒有辦法。

一切唯心造,人啊!你願意做鬼,就做鬼;願意做佛,就做佛;願意做人,就做人;願意做畜生,就做畜生,看你的心往哪一條路上走。

所以《十法界不離一念心》這一本書,你們不要把它看得那麼簡單,將來在一千年以後,或者有很多人會看這本書而開悟的。這是將來的事情,現在我們誰開悟不開悟,不知道的。

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二果的聖人叫「斯陀含」,這是梵語,譯為「一來果」,這是修道位上的聖人。

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怎麼叫一來呢?他一來天上,一來人間,所以叫一上一還。他一上就上到天上,斷了欲界的六品思惑,什麼叫思惑呢?思是思想,也就是分別。

單單這個「思」,沒有「惑」字,那麼這思想也有清凈的,你用智慧來分別,這不叫思惑;思惑就是迷了,不明白。因為不明白,所以就想這個不明白的事情。

好像遍計執性,例如晚間你見到一條繩,因為你不認識它,就想:「啊,這是一條蛇!」這叫遍計執性。

為什麼你想這一條繩就是蛇呢?因為你依照這一條繩,而有遍計執性,這繩就是依他起性。你把繩拆開了,這繩本來是麻,不是蛇,這是圓成實性。

欲界有九品思惑,三果是斷了欲界後三品的思惑。若斷了欲界前六品思惑,就證二果阿羅漢;若不斷這六品思惑,就不能證得二果。他一到欲界天,一來人間,所以叫一來果。等一來,他就證羅漢果了,了生死了。

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其餘就是初果,初果阿羅漢叫「須陀洹」,這也是梵語,翻譯過來就叫入流,也叫預流,也叫逆流。

入流,就是入聖人的法性流;逆流,就是逆凡夫的六塵流。六塵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證了初果,就斷了見惑。我們人有見惑、思惑,見也迷惑,思也迷惑,這兩種惑,把人支配得糊塗了。所以你若想真正開悟,就要把這兩種惑斷了,見惑也要斷,思惑也要斷。

什麼叫見惑呢?對境起貪愛,這叫見惑;迷理起分別,這叫思惑。見,你看見了,看見就被這個事物所迷了。被它迷,就隨這個境界轉了;隨境界轉,就生出一種貪心來,生出一種愛心來。貪,你生出貪心,就有所執著;你生出一種愛心,就放不下。你執著,放不下,這就不能證聖果;你想證聖果,就要把見惑斷了。

見惑有多少呢?有八十八品那麼多。能把見惑斷了,就證初果須陀洹,須陀洹是初果的聖人。怎麼又叫預流呢?預就是參加,也就是得到的意思。預流是得預聖流了,和聖人在一起了,這叫預流。

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證初果的聖人,還有七番生死,這七番生死了了,然後才能證四果阿羅漢,到生死了了這種地步。

七番生死,這是說你到了欲界上上品之後,貪、瞋、痴、慢任運而斷,在這時候就能了二番的生死。

在欲界上中品時,了一番的生死;欲界的上下品,又能了一番的生死;在欲界中上品的時候,也能了一番的生死;在欲界中中品、中下品的時候,又能了一番生死。在欲界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總共了一番生死,所以叫七番生死。

這七番生死了了,然後才證得阿羅漢果。證了阿羅漢果,分段生死了了,這是按照很自然的道理來講。若是特別的情形,有特別的根器來修行呢,那又不一定的,或者由初果就直接證得四果了,如鳩摩羅什的母親是由初果證三果。所以,這證什麼果都是不一定的。

三界的見思惑,雖然有那麼多品,有那麼多的種類,總而言之,最令人顛倒的,就是一個「愛」和一個「欲」。

這愛和欲,把所有的人都支配得顛顛倒倒,明明知道它不對,還要去做;明明知道它對,卻不要去做,人就是這麼奇怪的動物。明明知道不好,沒人教他去做,或教他不要做那個,他一定要做;明明知道好,教他那麼樣做,他還不那麼樣做,唉,總是不聽的。

為什麼?就是因為「愛、欲」兩個字,把人支配得顛顛倒倒。

愛欲斷者:你若能把愛欲斷了,那一定會成道業的。如四肢斷:所以經文上才說愛欲斷了,就像人四肢斷了,不復用之:把手腳都剁去,就不能再用了。你斷愛、斷欲,也就像斷了手和腳一樣,不能再用了。

可是你要有決斷心,不是當斷不斷。「當斷不斷,必受其亂」,你想要斷又不斷,不斷又要斷,這是叫優柔寡斷。優柔寡斷,就沒有一定的智慧,沒有真正的智慧,所以才當斷不斷的樣子。

好像女人,什麼事情想這樣子,又不這樣;不想這樣子,又想這樣子。一點主意也沒有,一點宗旨也沒有,這對於修道上是很不相應的。

修道的人應該要有頂天立地的志氣,斬釘截鐵的決心,才可以修道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戒律根本只有一個
217.你想得到涅槃,就先破了我執,不要有「我」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