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4億 有勇氣承受孤獨才配幸福

中國單身人口突破2.4億 有勇氣承受孤獨才配幸福

21世紀,全世界的青年彷彿達成了一個共識:一起進入一個單身者時代。

以往的單身大國日本,單身人口約佔成年人的35%;韓國30歲以下的年輕人,竟有9成都是未婚;中國的單身人口早在2017年就達到了2.4億;英美兩國單身女性首次超過已婚者。

這樣的數據的確不得了,不知道全球青年是通過什麼方式達成的共識。

中國本就是人口大國,統計男女比例顯示116.9:100,也就是說男性比女性多了近3000~4000萬人,並且這個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男女不約而同選擇單身,後面會發展成什麼樣?

其實日本早已給出答案:全國老齡化嚴重,新生兒後繼無力,中間階層贍養上下壓力倍增,養育子女的責任讓他們更加恐懼生育。

孩子生得少了,老人繼續增加,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多的是60歲依舊待業的社會情況。

日本,很可能就是中國的未來,至少兩性關係層面是。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局面?

因為傳統觀念解放了,以往講究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生過了年齡就嫁不出去全家丟人,讓很多庸碌的男人娶到了不匹配的優秀老婆。

現在的女性覺得,不結婚她也能過得很好,沒什麼好丟人的。

那些在婚戀時常沒啥競爭力的男人自然就娶不到老婆交不到女朋友了。

女性婚姻觀的改變

電影《BJ單身日記》中,講述了主人公奇特·瓊斯急不可耐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故事。

對奇特來說,女性的婚姻是場搶凳子遊戲。那些過了三十歲還沒戀愛的女孩,就像音樂停了沒搶到凳子的人,在婚姻遊戲中自動出局離場。

把奇特的情況放到現代,她可能就不會這麼想了。

從美國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來看,30歲前選擇結婚的女性只佔成年人的20%;而在1960年,比例高達60%。

不僅美國的女性在變,中國的女性也在變。

受傳統影響,曾經的中國女性結婚年齡普遍偏早。可根據近年來《中國幸福婚姻家庭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總體平均結婚年齡在26周歲。

這個數據表明以前結婚早的,也等到了24~26歲。以前結婚晚的,更推遲到了30多歲。並且晚婚年齡還在不斷往上長。

當然,一些偏遠地區思想依舊落後的地方略過不提,經濟發達地區的女性,結婚年齡已經延遲到「老姑娘」的標準了。

獨處並不是孤獨

以前的人總覺得,單身老姑娘的生活非常孤獨可悲,所以拼了命也要把自己嫁出去。

並且閨中待嫁的老姑娘,還會承受輿論壓力,周邊的人對家人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女性等於是被一雙雙傳統的手強摁著結婚。

可現代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即使在完全獨處的狀態,也能得到滿足感。

與之相對,傳統觀念覺得人必須有成家的婚姻關係,若接觸數量和親密程度未達到預期,人們也會產生孤獨感。

也就是說,人的關係狀態對孤獨感和滿足感的影響並不大,也沒有絕對的邏輯關係。

甚至有些傳統觀念下的婚姻關係,才是造成人孤獨痛苦可悲生活的源頭。

因為,人們只有在良好的社會交往、深刻的友情和親密的兩性關係中才會產生歸屬感。

人們消除孤獨獲得滿足的方式有三種,並非傳統婚姻觀認為的一種方式。

電影《單身女性的時代》有位麗貝卡的女性,她在戀愛關係中,和男朋友從穿衣到外出都呆在一起。這種密切的親密關係並沒有讓她獲得滿足感,她反而因為過度關注對方,世界變得狹小而感到孤獨。

當麗貝卡結束戀愛關係,重新回歸豐富的生活,還通過足球社團認識了了新朋友,工作有了新進展,還和生意夥伴創業出書,生活不知道多精彩滿足。

電影中麗貝卡這樣說道:「我在戀愛的時候內心其實最孤獨,單身的時候身邊支持的人最多,理解我的人更多,欣賞我的人也更多」。

當傳統女性走出庭院,擁有更廣闊的生活和精神富足時,就會發現捆綁的婚姻生活,並不是解救獨孤的方式。才有了現在單身女性遲遲不願進入婚姻,全球單身人數暴增的統一現象。

不是婚姻生活出了問題,是脫離孤獨獲得滿足的方式多種多樣了。

寫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來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願大家早日碰到真命天女(子),多一個人理解,多一個人支持,多一個人欣賞!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從高空跳樓自殺的人,在半空中是否會後悔?心理學家的答案很統一
有這3個特點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幼稚,城府其實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