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35歲以後被裁員的中年人都去幹嘛了?

35歲以後被裁員的中年人都去幹嘛了?

每天中午13:00不見不散

一、一個真實案例的分享

38歲的堂哥之前在一家台資企業上班,一干就是八年,近幾年公司效益不好,去年一共裁了好幾百人,堂哥也不幸成為被裁的對象之一,一共賠到十萬。

剛離開公司的堂哥回老家休息了一個多月,對自己的職業很困惑,畢竟在電子廠上班久了,感覺出來干別的都都不會,有朋友介紹去開個餐飲店或者水果店自己當老闆,但堂哥覺得自己沒經驗,風險大,不敢貿然去嘗試。

後來親戚幫他推薦到了我們縣城的一家醫院當救護車司機,平時不開救護車的時候,主要幫忙拉貨,雖然收入比以前少很多,但是工作相對輕鬆,時間也比較寬裕,離家又不算遠,父母都能照顧得到,堂哥還是相對滿意。

二、35歲中年人被裁員後面臨的危機:

1.能力危機。與很多職場新人工作有多種機會相比,一旦過了35歲,被裁員去找工作將會面臨很尷尬的境地,如果太專長了,幾十年干一件事,出去後不知道從何做起;如果做過管理,又感覺對某一行業不夠專一,有點高不成低不就的。

2.健康危機。和很多年輕人相比,人到中年,精力就跟不上,那些看似遙遠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肪的三高都在這個年齡段趕上,發病率直線上升,即使每天啥也不做,也感覺提不起精神來,所以很多行業就已經把35歲以上的中年人堵在門外了,比如很多互聯網企業明確要求程序員不能高於35歲,35歲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個坎。

三、35歲中年人被裁後的就業機會:

現如今很少有什麼崗位或者什麼行業,只要年輕選擇什麼就能一勞永逸了,而是面臨著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不管處在什麼行業,都要保持更新,持續性學習,只要讓自己不貶值,才有立足之地。35歲被裁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繼續深造學習,在行業內立足。如果之前持續在某一個行業打拚,可以考慮在裁員後,重新盤點自我,繼續深造學習,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或者再選其它行業再就業,根據自己的個人特點規劃好以後要走的路。

2.自己創業。人到中年,被裁之後,多少會有點經濟基礎,結合自己身邊的資源,選擇一些試錯成本相對較低的行業來創業,比如餐飲店,可以先找身邊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學習,投資一個規模較小的店鋪,從零開始,只要用心努力去做,機會還是很多。

總之,35歲以後被裁員,面臨的是一個比較嚴峻的局面,遇到這種情況,首先保持冷靜,仔細分析個人情況及面臨的危機,再重新盤點自我,一方面繼續深造學習,繼續在行業內專註,或者利用身邊的資源選擇創業,從一些相對風險較低行業做起。

1.保持危機感

過去工作的幾年,惡劣的就業形勢讓我毫無就業安全感可言,你必須用盡全力才可以站在原地。

保持危機感的最好方法就是去不斷提升自己,比如提升學歷,提升自己某方面的技能。

2.保持專業度,把手裡的活干到極致

很多人丟工作,是因為自己沒有啥牛逼的技能,這個時代,手裡有一技之長的人是不愁飯吃的,被淘汰,說明你的技能公司看不上,對公司幫助不大。

3.適當做點副業,開源比節流更重要

沒有副業,一旦失業就會斷糧,這是我到2018年才懂的道理。

從2019年開始,我開始把寫作當做副業,也掙了一些錢,你賺錢越多,認識的牛人就會越多。

所以,窮人是沒有朋友和人脈的。副業不是剛需,但是可以救你於水火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力資源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職場人心有多複雜,為何與人為善,卻沒人幫你說話?
真正的高手,都是長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