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德意志軍馬,打滿全場的IV號中型坦克,二戰德制IV號中型坦克家族

德意志軍馬,打滿全場的IV號中型坦克,二戰德制IV號中型坦克家族

在談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制坦克時,大部分軍迷朋友的第一反應都是「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但實際上,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伴隨德國裝甲部隊,從二戰開始打到二戰結束的卻是另一款名聲稍弱的德制中型坦克,這就是本文今天的主角——IV號系列中型坦克。

IV號系列中型坦克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出現過很多的變形車。早期的IV號系列中型坦克在部分性能指標上甚至遠遠落後於當時同盟國裝甲部隊所使用的中型坦克,但是隨著戰火的檢驗,德國坦克設計師很快根據戰場上的實際需求對IV號系列中型坦克進行改進。

得益於本身優秀的改裝潛力,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IV號系列中型坦克誕生過從IV號A型到IV號J型在內的大量變形車。這些IV號坦克變形車不僅代表了當時德國坦克設計工業的實力,也向世人清晰地展示了二戰德國中型坦克的設計變化之路。

通過對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研究,不僅能夠讓普通軍迷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制坦克有更清晰的認識,同時也能夠讓普通的軍迷朋友們對二戰德制中型坦克的發展變遷史更加了解。因此,本文今天就向各位軍迷朋友們介紹下二戰時的德制IV號系列中型坦克。

為支援步兵而生——在30年代誕生的IV號中型坦克

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包括古德里安在內的德軍將領開始規劃未來德軍裝甲部隊的發展之路。在對現有的坦克技術進行充分研究之後,當時的德軍裝甲部隊認為,未來德軍裝甲部隊主要需要兩種類型的坦克:以反裝甲任務為主的ZW坦克和以支援步兵為主的BW坦克,前者就是後來的III號坦克,而後者就是後來的IV號中型坦克。

當時德軍裝甲部隊對BW坦克的性能要求也比較模糊,只是要求BW中型坦克要裝備一門大口徑坦克炮和2挺機槍,速度要能夠跟得上步兵的推進速度即可。在德國裝甲部隊模糊的性能指標之下,萊茵金屬和克虜伯公司都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並最終造出了樣車。最終,在經過多次測試和比較之後,1936年4月份,德國裝甲部隊選中了克虜伯公司的設計,並給予了其IV號中型坦克的裝備編號,經典的IV號中型坦克至此誕生。

此時的IV號中型坦克在結構上可以大致分為裝甲底盤、坦克車體和炮塔三個部分。其裝甲底盤採用箱式布局,有利於在有限的尺寸內儘可能提升底盤內部空間。整個裝甲底盤採用了焊接技術建造,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電焊建造的坦克之一,不僅結構強度更高,而且重量也更輕。

相比於裝甲底盤,IV號中型坦克的坦克車體防護能力就稍顯薄弱。此時的德國坦克還沒有利用傾斜式裝甲增加坦克防彈性能的設計,因此此時的IV號中型坦克車體為了提升車內空間,裝甲板大多採用垂直布置,並且其厚度僅有14.5毫米左右,不用說專用的反坦克炮,即使是當時各國裝備的反坦克步槍,在一定距離上也有相當大的概率將其擊穿。

炮塔方面,IV號中型坦克的炮塔和當時III號坦克的炮塔相差不大,由梯形裝甲布置而成,並且設置有車長指揮塔。炮塔上安裝有一門KwK37型24倍徑75毫米坦克炮,這門坦克炮在使用穿甲彈時,能夠在500米距離上擊穿垂直布置的55毫米厚裝甲板,在使用高爆彈時,只要不是遭遇到永備混凝土工事,其火力已足夠用。

從整體上來看,此時的IV號中型坦克和III號坦克的差別並不大,雖然德國裝甲部隊給其的定位是「支援步兵」,但是當時德國裝甲部隊對「閃電戰」理論的推崇已經初現端倪,所以無論是在速度上還是火力上,此時的IV號中型坦克都已經是一輛能夠執行反裝甲任務的中型坦克。

中型支援坦克之路——從IV號A型到IV號F型

雖然早期的IV號坦克具備一定的反裝甲能力,但是大部分情況下,這些IV號中型坦克都是作為步兵支援坦克來使用的,在德國裝甲部隊內部,也將這些IV號中型坦克稱之為「中型支援坦克」。這些「中型支援坦克」主要使用短管75毫米坦克炮,型號則可以細分為A、B、C、D、E、F等型號。

IV號A型的生產數量很少,截止到停產時只生產了35輛。該型號在外觀最大的特徵就是其正面裝甲是由一整塊完整的裝甲板構成的,整個IV號系列中型坦克也只有該型車是這樣設計的。除了車體前裝甲外,該型號也使用和III號坦克相似的圓筒形指揮塔。因為數量較少且越來越不能滿足反裝甲作戰的需要,因此IV號A型坦克在法國戰役之後就全部從一線作戰部隊中退出。

IV號B型相對於IV號A型主要是強化了裝甲防護能力,同時,為了提升其機動力,更換了全新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車體正面裝甲由原來的14.5毫米提升到30毫米的水平,車身側面和車身後部的裝甲厚度則與IV號A型保持一致。

IV號B型和IV號A型在外觀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為車體前裝甲厚度增加,為了方便建造,所以原來駕駛員座位前的裝甲蓋被取消掉,同時無線電員和車長指揮塔前的機槍架也全部取消。車長指揮塔也不再是原來的圓柱形指揮塔,而是更方便的可自由開合的指揮塔。

在其他更細微的性能方面,B型和A型相比也有些不同。其最大行駛速度提升到了35公里每小時,同時車內載油量也提升到了470升的水平。不過,B型在某些性能方面和A型相比也稍微弱化了一些,比如其主炮的最大仰角就只有20度,比A型少了10度。

嚴格地說,IV號B型只是IV號A型的防護強化版,德軍裝甲部隊對其性能也不是非常滿意,因此該型車也只生產了42輛而已。隨後的IV號C型和IV號B型的差異更小,C型主要是生產廠商根據德軍裝甲部隊的實際使用經驗,對車體建造中的部分設計進行了調整,比如C型炮盾上的機槍口就有一段機槍護罩,IV號B型就沒有了。

IV號D型則是IV號系列中型坦克中第一種大規模量產的型號,截止到1941年5月份停產時,IV號D型一共生產了229輛。和此前的A、B、C三個型號相比,IV號D型強化了車體側面和車體後部的裝甲厚度。

除了車體本身自帶的裝甲外,IV號D型的無線電員前方還增加了30毫米的附加裝甲,車體側面薄弱位置則加裝了20毫米厚的附加裝甲。外觀上主要是重新使用了外置式的火炮護盾,炮塔後部增加了儲物箱,同時其車體機槍口也使用了方形邊框的球形機槍座。IV號D型的使用時間較久,一直使用到1943年才完全退出德軍一線作戰部隊。

IV號E型和IV號D型之間的關係有點類似於IV號B型和IV號C型之間的關係,在法國戰役結束後,針對原來的IV號D型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德軍裝甲部隊要求對原來的IV號D型進行部分調整。比如車體前部統一加裝30毫米的附加裝甲,車內空間布置進行了調整,並使用全新的400毫米寬履帶等。

IV號F型是IV號系列「中型支援坦克」的最後一個型號,該型號同時也是IV號坦克由「中型支援坦克」向「中型坦克」過渡的中間型號。其中,使用傳統短身管75毫米火炮的被稱為IV號F1型,而使用長身管75毫米火炮的則被稱為IV號F2型。

除了在火力方面進行了升級之外,IV號F型在車體方面也進行了全面的加強。車體正面裝甲厚度提升到50毫米的水平,車體側面的裝甲厚度則提升到30毫米,整車不再使用附加裝甲,只靠車體裝甲板進行防禦。

IV號F2型搭載的KwK43型43倍徑75毫米坦克炮本來是給後續的IV號G型設計的,但是IV號G型的研發進度滯後,加上此時德軍裝甲部隊在蘇德戰場上正面臨著蘇聯裝甲部隊的極大壓力,於是就給部分IV號F1型加裝了43倍徑75毫米火炮,使之具備更強的反裝甲作戰能力。

從最開始的A型到最後的F型,作為「中型支援坦克」的IV號中型坦克已經證明了自己較大的挖掘潛力。尤其是IV號F2型的誕生,更是證明了IV號系列中型坦克具備更強的反裝甲作戰能力,完全能夠從「中型支援坦克」升級為「中型坦克」。

全面轉正——從IV號G型到IV號J型

由於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裝甲部隊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大量出現的T-34系列中型坦克,給當時的德國裝甲部隊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在短時間內無法研發出新車的情況下,德軍裝甲部隊打算對IV號系列中型坦克進行升級,將其「轉正」,使之成為一款以反裝甲作戰為主要任務的「中型坦克」。

IV號G型的早期車型使用的是43倍徑的KwK43型坦克炮,並且其炮塔和車身上並沒有再額外安裝裝甲板。而後,根據IV號G型早期型號在東線戰場上的實際表現,德軍裝甲部隊又在其車體和炮塔上焊接了8毫米-10毫米左右的鋼板,以改變蘇制反坦克槍的彈道。同時,後期生產型號也使用了反裝甲能力更強的KwW40型48倍徑坦克炮。

IV號H型則是IV號系列中型坦克之中的大成之作,截止至1943年7月份之前,IV號G型一共生產了3774輛,生產數量是IV號系列中型坦克中最多的。在「黑豹」中型坦克數量與可靠性均不甚理想的情況下,該型車也成為當時德軍裝甲部隊對抗蘇聯「T-34海」最重要的裝備之一。

IV號H型不再使用車體裝甲 附加裝甲的方式來提升防護能力,而是在車體正前方使用了一整塊80毫米厚的裝甲板。同時,該車也和IV號F2型一樣在車體上額外焊接了裝甲板,並且在裝甲板上刷上了防磁性塗層,以防範蘇制反坦克手榴彈的攻擊。

雖然IV號H型的性能不錯,並且在於蘇制T-34系列中型坦克對陣時還佔有一定的作戰優勢。但是此時德國的軍工產能已經逐漸下滑,如果再生產IV號H型,就無法為前線德軍裝甲部隊提供足夠的IV號系列中型坦克。於是,減配版的IV號J型就出現了。

IV號J型也是IV號系列中型坦克最後一個大規模生產型號,IV號J型取消了電動炮塔設計,車組成員只能夠手動旋轉炮塔,托帶輪的數量由原來的4個減少到3個。此外,在焊接的裝甲板方面,後期也使用了更輕的網格狀裝甲板。

作為「中型坦克」的IV號系列中型坦克雖然只有G、H、J三個型號,但是已經基本上將IV號中型坦克的底盤潛力都發掘出來了。不過此時的德國軍工已經再也沒有足夠的產能來維持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大規模生產,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中型坦克」身份也就在IV號J型上迎來了終結。

總結——打滿全場的德意志軍馬

雖然到戰爭後期,德國逐漸減少了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生產數量。但是因為其裝甲底盤足夠優秀,德軍裝甲部隊也嘗試過將部分IV號中型坦克改裝為潛水坦克等特種坦克來繼續使用。

除了坦克之外,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裝甲底盤也被用於其他裝甲作戰車輛的研發上。比如「灰熊」突擊炮和IV號突擊炮,實際上使用的都是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裝甲底盤,這也從另一方面證明了IV系列中型坦克裝甲底盤的改裝潛力之大。

從閃擊波蘭到柏林戰役,即使是在同盟國陣營之中,也很少有這種能夠打滿全場的坦克。雖然IV號系列中型坦克的火力和防護能力不如「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但是卻在機動、防護和火力方面做到了較好的平衡,其在德軍裝甲部隊中的表現,也無愧於其「德意志軍馬」的綽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談 的精彩文章:

美國將為韓國134架F-16升級,價值1.94億,安裝F-35同款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