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人群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最厲害

心理學:人群中最安靜的那個人,往往最厲害

金庸先生著作《天龍八部》中有這樣一位人物,出場時著青袍,身形枯瘦,拿著一把掃帚,正在躬身掃地。此人看起來年紀不大,頭上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

據悉,此人在藏經閣中約有四十多年,然而旁人對於他的存在卻渾然不知,直到武林大會,他以一己之力便輕鬆收服蕭遠山、慕容復兩人,之後為二人療傷,並以佛法化解兩人恩怨,使其冰釋前嫌。這位低調且有實力的人物就是擁有神秘色彩的「掃地僧」。

平日里安靜到無人察覺,但一出手便一鳴驚人,深藏功與名。

在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物,時常處於人群中安靜的位置,但往往心思細膩,實力超群。那麼,這類「低調的王者」是如何練就這一身本領的呢?

學習與忍耐

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厲害的人物,都是經歷過千錘百鍊,卧薪嘗膽的生活。

數據顯示,人的智商分布符合統計學規律,進而說明,我們的智商差異並不比其他因素大。我們能力的差異,除開外界影響因素,更多的受個人品質與學習習慣的影響。

學會合理的規劃時間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根據目標和難度做好區分,並且在學習時要專註與投入,切不可三心二意,半途而廢。專註過學習的人,一定都有很強的忍耐力,因為他們知道: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在一個又一個夜晚,他們在安靜的氛圍中克服困難,取得收穫,學會安靜,就此也成為了一種習慣。

成就動機

厲害的人物往往擁有高成就動機。莫雷認為成就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麥克萊蘭在將成就需要定義為:一種習得的動機,為完成任務和成功而努力的動機。

成就需要反映了在實現個體目標的計劃和工作重要性方面的個體差異。例如,成就需要得分高的人比得分低的人更加積極,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擁有這種高成就需要,會使我們的行動導向既定目標的內驅力增強,最終完成目標。

有研究顯示,在31歲測量成就需要得分高的人,在41歲時得到的工資比同齡男女高。

高成就需要的人並不僅僅是積極和努力,在面臨棘手任務時,他們也會適當選擇放棄。

這表明,高成就需要的人實際選擇的是一種高效率模式:用較少的努力得到相同的結果。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是一種相信自己在某種情境下能夠充分表現的信念。如同成就動機一樣,成功的人物都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

在人群中安靜的那個人,也許在工作中取得過許多成績,常常有優異的表現,所以他氣定神閑,清楚自己的能力。亦或許,他是在觀察,在觀察中搜尋有實力的人,在觀察中學習他人,安靜,能讓他在觀察時擁有更清晰的頭腦,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面對困難情景和任務時,都有良好的判斷。他們的付出與結果總是符合期望的,反覆多次,建立信心,形成了良性循環。

人際交往的高情商

厲害的人,不僅擁有高能力,還擁有高情商。

有一次,楊瀾對國際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教授進行採訪,針對他取得的驕人成績,楊瀾順勢問他,今天的成就是否到達了父親對他的期望。令楊瀾沒想到的是,林教授突然沉默了,之後無法控制地開始哭泣。

原來年少時的林毅夫,因為忙於事業,在父親臨終前也能見上最後一面,這成為了林教授心中的永遠的遺憾。為了節目效果,楊瀾本可繼續追問下去,可她沒有,她選擇了沉默。這時的安靜是一種尊重。

孟子曰「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恰當的語言是一種智慧,適時的沉默既是一份智慧,也是一份人情味。

家庭影響

所謂耳濡目染,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朱自清先生的父親,因為仕途不順被貶,隨後全家前往邵伯,住萬壽宮。萬壽宮高牆大院,寂靜幽深,夏季時在院中納涼,靜聽波浪拍堤,油蛉低吟。在這樣的環境中,朱先生自小便養成了喜幽、靜愛獨處的習性。

在邵伯的幾年,朱先生的母親輔導其讀書練字,父親公務之餘教授他天文地理、風土人情,閑時也常帶他在河邊散步,領略兩岸風光。

在《背影》中,朱先生父子間的親情讓人潸然淚下,文中是那對父親濃濃的依戀。

朱先生燦爛的一生離不開父母童年的教導,父母對朱先生的教養不只是讀書寫字,陶冶情操,還讓朱先生養成了閑適淡然、卻也敢當大任的性格。就如那句廣告詞一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安靜,是內心喧囂後的沉默,是無數次沉默後的習慣。

收起鋒芒,適時安靜,學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當你腦中多了這五樣東西,說明你已被人洗腦操控,很危險
有這3個特點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幼稚,城府其實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