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盧浮宮收藏:人活到極致,就是擇一事終一生…

88歲老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作品被盧浮宮收藏:人活到極致,就是擇一事終一生…

更多實時分享盡在微博:IceCream創意設計

陶醉與專註

在日本,有一個特殊的行業,

被稱為匠人,又叫做職人。

有這樣一個匠人,

他擁有驚人的平衡感。

他做出來的「獨樂」,

也就是中國的陀螺

可以立刻放在

武士刀和手掌上邊旋轉,

最長可長達18分鐘。

看起來很簡單,

但達到這樣的水平,

需要陀螺保持360度重量的平衡。

普通人做起來,

完全掌握不好力度,

但是他卻可以。

因為技藝高超,

他製作的陀螺入駐盧浮宮,

他還在盧浮宮裡給物理學家,

講解關於陀螺平衡的問題。

他就是廣井政昭。

他是日本的四代玩具手藝人。

因為家族世代做陀螺,

因此年輕的時候就對陀螺,

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差不多10歲的時候,

就能獨立做出一個陀螺。

如今,88歲的他已經做了近60年陀螺,

在別人含飴弄孫的年紀,

他卻堅持每天佝僂著腰在工作室工作。

廣井政昭做的陀螺,

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因為他給陀螺設置了很多小機關。

下面的這些陀螺,

你能看出是怎麼玩的嗎?

▼ 吃面小人

這個吃面小人的頭上有一把傘

叫做旋轉雨傘,

轉動雨傘上的把手,

小人就會開始吃面;

一直重複這個動作,

就像他好像真的在吃面一樣。

這一個也是類似,

模仿的是人們夏天扇扇子喝水的景象,

只要陀螺轉動,

扇子就會一直扇個不停。

▼ 飛碟

這個是飛碟陀螺。

飛碟是「雙層」的,當你拉動繩子之後,

最下邊的會先旋轉,

中間的小陀螺會飛起來旋轉,

最上邊的放在桌子上,

也會立馬開始旋轉。

所以這表面看起來是一個陀螺,

實際上是三個陀螺。

▼ 龜兔賽跑

廣井政昭覺得,

給孩子們講龜兔賽跑的故事,

太麻煩了,不如做個陀螺來演示,

於是就有了這款,

先把中間的小陀螺轉起來,

然後放進去兔子和烏龜

兩隻小動物就會追逐起來啦。

▼ 彈唱小人

這個彈唱小人,

是典型的一種老式陀螺,

旋轉最上邊的傘之後,

小人就會敲動自己的嘴巴,

發出音樂聲。

這個陀螺類似,

不同的是它是變臉陀螺,

像是川劇變臉一樣,

陀螺旋轉後開始變臉。

▼ 魔術師爸爸

旋轉陀螺後,

魔術師爸爸的肚子里,

就會吐出顏色不同的小球,

小孩子們可以猜小球顏色來做遊戲。

▼ 櫻花樹

櫻花樹的玩法很簡單,拉動繩子後,

櫻花樹就會舒展並旋轉,

中間的小人就會開心地展開手臂。

這些陀螺,

玩具屬性是第一位的。

對於工匠大國日本來說,

它不僅是玩具

更是一個實打實的手工藝。

日本有700年的陀螺文化,

上到80歲的老人,下到三歲的兒童,

都是陀螺愛好者,

因此日本還有獨樂博物館,

裡邊珍藏著日本從世界50多個國家,

收集的2萬多個陀螺。

廣井政昭就是日本陀螺文化的繼承者,

因為陀螺在江戶時代達到頂峰,

廣井政昭也因此被稱為:

「江戶獨樂」。

其實,製造一個陀螺並不複雜,

但是難的是,

廣井政昭始終堅持用日本傳統方法,

手工製造陀螺。

走進廣井政昭的工作室,

你會發現周圍全都是,

他自己親手製作的工具。

因為他說,

不管跟鐵匠怎麼說,

做出來的刀具都不順手,

因此他自己專門打造了一整套刀具。

每次做陀螺之前,

他都會把刀具拿出來打磨一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他看來,「好的刀具,

是對木材最基本的尊重。」

然後要打磨轉軸,

陀螺的轉軸使用的,

是高強度的不鏽鋼桿,

用砂輪磨尖之後,

固定在轉輪上,

再用小銼刀打磨出形狀。

這個打磨非常細緻,

如果有幾毫米的誤差,

實際體驗就會差上一大截。

「正是因為小,

才更要鄭重對待。」

選擇木料也很有講究,

木料要選用闊葉樹木棶木才可以,

因為它質地堅硬不易變形。

選取的木料,

一定要靜置10年到30年不等。

「好的陀螺要經歷時間的考驗,

所以對木材也要嚴格把關」

還要用一小段木頭,

削成凸型方便扣入凹槽,

看起來像是隨手削出來的,

尺寸卻恰好吻合。

但其實哪來的恰好,

不過是熟能生巧。

接下來把木料截成塊狀後,

固定在轉輪上,

先用刨刀刮掉樹皮,

做出陀螺的形狀,

然後再用圓鑿在中心掏出2厘米的洞。

這個過程是最講究的,

也就是做陀螺的奧秘:平衡。

普通人做出來的陀螺,

不是這邊輕一點,

就是那邊重一點,

但是在做陀螺的時候,

是沒有任何工具讓你去測量重量的,

但你卻要保持木料的,

任何一個地方都重量均衡,

所憑靠的就是兩個字——感覺。

「大凡足夠高深之技術,

都與魔法無異。」

感覺,就是一種魔法。

這個平衡感,

就連物理學家也做不到,

它說不清道不明,

就是一種「恰恰好掌握好尺度」的感覺。

這種感覺,

來自於他長年累月的堅守。

陀螺成型後,要進行上色。

上色也是分步驟完成的,

塗完上一個顏色後要靜置一段時間,

再上另一種顏色。

塗色後一個陀螺就製作完成了。

這樣的製作過程,

無論是誰看了都會覺得很簡單。

然而,「取物之道,

舉重若輕,舉輕若重。」

看似簡單的事情里,

往往藏著很多學問。

其實,

年輕的廣井政昭經歷過很多失敗,

做出來的陀螺有重量缺失的地方,

就會導致勉強旋轉後很快停擺。

那時候他不得不用鐵片進行調整,

在重量缺失的地方打出一個洞,

將貼片塞入其中,

使得陀螺的重量360度均衡。

這樣的調節雖然也可以讓陀螺保持平衡,

但始終都不完美。

為了讓陀螺真正地達到完美的境界,

他觀察了上千隻失敗的陀螺,

找出每一個讓陀螺失衡的細節,

對這些細節不斷優化,

讓廣井政昭逐漸地掌握了平衡感,

因為他深知,

平衡就是陀螺的靈魂。

即便88歲高齡,

他還是定期推出新品陀螺,

他的創造力似乎是無窮無盡的。

他說:「每每看到陀螺旋轉,

我的腦子也轉個不停。

我現在88歲了,

經常腦子裡蹦出新想法,

我就馬上跑到工作室做出來。

做新的陀螺時,那感覺依舊新鮮。」

拿到廣井政昭製作的新陀螺,

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一件事。

廣井政昭也為成年人,

做了一系列的欣賞陀螺,

「雖然成年人都不愛玩陀螺了,

但是這些陀螺拿來欣賞,

也是很有意義的」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

廣井政昭有點哽咽。

但不希望日本陀螺文化消失的他,

還是推出了一系列欣賞陀螺,

外形像是葫蘆的形狀,可以擺放在家中,

但其實是3-6個小陀螺組成的。

在堅持手工製作的道路上,

有人質疑說,

手工製作比不上工業製作。

廣井政昭不屑地說,

「我可是專業的,敬請期待」

然後反手就製作出一個陀螺,

他製作的陀螺可以在指尖上旋轉不停,

如同靜止了一般,

但是工業製作的卻不行。

日本國內也對傳統手工製作有爭議,

重視工藝的日本NHK電視台,

專門搞了一場陀螺比賽。

節目的內容很簡單

就是老工藝人和年輕人代表,

分別製作一個陀螺,

然後比誰的陀螺轉動的時間長。

最後的結果是,

老工匠隊以1分鐘多的優勢勝出!

誰說老工藝不行?

能整整流傳四代人的陀螺技術,

怎麼是工業就能輕易取代的呢?

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日本的細節》中說:

真正的匠人,

可以用雙手生產出,

比機器生產更精密的產品。

對於廣井政昭來說,正是如此。

如今發展到現在,

最新的指尖陀螺依靠高科技,

已經能轉動24分鐘了。

但是廣井政昭卻並不在意,

他說:「高科技固然有趣,

但如果孩子們只喜歡這樣的玩具

那真是太可惜了。

孩子們玩陀螺主要是為了高興,

不是為了追求時間,

一個陀螺能轉100年,

又有什麼意義呢?

正是因為每次旋轉的時間都不可預測,

才是陀螺的樂趣所在。」

日本傳統工匠節目採訪他,

問到已經88歲了,還打算做多久?

廣井政昭回答道:

「我要活著做下去,

直到我200歲。」

廣井政昭做了一輩子陀螺,

在日本陀螺領域,無人能敵。

在這個工業化的社會,

廣井政昭像是上個世紀的人一般,

用最慢的速度在製作,

一生只做了陀螺這一件事。

日語中有個說法:

「一生懸命」

意思是指不遺餘力去做一件,

值得耗盡一生去追求的事情。

廣井政昭就是如此。

什麼是匠心?

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就是匠心,

擁有一顆赤誠匠心,

就能抵擋所有平淡生活的危機。

素材來源於網路,侵刪。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cecream創意微播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的蔦屋&草叢書店設計作品賞析
帥到炸的字體創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