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董國建」因何成為「董國建」!

「董國建」因何成為「董國建」!

1987年舊曆3月16日,董國建出生雲南昆明祿勸縣。昨天,當今中國男子馬拉松NO.1雲南老將董國建在呈貢訓練基地度過了自己的33歲生日。

2004年,董國建開始師從我國著名中長跑運動員張國偉教練,接受中長跑專業訓練。十五年後,董國建在2019柏林馬拉松賽跑出2小時08分28秒的好成績,再次迎來運動生涯新高峰。

對於以「競技」為目的職業運動員而言,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的職業生涯越長,越能反映該運動員的成長經歷和訓練經歷更嚴謹、科學和系統。

比如:20個網球大滿貫冠軍獲得者,即將年滿39歲的瑞士「天王」費德勒,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36歲的基普喬格以及男子5000米、100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38歲高齡依然具備打破男子馬拉松世界紀錄的貝克勒。

對於熱愛馬拉松的中國跑友來說,33歲的董國建的運動生涯同樣值得稱讚,過去十三年董國建的5000米、10000米、半程馬拉松、馬拉松一直保持國內頂尖水平。

2007年,20歲的董國建在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5000米決賽中,以14分07秒61的成績奪得人生第一個全國冠軍。2019年,32歲的董國建在柏林馬拉松賽上跑出2小時08分28秒中國馬拉松歷史第二好成績,這也是中國男子馬拉松境外最好成績。

十三年來,董國建參加過2屆奧運會、1屆田徑世錦賽、1屆亞運會,曾30多次奪得男子5000米、10000米、6公里越野賽、12公里越野賽、馬拉松等全運會、全國田徑錦標賽、全國田徑冠軍賽、全國越野賽冠軍。繼恩師張國偉指導之後,近二十年中國男子中長跑最出色的運動員之一。

回顧與分析董國建的職業生涯:能夠保持十三年中國NO.1的三個成功秘訣:重視基礎訓練的重要性;自信心建立的重要性;社會環境促進的重要性。

1

重視基礎訓練的重要性

重視基礎訓練階段的全面性和系統性,不僅僅關係到運動員未來能否達到高水平,也能延長運動員的運動壽命。對於中長跑運動員來說,基礎訓練階段主要圍繞著耐力、速度、力量、技術和身體柔韌性做文章,這也是為後期的專項化(高強度速度耐力、間歇訓練等)訓練做支撐。

2004年,董國建進入雲南省隊。經過三年的系統化基礎訓練,董國建在2007年全國田徑錦標賽上以14分07秒61(運動健將)的成績首奪全國冠軍。在此專項能力基礎上,2009年董國建再上一個台階,5000米跑出13分47秒47的個人最好成績,10000米跑出28分17秒60的個人最好成績。

在評價中長跑運動員專項能力最重要的耐乳酸能力水平上,22歲的董國建達到職業生涯最高點。翻閱基普喬格創造5000米(12分46秒53)、10000米(26分49秒02)個人最好成績的年齡,分別是20歲和23歲。

可見,年齡對於「耐乳酸能力、絕對速度和身體力量素質」提出高要求的場地賽5000米、10000米項目還是非常重要,這也是場地賽中很難看到高齡頂尖中長跑選手的原因。

但是從馬拉松訓練的角度看,運動員在5000米、10000米表現出的高水平會在馬拉松的訓練中產生積極的效應。有氧耐力水平提高是無止境的,當運動員的耐力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後,加上運動員此前積累的5000米、10000米耐乳酸能力,會直接促進運動員速度耐力的提升,而速度耐力將直接關係到馬拉松運動員能否達到高水平。

2

自信心建立的重要性

曾幾何時,「國際大賽發揮不出訓練水平」,一直是中國田徑運動員的通病。2004年雅典奧運會劉翔110米欄奪冠後,中國田徑隊開始不斷嘗試「走出去,請進來」發展戰略,中國田徑運動員有了和世界高水平運動員同場訓練、比賽的經歷,中國運動員的自信心也逐漸建立起來,這也是中國田徑運動員近幾年在國際比賽中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特別是蘇炳添、謝震業在歐美人最擅長的100米、200米取得的一次次重大突破,給中國田徑其他項目的運動員帶來很大的自信心。

當然,對於職業運動員來說,除了大賽中積累的自信心,還有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建立的自信心。這份自信心來自於運動員最想拿到的比賽結果或者是最想拿到的比賽「數據」,一旦運動員實現這個小「夢想」,好比捅破一層窗戶紙,自信心將勢不可擋。

2017年天津全運會馬拉松決賽,「全運會」三朝元老,董國建終於拿到自己運動生涯最想拿到的金牌——全運會金牌。從而如願實現全運會、全國田徑錦標賽、全國田徑冠軍賽、全國越野錦標賽國內比賽「金滿貫」。徹底放下訓練、比賽思想包袱的董國建在2019年柏林馬拉松再次迎來運動生涯高峰時刻。

2016年里約奧運會馬拉松決賽,被貝克勒、奎羅伊、法拉赫壓制了十三年後,基普喬格終於奪得職業運動員最想拿到的金牌——奧運會金牌。隨後,輕裝上陣的基普喬格在2018年柏林馬拉松創造2小時01分39秒男子馬拉松新的世界紀錄。2019年,基普喬格更是跑出1小時59分40秒的人類新極限。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如:百米首次突破「10秒」大關的短跑飛人蘇炳添,隨後多次跑進「10秒」,還創造了男子百米9秒91的亞洲紀錄和9秒92的亞運會紀錄;大眾馬拉松跑友也是如此,首次「破3」後,接下來的比賽就覺得「破3」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3

社會環境促進的重要性

社會環境對運動項目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如:國家政策傾向、項目重點扶持、項目社會關注度、高科技運動產品配置、科學訓練手段以及完善的後勤保障等。

作為運動之母——田徑是競技運動類項目的體能基礎,但是如果不是因為馬拉松項目的興起和火熱,不會有太多的人去關注田徑、了解田徑,枯燥乏味的中長跑項目就更少有人問津了。

因為,即便中國「飛人」劉翔最火的時期,每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的門票,也就區區幾十元,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大半個場地還是空蕩蕩的。

而且,如果不是優秀的馬拉松運動員如此被大眾所關注和喜愛,相信已經功成名就的貝克勒、基普喬格、法拉赫等人,或許已經選擇退役。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就完成奧運會、世錦賽、世界紀錄「金滿貫」的貝克勒曾停止過系統訓練一段時間,忙於做自己的生意。而33歲的董國建也在天津全運會實現全運會「金牌」夢想後,有過短暫的退役經歷。

但是反過來看,正是因為社會大環境的激勵和促進,讓我們看到高齡運動員職業生涯末期,運動能力「二次」再開發的無限潛能。

總之,對於超長距離耐力項目,馬拉松訓練周期比較長,在枯燥的氛圍中需要日復一日的積累和沉澱,運動員需要具備超強的體能儲備,在訓練和比賽中要學會在忍耐,並時刻保持著必勝的信念。

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真正堅持到最後的人並不多。董國建的偶像基普喬格的十二字成功箴言:耐心、忍耐、勤勉、希望、信仰、自律。

無論是以競技為目的職業馬拉松運動員,還是以健康為目的的大眾馬拉松跑者,如果沒有嚴格的自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難在比賽場上有完美的表現。生活與訓練嚴於律己,進步與超越就會順理成章。

本文為98跑原創

文章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跑的再多,永遠不夠

想要了解

更多跑步乾貨文章

一切盡在9 8 跑

/ 更多跑步乾貨 · 關注98跑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8跑 的精彩文章:

一枚含金量十足的「獎牌」,遠勝過「百馬王子」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