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何管控不了我們自己?加強元認知,讓你想到又能做到

為何管控不了我們自己?加強元認知,讓你想到又能做到

開完會,領導說要把PPT做成動畫效果,你不懂,於是你拿出手機查找方法,突然彈出一條娛樂新聞,你點開了看,然後又被幾個推薦的視頻吸引了,1小時過去了,當領導找你要PPT的時候,才發現把動畫效果的事忘的一乾二淨,結果被領導痛罵了一頓。

忙了一天,今天打算早點休息,打開抖音看一眼大V有沒有更新,結果發現好多有趣的視頻,好多漲知識的內容,然後你不斷的刷著,不知不覺2個小時沒了,這時已經1點了,又熬夜了。

生活中經常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明明想查資料,結果忘得一乾二淨,明明說只玩一會手機,結果卻玩了幾個小時。都是因為我們管控不了自己,其本質都是管控不了我們的意識。有時候我們完全被外界牽著走,而我們自己卻渾然不知所覺。意識它就像一輛車,而我們就是開車的那個人,結果我們開著這個車胡撞亂撞,把自己搞的精疲力竭,滿目瘡痍,把自己搞的很累,為什麼?都是因為我們的意識不在。

一.認識元認知

但,生活中,我們偶爾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比如:

還是在拿手機查資料,當有一條新聞出現你打開的時候,突然有個聲音出現在你的耳邊「你在查資料,趕快關掉新聞,干正事」。

你和別人爭吵,突然意識到自己失控了,你發現腦子裡那些憤怒的想法其實都是錯的,於是你停止了爭吵,平靜了下來,和對方道歉說自己失態了。

你發現沒有,有的時候會出現我說的這種情況,那麼這個情況就是你開始自醒了,也就是說你的元認知開啟了,你的思維意識被你自己看見了,並且你控制了你的思維意識,讓自己去做應該做的事。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們的大腦就像其他器官一樣也是可以被控制的。

那什麼是元認知呢?

美國心理學家J.H.弗拉維爾提出的概念,即對認知的認知。例如,學生在學習中,一方面進行著各種認知活動(感知、記憶、思維等),另一方面又要對自己的各種認知活動進行積極的監控和調節,這種對自己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知活動本身的再感知、再記憶、再思維就稱為元認知。元認知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等成分。

簡單來說就是對你思維的過程進行察覺和控制。

二.元認知的重要作用

意識改變行為,行為決定人生。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想讓自己的人生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就可以通過元認知來控制我們的大腦,然後輸出我們想要的行為,從而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那麼元認知在這個過程中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呢?

我們先來看下大腦是如何工作的。我們都知道,大腦就像一台CPU處理器一樣。

首先你得輸入內容,才能經過CPU的加工,最後去輸出一個執行的動作。

這個過程很好理解,比如你想保持好身材,那麼你就會給大腦輸入好身材相關的信息:好身材的標準,好身材的美好,身邊誰的身材好,以及如何獲得好身材,然後你可能會了解健康飲食,健身會所,跑步等等信息(我們說這是輸入信息的過程)

接著有了這些信息的輸入之後,經過大腦的加工和篩選,你決定飲食要適量,然後你選擇去健身房因為氛圍更好點,也不會受天氣的影響(我們說這個是大腦加工的過程)

最後你可能要列計劃清單,安排時間,每天練什麼等等一些列落地的動作(我們說這是最後輸出執行的動作),整個過程從輸入信息到大腦加工到最後輸出動作,這就是對一件事一個完整的大腦運行過程。

所以,回到剛開始的問題,如果我們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不是可以在做事的時候,開啟元認知,去優化這三個環節呢?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去控制事情,按照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了。

1.控制輸入——優化接收信息質量

你接收到什麼信息,大腦就會對應產生什麼思維,思維就會輸出你的行為。最終,這些行為就會導致你的人生天差地別。為什麼說龍生龍鳳生鳳,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實就是因為接收的信息導致的。為什麼富人的孩子也很富,因為富人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還有一些特殊的品質的培養,他們不是因為繼承了財富,而是從小接收到的教育資源,人脈資源都不同,這些資源就是輸入的信息,最後決定了他們不同的人生。

因此注意控制你輸入的信息,這將決定你的人生。如今移動互聯網爆發,每天我們都會面臨很多的信息撲面而來,這其中就會有很多垃圾的信息,甚至是錯誤的知識,具有欺騙性的內容干擾著你,還有一些很八卦的消息甚至把你的價值觀帶偏。如果你不注意控制這些信息的輸入,時間一長你的大腦每天思考的就是哪裡又發生大事了,哪裡又打折了,都是這些亂七八糟的又和你沾不上邊的瑣事。最後你的思維方式也會變的簡單粗暴,浮於那些表面的情緒宣洩。

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要啟動你的元認知,對你接觸的信息進行一個嚴格的把關,必須做到控制性的輸入,堅決拒絕那些對自己成長沒有幫助的信息,千萬不能讓這些信息進入你的大腦。但是,我們很多人卻在不知不覺中接收了大量這樣的垃圾信息,而且自己絲毫沒有察覺,其根本原因還是自己的元認知能力不夠,或者說元認知還沒有開啟。

2.梳理信息——優化大腦信息加工

很多人說,我也控制了信息的輸入,但是卻感覺自己的大腦很混沌,這說明塞進你大腦里的信息太多了,這時候就要啟動元認知,對進入大腦的信息進行條理性的梳理:

首先,識別信息,沒用信息果斷刪除

什麼是有用的,什麼是沒用的,要進行識別。那很多人可能會困惑,什麼是有用什麼是沒用。那我問你,為什麼有人拿到錢用手摸一下就知道真假,甚至就瞟一眼就知道真假?四個字「見真識假」。什麼意思呢?就是你見到真的多了,假的自然可以識別。那麼如果你也想擁有這種識別能力,就得主動的去學習大量正確的知識,什麼是正確的知識?就是那些經歷過多次實踐檢驗出來知識,不能人云亦云。當你積累的足夠多的時候,信息有沒有用,你一眼就能識別。當你識別出信息好壞之後,對於沒用的信息就要果斷刪除。

其次,有用信息進行存儲。

而對於有用的信息,你需要存儲,你存儲的這些有用的信息,就是你後期思考的基礎,沒有這些信息的基礎,你的思考就沒有依據,甚至對於思考,你都無從下手。那麼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呢?大致分為以下幾大類:

1基本概念:就是人們對於事物的理解,這個是你理解世界,思考問題的一磚一瓦。

2思維模型: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

3方法論:目前已知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

當然,我們接收到的信息,還包括問題和任務,怎麼辦?

最後,問題和任務:處理

都說處理問題,那麼問題和任何究竟是怎麼處理的?

我們把大腦比作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的話,如果只給你操作系統你什麼都做不了,為什麼?因為你沒有軟體!比如說你餓了,想點份外賣,只給你個安卓系統能實現午餐送到你面前嗎?不能!但是如果你的系統里有餓了么,是不是就可以實現外賣點餐?你想給客戶發個視頻,只給你個安卓系統你怎麼發視頻?不能!但是如果你的系統里有微信呢?是不是就實現視頻聊天了?那麼這些APP軟體是什麼?就是剛才說的思維模型和方法論!視頻聊天和點餐就是存儲在你大腦里的思維模型。

所以,梳理信息的整個過程元認知都會參與其中,它就像一個車間主任一樣,看著大腦這台流水線,在加工的過程中,去指導如何篩選材料,如何儲存材料,遇到問題應該怎麼處理。

只有元認知把信息這麼梳理完之後,我們才能不斷的吸收新知識,準確的解決新問題,思維才能變的更敏捷。

3.監督輸出——控制輸出行為

當我們大腦處理完信息之後,接著做什麼呢?接著就是輸出!就是要把思考處理的結果制定計划具體實施了,這個環節,如果你沒有啟動元認知進行監管的的話,就算知道如何做,你也未必能做好。比如,想讓老闆漲工資,你把該說的話,如何說,都在大腦里處理的差不多了,但是當你面對老闆的時候,你還是不能清晰的表達出來;明明制定好了健身計劃,卻找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堅持不了;明明把明天的工作清單都列出來了,但是一下子處理那麼多事,每件事看上去都很重要,你一會忙這一會忙那,搞的焦頭爛耳,亂七八糟;或許你學習了很多高效工作的方法,但是如果你無法調用你的元認知,不能控制你的大腦,那麼你也就沒辦法控制你自己的行為,到最後你的焦慮感會越來越強。

因此,元認知的強弱,決定了一個人方方面面的強弱。既然元認知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呢?請接著往下看。

三.如何提高元認知?

可能現在的你知道了,元認知原來有這麼多好處,你很激動,發現自己的思維意識也是可以被控制的,於是你決定,從明天起,我就要用元認知控制我的大腦,按照我想要的行為去運行,從而迎娶白富美,出任CEO ,走向人生巔峰。但是,很遺憾的告訴你,不可能!為什麼?比如你跑步,本來你每次最多只能跑5公里,然後你學習了一個可以跑20公里的方法,但是以你目前的體能,你只能跑5公里。從5到20,光知道方法是不行的,你需要不停的鍛煉來增強自己的體能。大腦就像你的身體一樣,也需要不斷的鍛煉才能加強。那麼如何鍛煉?我給出3個方法:

1.刻意練習套路

格拉德威爾在《異類》裡面有個概念說:「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練習,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普通人變成世界級的大師必要條件」

這就是著名的1萬小時定律。很多人以為只要持續鍛煉一件事1萬小時就能成為高手,其實並非這麼簡單,比如你開車開了十幾年但你依然不能成為職業的賽車手,你打籃球打了一輩子依然是一個業餘的選手。我們說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本質區別,並不是在於練習的時長,而在是否掌握足夠多的套路,沒有套路的練習,並不能讓你成為高手,而且很可能還會把人練廢了。這些套路就是上面我說的思維模型和方法論,這些都是被前人無數次的實踐證明是最有效的方式方法,掌握了這些套路你就掌握了做一件事的竅門。

比如說寫作目前知道比較好的套路就是金字塔原理,換句話說,掌握了金字塔原理,你就掌握了寫作的竅門。我們來看下金字塔原理的核心:

「論」結論先行,每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思想,並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證」以上統下,每一層次上的思想必須是對下一層次思想的總結概括

「類」歸類分組,每一組中的思想必須屬於同一邏輯範疇

「比」邏輯遞進,每一組中的思想必須按照邏輯順序排列

如果你掌握了這個套路,那麼在寫作的時候就需要調用元認知,控制自己隨心亂寫的毛病,不斷的要求自己按照金字塔原理來操作,比如我這篇文章:

「論」:元認知才能讓你想到又做到

「證」:元認知的作用,就是對下面展開部分(1控制輸入,2梳理信息,3監督輸出)的概括

「類」:元認知作用的部分,分開論述的三點均為同一個邏輯範疇,歸為元認知重要的原因

」比「:在2梳理信息部分,首先,其次,最後,就是按照信息處理前後順序來展開的

而我剛開始寫文章的時候,就特別的混亂,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結果讀者也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雖然我寫了很多,練習了很多,但是效果並不好。而當我知道金字塔原理之後,每當我東西一句西寫一句,完全沒有邏輯的時候,就會調用元認知,發現自己的不對,然後要求自己按照這個原理去規劃自己的文章,同時寫作的時候也在不停的檢查是不是按照這個套路來表達。這樣我的寫作水平就在不斷的提升,而且也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個過程就叫刻意的練習套路。當然這個方法僅僅知道是沒用的,當你遇到問題的時候,還是會思維定勢,習慣性的用原來的思考方式。那麼這個時候,就要調用我們的元認知,強迫自己用這個新的方式。當然剛開始的時候你肯定不習慣,也很彆扭,不知不覺就會回到以前的思維模式上去,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再次調用你的元認知,把自己拉回來,然後不斷的提醒自己,不斷的重複,這個就叫刻意練習套路了。只要你堅持用這個方法練習,那麼你的大腦就會不斷被強化,久而久之,你就會在某一方面甩普通人幾條街,元認知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就會被加強。

2.建立反思日記

想變肌肉男,可以不斷的進行力量訓練。同樣的,想元認知得到加強,可以每天不斷進行反思,而且還要記錄反思的過程,即反思日記。

但,反思≠總結,總結是對結果的好壞進行分析,而反思是對產生結果過程進行分析。每天可以拿出來一點時間,對今天發生的事,自己的行為,說的話經行一次復盤,看看哪些事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當時的自己是怎麼想的,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和行為。

然而很多人都是等遇到了大事才去反思,其實我們一生中能遇到的大事並不多,都是點點滴滴的小事。所以就得從小事入手,從小習慣入手,持續的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進行反思。

例如:

1.今天遇到什麼問題?

a表面問題

b實際問題(問題本質)

c我當時的想法

2.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

3.怎麼解決,有什麼啟發?

4.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我應該如何思考?

我們常常是有經驗,沒有反思。這就有可能會讓我們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如果你這麼多年一直按照以往的經驗生活,而沒有去反思,那麼你怎麼會期待有個全新的未來呢?如果以往的經驗都是對的,那麼你應該達成了你的目標,或者在慢慢變好,如果沒有,請反思你的經驗是否正確。當你這樣反思並記錄下來的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思想軌跡,反思日記就相當於是人的外腦,幫助我們記錄自己每天的想法,以及觀察那一刻大腦是如何思考的。

正因為反思日記,是建立在觀察自己想法的基礎之上,所以這個方法對鍛煉元認知特別有用。這個和回憶不一樣,重點不是回憶而是思考你當時那些思維和行為的原因是什麼,以及下一步如何改進才能做到更好。

3.加強冥想練習

冥想其實現在已經在慢慢的普及了,怎麼通過冥想練習元認知呢?

首先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只要你自己覺得舒服就行,然後剛開始的時候定一個10分鐘的時間,放空思想,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呼吸上,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是相當混亂的,思緒也是亂七八糟的,一會想到昨晚吃的什麼,一會想到一個報告沒寫,一會想到信用卡還沒還,各種思想奔涌而出,你根本平靜不下來,你剛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的時候,沒過幾秒又飄遠了。

這時候你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大腦它根本不受控制,你要他靜下來根本不可能,沒關係,就讓它自然的發生,你只要察覺到思緒就行,然後再次的將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去,如此反覆。多進行幾次你會發現你的大腦越來越空。這個過程其實你就是在啟動元認知觀察你的思考,並且你控制著思緒回到你的呼吸上。

凡事都有第一次,不知道怎麼管教大腦也正常,但是慢慢的,你每天都練習,不斷的啟動元認知,你就會發現你慢慢的可以控制大腦了。從剛開始的10分鐘到後面的15分鐘,20分鐘,這個時候我們說你的元認知就在不斷的提高了。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APP,叫「NOW冥想」,它說的很細,你可以跟著語音一步步的進行。

結語:元認知能力的強弱,幾乎決定一個人每個方面的強弱,因為一個人所有的行為都是由思考決定的,而能合理高效的控制我們的思考,就意味著從源頭上把控了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最後將會決定我們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所以加強元認知的能力就顯得格外的重要,但,也不可操之過急,需循序漸進的通過刻意練習套路,每日寫反思日記,每天練習冥想來一步步的加強。好在練習元認知是一件符合複利模型的事,你的練習並不是線性增長,而是呈指數型增長的,只要你你按照這3個方法不斷練習,就請默默的感受元認知給你帶來的巨大威力吧!

作者思維時光

V公號搜:大腦幫(Brainlearning)關注!

? ? ? ??? ? ?? ? ? ?點亮「在看"

,給我鼓勵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腦幫 的精彩文章:

系統思維——擁有看穿本質的能力
每天堅持十分鐘,當自控力變成習慣,人生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