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孩子膽小,父母別逼他勇敢,換個方法,會有意外的收穫

孩子膽小,父母別逼他勇敢,換個方法,會有意外的收穫

文|淘媽

我們周圍總會有這樣的孩子:

害怕陌生人、害怕自己一個人;

在公眾場合不敢說話,不敢嘗試新鮮的事物;

玩具被人搶了不敢要,被人打了也不敢還手……

一般我們都會用「膽小」、「怯懦」、「內向」等詞來形容這樣的孩子。而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也常常束手無策,不知該如何做。孩子的膽小、怯懦,有一部分是天性使然,但是後天中父母的教育、環境的影響也很大。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孩子膽小的幾個原因

1. 家長常嚇唬孩子

孩子少不經事,很多時候被家長一嚇就嚇住了。

為了不讓孩子出門,嚇唬孩子說外面有壞蛋、狼會抓小孩子,導致孩子對家以外的環境都充滿了恐懼感;

為了能讓孩子多吃飯,家長會嚇唬孩子說「不吃飯就讓警察來抓你,讓醫生給你打針」,這樣會讓孩子對警察和醫生產生職業誤解,留下童年陰影;

為了能讓孩子停止哭鬧,嚇唬孩子「再哭就把你扔掉」,導致孩子經常會擔心,父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不要自己了。

嚇唬孩子,在當時確實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對外面的環境充滿了各種恐懼和擔憂,對家人之外的人也滿是不信任。

2. 過度保護、溺愛

有些家長把孩子保護的太好了,對孩子的寵愛變成了溺愛。

例如,孩子還沒有跑幾步就開始喊「別跑了,小心摔倒」;

孩子想喝水,媽媽立馬過去「我幫你倒,小心燙著」

……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認為周圍充滿了各種危險,不敢嘗試和探索。而越是不做,就越不能學習本該掌握的技能,這樣什麼事都做不好。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慢慢就變得不自信,在外表現就是遇事退縮、逃避。

3. 父母管的太多、太嚴厲

很多家長都認為,管孩子嚴一些總沒有壞處,甚至從小就對孩子施行「軍事化管理」。殊不知,父母的教育太過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冷嘲熱諷,缺少情感交流,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和接納,對爸爸媽媽充滿了畏懼。還有些父母管得太多,對孩子是高要求、高期待,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就會嚴厲批評。這樣會讓孩子變得小心謹慎,做什麼事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又遭來父母的責罵。這樣孩子就會表現的膽小、怯懦,缺乏自信。

孩子膽小,家長應該怎麼做?

想要孩子克服膽小,家長要給孩子這兩點:被愛的感覺和自信心。

1. 接納孩子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表現的大大方方、更加勇敢一些,一看到孩子扭扭捏捏、怕這怕那的,心中就忍不住升起一團怒火。其實對於父母來講,首先應該做的是迦納孩子的膽小和怯懦,不要太過焦慮和擔心。

孩子對一些事情的恐懼是階段性的,隨著孩子年齡和認知的增長,這種恐懼會慢慢消失。但是家長不能給孩子貼上「膽小鬼」、「沒出息」、「慫包」的標籤。這些標籤反而會給孩子形成心理暗示,讓孩子越來越往膽小的方向發展。家長應該允許孩子流露出害怕、恐懼的情緒,不要強迫孩子勇敢。

2. 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表現膽小的話,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像上面提到的太過嚴厲或者是過分溺愛。我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只是有些父母教育的方式欠妥,所以孩子難以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如果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他們就會充滿安全感,同時也會增添面對外界的一些勇氣。父母平時應該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對孩子寬容一些,允許孩子犯錯,不要孩子有一點錯就反應過激。同時,家長也要對孩子多一點信任,要學會放手,給孩子創造更多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去挑戰自己。

3. 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孩子表現的膽小、內向,家長不要強迫孩子變得勇敢、外向,這樣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不接納和否定。聰明的家長會從孩子的興趣愛好下手,不管是唱歌、畫畫或者是其他,培養孩子的興趣並且成為一項特長。這樣孩子就會建立起自信心,提高自我價值。這樣的孩子,慢慢就會擁有與人交往、不斷嘗試、探索的勇氣,變得不再膽小、自卑。

淘媽說:想要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父母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用智慧,而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如果你家孩子也膽小,不要逼他勇敢。換個方向,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媽育嬰 的精彩文章:

該給孩子使用安撫奶嘴嗎?媽媽別糾結了,一次說清利弊
去幼兒園沒一周被勸退?孩子3歲前,不培養這些能力就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