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玩具,自己不玩也不讓別人碰!通過六招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孩子的玩具,自己不玩也不讓別人碰!通過六招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實用的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小孩子處在事物敏感期的時候,對於物品的歸屬感是很在意的,他不玩的玩具,可能也不讓別人碰,但是我們不能因此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父母可以通過六招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清明節的時候和表妹帶孩子出去玩,聽她說起了她嫂子家的孩子。因為他和公婆、嫂子家生活在一起,原來家裡就只有她小侄女一個孩子,家裡老人比較嬌孩子,什麼都是她自己的。但是她家孩子出生後,兩個孩子一起肯定就有紛爭了,她小侄女的「獨享」行為就表現出來了,她家是小男孩對車車比較感興趣,小侄女5歲,所以該有的平衡車、滑板車等都有,看到這個小弟弟總是玩她自己又不是很喜歡玩,所以就都收到自己屋裡去了,自己不玩,也不讓小弟弟玩。

她媽媽、爺爺奶奶都說她小侄女不能這樣子,得和弟弟分享才行,但是並不見效。而這個小弟弟也很聰明,表妹給她買了一輛滑板車,小侄女就去玩弟弟的,弟弟說,你不是有嗎,然後跑到她那屋裡把滑板車拿出來。

聽到她小侄女的表現,我們也不能說她怎麼樣,就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什麼都是自己的習慣了,多個人就開始「護犢子」,護著自己的玩具。

孩子表現出來的這種所謂的「自私」時常可以見到,在外面玩的時候,有的孩子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緊,放在一邊可以,但是別的小朋友碰碰就不行了。

這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他小還不太懂得分享,只是覺得這是他自己的。心理學家認為,2歲多的孩子常常是「小氣鬼」,想從他們手裡得到一點東西,是很難的。

如果你強硬地把他的東西分給別人,他就越會反抗,所以硬碰硬是不可以的。

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這個階段開始上幼兒園了,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玩,老師會引導孩子們一起做遊戲,每個孩子分不同的玩具,想要玩的時候就會讓他們交換。

其實想讓孩子學會分享,還是有方法的,父母不妨通過下面六招來引導。

(1)不要什麼都順從孩子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往往不注意什麼樣的撫養方式會讓孩子變成什麼樣,覺得孩子小,他想要什麼就及時滿足他,什麼也不讓他做。對孩子可謂百般呵護,卻沒想到讓孩子慢慢養成了「自私」霸道的行為。自己的東西不許別人玩,別人的東西可能還要搶過來自己玩,分享這事他根本不懂得。有的時候在外面自己的孩子這種「自私」的行為,也是很讓家長尷尬地。

這就要求父母對孩子的管教方式一定要合理,不能什麼都順從,尤其是明明知道不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在第一次就堅持原則不妥協,孩子慣會要挾人,如果嘗到了父母妥協的「甜頭」,下次還會這樣做。

(2)父母要以身作則

有的父母本身就是「自私」的人,這就給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樣,孩子總是觀察父母的言行,讓孩子學到了他也會這樣做。有的時候父母還擔心孩子吃虧,給孩子灌輸一些不好的行為,讓孩子看好自己的東西,誰也不讓碰等,這豈不是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學著分享,告訴她分享更快樂,爸爸媽媽可以當著孩子的面來分享,讓孩子學會具體要怎麼辦。

(3)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

父母首先應該做到熱情待客、關心別人、不自私,才能給孩子起到好的說服作用。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心,要讓孩子從小學會察言觀色,感受別人的感情變化。有的時候寶爸不舒服,躺在沙發上,我就會跟孩子說,爸爸不舒服了該怎麼辦?然後孩子就去卧室拿一床小褥子過來給爸爸蓋上,然後說好好休息,就跟我們照顧病人似,特別有愛。

孩子不是不懂事,很多時候是父母沒有引導好。

(4)給予精神獎勵

精神獎勵的作用要比物質獎勵有用,如果父母能在孩子做出分享的行為時,及時給予肯定、讚許,比給予物質獎勵要有用的多,如果這次給了物質下次沒有,反而可能讓孩子養成利己主義。

(5)孩子對親人的愛有所回報,父母別忽視

其實孩子還是很好的,他有的時候會跟父母表達自己的愛,把自己的玩具、零食給父母吃,但是父母可能正忙著或者是煩躁,無視孩子的表達,時間長了,孩子的這份可貴的情感被磨滅了,孩子變得不樂意分享時,你就又會感嘆孩子「自私」了。

(6)給孩子出「難題」

當孩子大一點的時候,能夠與父母正常交流,不妨給孩子出一些「難題」讓孩子想辦法。

這一點我做過,比如兩個橘子,會讓孩子先選,因為以前跟孩子說過她小要吃小的,她記住了,所以她會選擇小橘子,有的時候我裝作拿錯了,她都會換回來,說媽媽要吃大的。

對於孩子的這種做法也要及時鼓勵,下次她還會這樣做的。

孩子有的時候不知道分享,可能他正處在這個階段,作為父母對孩子的不好行為一定要有耐心,只要你能夠引導,孩子總會往好的方面發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