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兩大陽謀,究竟強到何種地步?至今無人能解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兩大陽謀,究竟強到何種地步?至今無人能解

歷朝歷代中人們對於一個謀士最常用的褒獎之詞,無非就是「謀略超群,智計過人」這一類的話語了。由此可見,古代一個謀士所出的計謀有多厲害,很可能將會直接決定其身份和地位的高低。

火燒赤壁

譬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就曾有過「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等諸多謀略;還有東漢末年的司徒王允也有過「美人計」和「連環計」等計謀;甚至連江東老將黃蓋同樣也上演過一場「苦肉計」等。

王允

事實上類似於上述這一類克敵制勝的謀略,在我國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中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不過,其中絕大部分的計策和謀略,卻大都是一些暗算突襲的陰謀詭計。而那些真正擺在明面上的陽謀,可以說確實是少之又少。

空城計

可能有些朋友對於陽謀這個詞多多少少還有些不太理解,其實所謂的陽謀指的就是「無解之謀」,因此很多人都將陽謀稱作「謀中之王」。至於陽謀的特點也是十分鮮明,簡單來說相較於不可告人的陰謀而言,陽謀則明顯要光明正大得多,它會將全盤的布局擺在你面前,然後讓你自己跳入這個陷阱。而且,其最厲害的一個特點就是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坑,可當事人卻只能硬著頭皮往下跳。

孫臏和龐涓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兩個歷史話題,便是我國歷史上人盡皆知的兩大陽謀。至於這兩大陽謀到底有多毒?或者說這兩大謀略究竟強到了何種地步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簡單的剖析一下。

第一大陽謀:圍魏救趙

春秋戰國時期雖說是我國歷史上一段比較混亂的時期,但不得不說這一歷史時期確實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這第一大陽謀「圍魏救趙」,便是出自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孫臏之手。

孫臏

據記載,公元前354年的時候,魏國命大將龐涓率兵討伐趙國。當時驍勇善戰的龐涓率領著大軍,一路上勢如破竹很快便打到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王眼看敵軍兵臨城下,這才趕忙派人去齊國求援。齊王得到消息之後,當即便命田忌率軍救趙,孫臏則以軍師的身份一同前往。

孫臏

田忌率軍出發之後,起初他想的是帶著部隊直奔邯鄲,到時候便能與邯鄲城內的趙軍形成裡應外合的夾擊之勢,可沒想到孫臏卻讓田忌帶兵直指魏國的都城大梁。因為,當時的魏軍精銳皆在趙國。所以,大梁城內空虛的防衛根本就擋不住齊國軍隊的攻擊。最終,龐涓在得知齊國進攻大梁的消息後,無奈之下只能就地撤軍。

第二大陽謀:推恩令

眾所周知,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曾大肆分封過許多的諸侯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王在地方上經歷了高祖和文帝兩個時代的經營和發展,到了景帝時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氣候。而這種地方政權尾大不掉的現象,也開始威脅到了漢朝的中央政權。

雖說,漢景帝時期就已經實施過削藩的措施。但是,其結果卻是導致了「七王之亂」爆發。直到漢武帝執政時期,諸侯王的威脅依舊存在,可一旦強勢削藩搞不好又會再度引起戰亂。此時,主父偃便將「推恩令」這項措施推薦給了漢武帝。而這項政令的關鍵之處就在在於諸侯王可以把封地繼續分封給下一代的所有子孫,並封他們為列侯。

主父偃劇照

因此,這道「推恩令」表面上看確實是在向諸侯王的子孫後代推行恩惠,可事實上卻在無形中削弱了各地諸侯王的實力(而且只會越來越弱),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各地諸侯王的叛亂。如果有諸侯王不實施「推恩令」的封賞,用不著朝廷派兵去處理,其封地內也會展開內鬥。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自私的本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忌 的精彩文章:

齊威王論國寶,魏以珍珠為寶,齊以人才為寶,魏惠王感到很羞慚!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田忌賽馬》(第85-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