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丞相李斯的發跡史:選擇的智慧

秦國丞相李斯的發跡史:選擇的智慧

作為一個沒有背景的窮苦青年,李斯是如何通過自己的選擇和努力而達到自己的目的的?

李斯,楚國上蔡人。青年時曾為郡中小吏,主管鄉文書事宜。常常在廁所中見到老鼠辛辛苦苦地覓食,但得到的仍是污穢不堪的可憐的一點點食物,饑寒交迫,且又常受人和狗的驚擾,惶惶不可終日。再看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人囤積的好糧谷,住的是「高樓大廈」,而且沒有人、狗的煩憂,飽食終日,無憂無慮。

他由此得出結論:人或富貴或貧賤,如同老鼠一樣,關鍵在於所處的環境不同啊!由此,他產生了擇地而處、擇主而仕的思想,這對他的一生的影響,可謂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後來,他投到當時大儒家荀卿名下,學習輔佐帝王之術。學成之後,他看到楚王胸無大志,不足與為謀;又看到六國相繼日漸衰弱,無從建立號令天下之奇功。只有秦國,經歷了秦孝公以來的六世,特別是秦昭王以後,已經奠定了雄踞於七國之首、可對諸侯國頤指氣使、發號施令的政治、軍事、經濟的基礎,可望代替已名存實亡的周室而一統天下。

於是,李斯對荀卿說:「我聽說,得到了時機不得怠惰,而應及時把握住,當今各諸侯傾力相爭,遊說者參與政事。而秦王想吞併諸侯,一統天下,成就帝王大業,這是智謀之士奔走效力、建功成名的大好時機。處於卑賤的地位而不思有所作為、改變這種境遇的人,與禽獸無異。人的恥辱莫大於卑賤,悲哀莫甚於窮困。永久地處於卑賤的地位、困苦的境地,卻表示非議世俗、厭惡功利,自托於無為,這絕不是士人的真實思想。所以,我將西行入秦,去為秦王出謀劃策,建功立業。」

公元前247年,李斯滿懷壯志,西入咸陽。這年正值秦莊襄王病死,秦王政繼位。李斯作為異國平民,想鑽進統治階級的核心中去參謀政事,談何容易。於是他又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審時度勢,權衡利弊,最後選擇了以投呂不韋門下為仕途的第一步階梯。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太子子楚繼位,是為秦莊襄王。呂不韋當上了丞相,被封為文信侯。公元前247年,也就是李斯來到咸陽那一年,庄襄王病死,呂不韋擁立13歲的太子繼位,即秦王政,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王政繼位時年齡小,大權握在太后趙姬與丞相呂不韋手中。呂不韋仗恃自己與太后及秦王政的特殊關係,以秦王的「仲父」自居,橫行於朝中、宮中。李斯投到呂不韋門下,千方百計博得呂不韋的賞識,一直勤勉謹慎,殫精竭慮,最後終於受到呂不韋的青睞,被任為郎,從此參與政事,政治核心的大門為他敞開了。

投靠呂不韋後,李斯終於有機會與秦王會面。如果不選擇投靠呂不韋,李斯也許永遠沒有這樣的機會。這就是選擇的智慧,當選擇達不到目的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降低目標,採取迂迴戰略。

這是李斯的幸運,一開始就碰上這樣一個支持自己的國君。於是,他軟硬兼施,遠交近攻,以武力為後盾、用金錢開路、執「連橫」計勸誘六國中止同別國的「合縱」。不消幾年,戰果累累,李斯也藉此被秦王稱為「客卿」,進到了秦國領導集團的核心。

不久,他輔佐秦王吞併六國,他也成了九卿之一的廷尉了。

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秦王朝建立,秦王自稱始皇帝。李斯這個開國功臣也開始了新的政治生涯。

努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斯 的精彩文章:

憑一己之力「毀掉了」一國的男人,比勾踐更能隱忍,就問你服不服!
李斯從老鼠身上獲得啟示而成功也因此而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