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肉蓯蓉、草蓯蓉和蓯蓉的辨識區別

肉蓯蓉、草蓯蓉和蓯蓉的辨識區別

國家Ⅱ級珍稀瀕危物種|肉蓯蓉、草蓯蓉和蓯蓉的辨識區別

文:花木君

在眾多傳統中藥材當中,滋陰補陽的藥材歷來受到關注度最高,其中,蓯蓉絕對是知名度較高的一種,素來有「沙漠人蔘」之稱號,歷史上就被西域各國作為進貢中原朝廷的珍品,是極其名貴的中藥材。

蓯蓉最早的歷史記載見於東漢時期正式成書的《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上品,在「上品·草部·肉鬆蓉」條中記載:「味甘微溫。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症瘕。久服輕身。生山谷。」。漢末《名醫別錄》中記載肉從蓉「生河西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采,陰乾」

南朝醫學家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中詳細記載了功效和產地和製作方法,如「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五月五日采,陰乾。代郡雁門屬并州,多馬處便有,言是野馬精落地所生。生時似肉,以作羊肉羹,補虛乏極佳,亦可生啖。芮芮河南間至多。今第一出隴西,形扁廣,柔潤,多花而味甘。次出北國者,形短而少花。巴東、建平間亦有,而不如也。」。

明代《本草綱目》則說明「肉蓯蓉」名字來歷:「此物補而不峻,故有蓯蓉之號。其溫和能潤,補而不燥,滑而不瀉,常補不峻。」,因而「蓯蓉」應該是因為蓯蓉甘而性溫,咸而質潤,具有補陽不燥,溫通腎陽補腎虛的特點,補性溫和,才有蓯蓉(從容)之稱。

蓯蓉是一種統稱原本指列當科(Orobanchaceae)、肉蓯蓉屬(Cistanche)植物肉蓯蓉的乾燥帶鱗葉的肉質莖,後來由於需求量大,因而用同科草蓯蓉屬(Boschniakia)草蓯蓉的肉質莖也被只作為藥材,也稱為「蓯蓉」。

肉蓯蓉屬約有20種,分布於歐、亞洲溫暖的乾燥地區,我國有5種,分別為肉蓯蓉(C. deserticola)、蘭州肉蓯蓉(C. lanzhouensis)、鹽生肉蓯蓉(C. salsa)、沙蓯蓉(C. sinensis)、管花肉蓯蓉(C. tubulosa),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以及新疆等地。

(草蓯蓉)

草蓯蓉屬(Boschniakia)共2種,分別為丁座草(Boschniakia himalaica)、草蓯蓉(Boschniakia rossica),我國2種均有,分布於西南、西北及東北等地區。

(草蓯蓉)

蓯蓉一般指肉蓯蓉屬植物肉質莖,然而草蓯蓉作為肉蓯蓉的代用品,如今也比較常見,而且有些商家經常故意把二者混淆,其實還是有明顯區別的,下面我們就介紹一下二者區別。

肉蓯蓉(學名:Cistanchedeserticola Ma),別名寸芸、蓯蓉、查干告亞(蒙語),寄生高大草本。高40-160厘米,大部分地下生;莖不分枝或自基部分2-4枝;葉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生於莖下部的較密,上部的較稀疏並變狹,披針形或狹披針形,兩面無毛。

花序穗狀,長15-50厘米,直徑4-7厘米;花序下半部或全部苞片較長,與花冠等長或稍長,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連同小苞片和花冠裂片外面及邊緣疏被柔毛或近無毛;小苞片2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與花萼等長或稍長;花萼鍾狀,頂端5淺裂,裂片近圓形;花冠筒狀鐘形,邊緣常稍外卷,顏色有變異,淡黃白色或淡紫色,干後常變棕褐色;蒴果卵球形,項端常具宿存的花柱,2瓣開裂。種子橢圓形或近卵形,外面網狀,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6-8月。

草蓯蓉(學名:Boschniakiarossica (Cham. et Schlecht.) Fedtsch.),寄生草本,植株高15-35厘米,全體近無毛;根狀莖橫走,圓柱狀,通常有2-3條直立的莖,莖不分枝,粗壯,基部增粗;葉密集生於莖近基部,向上漸變稀疏,三角形或寬卵狀三角形。

花序穗狀,圓柱形,長7-22厘米,直徑1.5-2.5厘米;苞片1枚,寬卵形或近圓形;花萼杯狀,裂片狹三角形或披針形,花冠寬鍾狀,暗紫色或暗紫紅色,筒膨大成囊狀;上唇直立,近盔狀,邊緣被短柔毛,下唇極短,3裂,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蒴果近球形,頂端常具宿存的花柱基部,斜喙狀;種子橢圓球形,種皮具網狀紋飾。花期5-7月,果期7-9月。

肉蓯蓉和草蓯蓉從形態特徵來看很容易辨識,不過經常有商家故意混淆,以草蓯蓉替代肉蓯蓉,這點需要注意。下面我們簡單進行辨識:

1、種屬不同:二者都屬於列當科,肉蓯蓉屬於肉蓯蓉屬;草蓯蓉屬於草蓯蓉屬。

2、分布地不同:肉蓯蓉主要分布於內蒙古(阿左旗)、甘肅(昌馬)及新疆;草蓯蓉分布於陝西(陝北)、黑龍江(呼瑪縣)、吉林(長白山)和內蒙古(呼倫貝爾盟額爾古納左旗和額爾古納右旗大興安嶺)。

3、植株高低不同:肉蓯蓉高大,40厘米到1.6米;而草蓯蓉矮小,一般在15-35厘米。

4、花朵不同:肉蓯蓉花序穗狀,高大,花冠筒狀鐘形,邊緣常稍外卷,顏色有變異,淡黃白色或淡紫色,干後常變棕褐色;草蓯蓉花冠寬鍾狀,暗紫色或暗紫紅色,筒膨大成囊狀。

5、寄生植物不同:肉蓯蓉寄生在藜科植物梭梭、白梭梭等植物的根上;草蓯蓉專性寄生在樺木科、赤楊屬的東北赤楊、水冬瓜赤楊中齡林或成熟林的土壤表層赤楊根端,赤楊幼齡林及過熟林極少有草蓯蓉生長。

由於肉蓯蓉是珍貴的中藥材,用藥量極大,一千多年來不斷被人們亂采亂挖,並且由於是寄生草本,比較難以栽培,因而野生數量急劇減少,瀕臨滅絕。每年4月份開始,是肉蓯蓉和草蓯蓉的生長旺季,也是違法分子盜挖盜採的高峰期,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一些違法者甚至不惜阻撓執法,甚至與執法者發生正面衝突,因而這兩種植物面臨滅絕。

(管花肉蓯蓉)

除了以上兩種,還有一種是管花肉蓯蓉(C.tubulosa)也面臨滅絕,管花肉蓯蓉和肉蓯蓉非常相似,產新疆南部(民豐),其花冠筒狀漏斗形,頂端5裂,裂片在花蕾時帶紫色,干後變棕褐色,近等大,近圓形,和同屬其他植物的區別在於葯室基部鈍圓,不具小尖頭。

這三種蓯蓉,由於人為濫采濫挖,造成自然種群急劇減少,因而都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討論稿),都為國家Ⅱ級瀕危重點保護;並且肉蓯蓉還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名單中,評級為瀕危(EN)

現在進入四月份,又是肉蓯蓉和草蓯蓉等植物的生長旺季,希望相關部門能採取有效措施,加大打擊力度,避免這些珍稀野生植物的生態更加惡化。也希望大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愛護和珍惜瀕危珍稀野生植物,不要讓這些物種在我們這一代滅絕。

2020-4-9易花得木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易花得木yihuademu)(服務號)

宜花得木yihua-demu)(閱讀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芍藥組唯一上榜的美麗芍藥
春天如何修剪整形?有刺有病多肉如何翻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