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天長地久:寫給美君的信》:簡短的一生中,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天長地久:寫給美君的信》:簡短的一生中,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作者:77

配圖:來自於網路

01

很多人都讀過龍應台的「人生三書」——《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

這三本書充滿了育兒和人生的大智慧,龍應台的這堂「人生課」中的三本「作業本」首次套裝,便持續暢銷兩岸三地及華人世界。

若說,龍應台的這三本書是她停下來對年輕生命的重新審視,那麼,這本《天長地久:寫給美君的信》則是她停下來對即將消逝的生命的重新認識。

這是一種醒悟,更是一種珍惜。

時間如流沙,在生命中,它以驚人的速度在不停前進,很多事,很多情,等看到,已是半生過去,只是,只要能看到,只要還能擁抱,為時不算太晚。

這本《天長地久》是龍應台寫給患了失智症的93歲母親美君的信。

書中19封家信都是以筆觸優美的散文形式呈現,在句句細膩的描寫中,有對母親的重新認識,有對生命的深層思考。

而書中另一部分,則是龍應台從數千份歷史材料中篩選出的「大河圖文」,這些圖文,儘可能全面地海原了美君的一生。

兩部分內容相輔相成,所有對生命的感悟,對親子關係的認識,龍應台都在此書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至情至性。

在回顧美君的一生的過程中,龍應台發現母親也曾是個孩子,而我們每個人面對時間,都將會變成行將就木的美君。

這就是生命的輪迴,在這有涯的生命中,除了陪伴,其他的都算不上什麼。

02

是美君的成全,才有了之後的龍應台。

美君是龍應台的母親,而這之前,她是一位和丈夫一起逃難到台灣一個小漁村的來自杭州的大家閨秀。

在美君身上,我們能深深感受到一種永不言敗的頑強生命力。

美君愛美,她愛穿旗袍,而穿旗袍的時候,她永遠都要在上身的口袋裡塞一塊小小的手帕,七十多歲的時候,她還去偷偷紋了眼線和眉毛。

不難想像,這是一個對生活充滿著熱情的女人。

只是這樣一個本該享受著歲月靜好的女人,卻因為愛情,跟著丈夫遠離家鄉,日復一日地坐在骯髒的水泥地上編織漁網,以此來供養四個子女讀大學。

也是這樣的一個大家閨秀,會拍著腿哈哈大笑,罵起人來會讓一整條街的人都聽得到,而教育起子女來,卻有著那個時代少有的睿智和開明。

龍應台小時候生活的那個小漁村裡,女孩子長大一定年紀就要離開家去做工。

龍應台的父親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的女兒去讀一個師專,畢業後當一個小學老師,然後便可以嫁人了。

是啊,那個時代的女孩子,似乎都有著一樣的命運,潦草,簡單。

可是,美君卻不那麼認為。

她問龍應台,長大後究竟想做什麼,龍應台的回答是:讀大學。

於是,美君就對丈夫說:

「我們的女兒要去讀大學。」

因為美君,龍應台才得以自由生長,才能不負夢想。

之後,她從台灣大學畢業,去歐洲留學、讀博,並且在歐洲結婚且生活了一段時間。她終於走出了小漁村,在更廣袤地天空盡情飛翔。

其實,美君的前半生,經歷了逃難、飢餓、戰爭,只是飽受磨難的她,對人生的看法有著她自己獨到的見解。

她或許不能組成更完善的語言去表達,她卻將自己的智慧融進了對子女的教育中。

她沒有把吃飽當成是活著的唯一理由,她仍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讀大學。

於是,不管多苦多累,她都堅持讓子女們上大學,走出漁村。

都說,不夠優秀的孩子是用來報恩的,而那些足夠優秀的孩子,註定要遠離父母。

龍應台就是這樣,她太優秀了,她一直為了事業而奔波,也一直遠離母親,在歐洲過著自己的日日夜夜。

只是在她心底,始終有著對美君的一份虧欠。

正是這份久久揮之不去的虧欠,讓她在媽媽成為失智老人後,她突然驚覺到自己錯過了什麼。

於是,她拋下一切,簡單收拾行囊,回到美君身邊去做最後的陪伴,只是那時的美君,早已不認識她。

事實上,美君早已「離開」了她。

沒有美君的成全,便不會有站上人生高度的龍應台。

只可惜,生命從來不會等候,等龍應台想要回頭去和美君朝夕相對的時候,美君已經不認識自己的女兒了。

很多事情,總要等到失去了,才覺出它的可貴。

龍應台放下所有,奔回了美君身邊。

從此,她以陪伴來告訴美君,自己很愛很愛她。

可我們周圍有太多的人,直到雙親離世,都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實在是人生的一種遺憾,且,沒有重新可以去走的路。

也正是因為如此,一個女兒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方式,回饋了那個成全她的母親,並且她的這個簡單的方式,也感動了無數人。

03

陪伴是世上所能表達愛意的最好方式。

身邊不乏這樣的朋友,遠離親人,遠離家鄉,在另一個城市安家,生活,而他們的雙親,只能在期待逢年過節與子女們的相聚中掐指算著日子。

直到有一天,他們走了,女子再也找不到回家鄉的理由,也再沒了那一份有人翹首等待的年味,才意識到,他們已經徹底失去了父母。

他們或許後悔,卻只能無奈接受這個現實。

真的,陪伴是長情最好的告白。

無論誰,都要對時間充滿敬畏,因為它的消逝,不會和任何人打招呼,也不會提醒你任何,它只會顧自向前,不給人回頭的機會。

這一點上,龍應台是幸運的。

她的飛奔回老家,讓她不至於在日後的年年歲歲中自責、後悔、心痛。

她說,此生唯一能給母親的,便是陪伴。其實,母親最想要的,也不過就是陪伴。

她開始與母親朝夕相處,她寫作的時候,母親就坐在一旁的沙發,在母親失智的歲月,她要竭盡所能給母親最好的陪伴。

而在這過程中,她也很後悔,後悔自己從來沒有把母親當作女朋友一樣對待。

龍應台寫到:

如果可以早一點覺悟,早一點跟母親做朋友,真是福分。

她和其他女友約會、看電影、聽樂團演奏、散步、喝咖啡、聊天,可她卻忘了,她也可以將母親當成女友,做所有女友之間可以做的事。

在照顧美君的日子裡,她會和美君傾訴所有埋在心底的或喜或憂的事情,她會在散步時插一朵花在美君發間,她會擁抱美君,吻美君的額頭。

這一切來得遲了些,只是龍應台在期待,美君或許無法言說,但能感受到來自女兒的愛和溫暖。

04

人生,比死亡還要難以接受的,便是不告而別。

因為陪伴,龍應台也一直在思考,時間到底是什麼,生命的意義,究竟要歸到哪裡。

龍應台的一個科學家朋友在闡述自己「與生命面對面」的感覺時,引用了一行禪師的話:

「洗碗的時候,知道自己在洗碗;剝橘子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剝橘子;走路的時候知道自己在走路。每一滴水滴滴在手指之間,每一絲橘皮的香味剎那溢出,每一次踩到泥土感到濕潤而柔軟,你要全方位地去感知和關照。「

這就是時間,毫無疑問的是。

我們看似漫長的人生,實則有限,生命只是時序的完成,這有限的時間應當如何分配,就顯得太為重要了。

有的人繼續在渾渾噩噩中過著一天又一天,而有的人,早已看到了生命的輪迴和殘酷,他們選擇將有限的時間聚焦,花在最親密的人身上。

龍應台是睿智的,她終於趕上了美君這趟列車的最後一程,什麼都是無意義的,唯有陪伴。

最後想說:

我們,從出生,到走向衰老,我們似乎總是被命運推著往前走,我們所能看到的幾乎是我們的孩子和「以後」,卻很少有人會停下腳步來看看將我們帶到這世上,且在漸漸老去的父母。

父母老去的樣子,其實也正是我們的「以後」,而善待他們,即是善待自己。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千萬別讓這樣的遺憾發生在自己身上。

請記得,有空常回家看看,有空,多陪陪父母,因為時間,一去不回頭,因為有些陪伴,從來不會等你。

真的,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我們的生命才是完整。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願意趁著父母健在,多去陪伴他們嗎?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末小北 的精彩文章:

《西遊記女兒國》:你心動的樣子,美得讓人入木三分
在面對錢和親情的時候,你覺得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