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德軍單兵反坦克裝備,鐵拳使用指南

二戰德軍單兵反坦克裝備,鐵拳使用指南

1942年,通過使用傾斜裝甲、改進熱處理工藝以及增加厚度等方法,坦克的防護能力有了質的飛躍。最終,可以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上擊毀敵軍坦克的鐵拳(Panzerfaust)粉墨登場。

(上圖)準備行動的德軍坦克獵殺小組,照片攝於1945年2月的東線

德軍的「輕型火箭筒」曾經給盟軍裝甲部隊造成很大傷亡,然而,它對裝甲部隊所造成的最大破壞還是心理上的影響。在缺乏強大步兵掩護的情況下,坦克在接近遮蔽物時,就變得及其謹慎小心。即使是這樣,一名隱藏巧妙地火箭筒射手仍然可能從壕溝或大樹背後突然跳出來。有時,雖然只有寥寥幾名射手,卻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約翰·威克斯 《反坦克戰史》

鐵拳是作為和手榴彈類似的一次性武器配發使用的,一般而言,每個雙人散兵坑或機槍巢會配發1-3支,具體數量依地形而定,在有利於坦克使用的平原地形配發量會多一些,在不利於坦克使用的山地、森林、沼澤等地形配發數量會少一些。對於使用鐵拳的部隊而言,混用各種型號的鐵拳是家常便飯的事情,同一支部隊經常會同時收到大小兩種鐵拳30和鐵拳60。誠然,德軍官方下達了每支部隊裝備鐵拳數量的指導性文件,但由於一塌糊塗的供應補給分配系統,這些文件只起到參考作用,多數時候前線部隊有什麼就用什麼。

鐵拳的操作使用

鐵拳的使用指南印成標籤,貼在彈頭上,一些注意事項被印在發射管上。兩種鐵拳30的操作方法基本相同,相比之下, 鐵拳60和鐵拳100差異較大。

(上圖)鐵拳60的細部圖, 可以清晰地看到彈頭上的使用說明

首先,射手需要找到合適的發射陣地,鐵拳噴出的尾焰長達3米,所以射手後方需要清理出一塊3米長的空地,裡面不能有人員、裝備、易燃物品,也不能有會把尾焰反彈過來燒到射手本人的物體,例如牆、戰壕和散兵坑的後壁、樹木以及其他種種。在卧射時射手要注意將雙腿擺向遠離鐵拳的一側,以防止鐵拳燒傷雙腿。即使是在肩扛式或者跪式射擊時,如果鐵拳的仰角太高,噴到地上的尾焰也會反過來燒到自己的腳。

有資料稱,鐵拳射手無法躲在建築物中發射,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如果建築物的空間大到可以容納鐵拳的尾焰,或者可以打開建築物內的門窗讓尾焰從門窗中飛出去,那麼鐵拳是完全可以從建築物中進行發射的。

發射前,將鐵拳從包裝箱里取出,拿出起爆葯和引信各一個,將彈頭從發射管拆下後,倒持彈頭插入起爆葯(注意起爆葯安裝不得顛倒,否則彈頭無法起爆),隨後插入引信。將彈頭倒持插入發射管中,同時管尾的紙蓋保持在原位,鐵拳就準備就緒了。

(上圖)這名士兵雙手持發射管進行瞄準發射,這並不是標準的使用姿勢。

射手接受的訓練是將鐵拳扛在右肩或夾在右腋下發射,如果他覺得方便的話, 也可以扛在左肩或者夾在左腋下發射。具體採用哪種方式完全取決於發射需求——能否在發射管後方找到一塊較大的、可以安全釋放尾焰的空地。在鐵拳各種型號的使用手冊中,均列舉了以下四種情況:

1. 在戰壕/散兵坑中肩扛發射;

2. 半跪式發射,將鐵拳夾在腋下;

3. 半跪式/站立式,在開闊地中站立, 肩扛式射擊;

4. 俯卧,將鐵拳扛在肩上。

鐵拳60和鐵拳100的發射方式很簡單, 直接拉出保險夾,放出瞄準具,打開扳機保險,選好所需射程的標尺,輕輕按下扳機,鐵拳就飛出去了。兩種早期型號的鐵拳30裝引信部分和後期的鐵拳60和鐵拳100 一樣,但發射程序略微複雜一些。

無論何種型號的鐵拳,發射後均會發出尖銳的響聲並噴出大股白煙和揚塵,在白天基本看不到管口焰,只有晚上可以看到。鐵拳沒有後坐力,但彈頭飛出去時管口還是會有一定上跳。

(上圖)鐵拳最為常見的兩種發射方式,肩扛式和夾在腋下發射

如果裝填好的鐵拳沒有發射,理論上引信可以再次拆出,同時將武器再度鎖定,使之回到運輸狀態。未發火的臭彈理論上也可以照此辦理,但德軍士兵往往選擇扔掉了事。

鐵拳的彈道清晰可見,因為其飛行速度相當慢,樣子看上去活像一個橄欖球——實際上橄欖球的飛行速度也的確只比鐵拳30慢一點而已。在垂直命中時,鐵拳的破甲厚度高達200毫米,足以擊穿二戰期間所有坦克的裝甲。破甲孔洞的大小取決於裝甲厚度和彈著角,一般射入時留下的孔洞直徑為25-38毫米,射出時為13毫米。鐵拳破甲射流在被擊穿的坦克或建築物內產生的超壓威力相當可觀,同時會在裝甲外表面產生很強的破片效應,殺傷搭乘在坦克上或者坦克周圍的步兵,由於高爆裝藥量較大,鐵拳在對付混凝土、磚石和沙袋工事時也相當有效。

本文選自《單兵裝備》全套1-8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從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目擊諾曼底登陸:奧馬哈海灘登陸作戰記憶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