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一個人最好的時間觀

一個人最好的時間觀

文 | 二禾 ·?主播?| 培培

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余華在《活著》中說:「沒有什麼比時間更有說服力了,因為它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的確,時間是最好的歲月神偷。轉眼逝去的青春,懊惱不已的錯失,甚至臉上徒增的皺紋……無一不是時間無情的最好證明。

可是,當「我太忙了」,「沒時間」,成為我們的口頭禪時,也許真的是時候,認真思考下我們和時間的關係了。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微軟著名軟體工程師劉未鵬的《暗時間》,能幫我們找到讓時間慢些走的答案。

這本書告訴我們:

我們常常仰視那些活出別人幾倍人生的人,卻沒有想過,拉開差距的關鍵,也許就在於「暗時間」。

找到屬於你的「暗時間」,充分利用它。這樣之後,你就比那些肆意揮霍的人,多出了一大塊生命。

暗時間都「漏」在了哪裡?

每個人的手錶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

劉未鵬做了這樣一個比喻:

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沙漏,裡面裝的沙子總量大致相當,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頸部較細,有的沙漏頸部較粗。後者能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即使沙子總量一樣,也能更擁有更長的生命。

而決定沙漏頸部粗細的,就是「暗時間」。

實習生琳子是公司加班最多的人,她最常說的話就是,每天恨不得有48個小時。

可我忍不住留意到,從早上進辦公室後,到開始真正投入工作,她足足花了30分鐘刷微博,20分鐘瀏覽朋友圈,在茶歇室和同事們閑聊,就有40分鐘。

90分鐘的「暗時間」,就這樣不告而別了。

不只是玩手機和閑聊時間,上班走路,買菜散步,洗臉洗手,吃飯排隊,坐車出行,甚至入睡前的短暫清醒,這些從不為我們所留意的細碎時光,其實都是「暗時間」。

還有一些「暗時間」更狡猾,更不易被發現,比如說,開會回來後,繼續完成寫到一半的報告,那麼激活之前的記憶的20分鐘「熱身」時間,也是「暗時間」。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每天從手指縫中流失的「暗時間」多如流水。

這樣看來,折損我們寶貴效率的,究竟是無情的時間,還是我們的疏忽和懶惰?答案不言而喻。

小瞧暗時間的人,最終都敗給了時間

也許你會覺得,「暗時間」實在微不足道,可是累積起來,它產生的巨大效應,足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半年前,同時認識兩個文友,同為孩子媽媽的她們,都想利用兼職時間寫作,最近,突然好奇她們都有什麼進展:

小A發來一個大大的笑臉,半年來,已經發表了10多篇文章,聽了300多節課件,讀完了900篇文章。

沒時間,那麼上班路上的40分鐘時間用來聽課,吃飯排隊的15分鐘,學習兩篇文章,陪孩子學習的半個小時,做讀書筆記。

半年900篇,聽起來像天文數字,可「暗時間」真的幫助她完成了。

小D呢,依舊發過來一個大哭的表情,和半年前的都一模一樣:太忙了!我沒時間。

越是短的時間,越能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甚至大到改變一生。

當我們還在感嘆時間的無情時,那些厲害的人已經交上了這樣的答卷:

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博士,業餘時間裡將撲克這個愛好發揚光大,成為世界撲克大賽前六名保持者。

數學家龐加萊,他的很多著名的理論,就是在海邊散步時突然湧現的。

劉未鵬想去微軟工作時,口語還不達標,時間緊迫到沒有額外時間學習英語,怎麼辦?他想到了利用「暗時間」。

他將英語訓練放在了英文技術資料閱讀中,口語訓練放在刷美劇《Friends》上。就這樣,他順利通過了微軟最後一輪英語技術面試,拿到了微軟的offer。

劉未鵬做了這樣的比喻,肆意揮霍時間的人,他們長時間空著的大腦,就像是安裝一個系統後,被擱置的空閑進程。

好好和「暗時間」相處的那些人,通常,和充實的大腦一起手拉手迎接他們的,還有閃閃發光的人生。

抓住暗時間,讓效率翻倍

時間抓起來就是金子,抓不住就是流水。

道理誰都懂,可很多人不是在和時間的抗爭中,走錯了方向,就是被糾結和猶豫戰勝了意志力。每當這時,不妨試試這幾個方法:

第一步,「撿」起來:你的暗時間去哪了?

梁實秋曾經說過,距離開會的前50分鐘,很多同事無所事事地坐在那裡時,用這時間看幾頁書,豈不美哉?否則,不只是在「殺時間」,更是在殺自己。

總結自己的「暗」時間都丟了在哪裡,非常關鍵:是坐車上班的半小時,還是排隊吃飯的15分鐘,或者是跑步時的15分鐘?

找到後,再問自己幾個問題:工作前玩手機的時間能不能再減少一半?等朋友吃飯的20分鐘,能不能看幾頁書?在機場候機的時間,能不能處理下工作彙報?

將這些平時沒有留意到的細碎時間收集起來,過不了多久,就會驚喜地發現,時間給我們的回饋。

第二步,練起來:用 「邊角料」進行專註力訓練

作家另維去美國留學的初期,都是在震驚和錯愕中度過的,因為她發現就算自己邊哭邊學,效率和很多同學比起來,還是低得驚人。

比如羅CC,既是全美大學生體育學會的高爾夫球運動員,世界各地打比賽,每周訓練時間要保證20小時以上;也是文化課一流,結業成績4.0的優異學生。

怎麼做到的?

另維不甘心,一連跟她相處好幾天,才找到答案。

在圖書館,羅CC屁股還沒坐穩,眼睛已經盯著作業本,精神高度集中,坐在一旁的另維好像變成了空氣。每次上課都帶著飛機上複習的疑問前來,針對又高效。

另維感嘆,專註力是自己的三倍,效率出奇地高也就不奇怪了。

我進入狀態慢,干擾太多,時間太少。這樣的借口,在專註力面前不堪一擊。

劉未鵬發現,專註力和天賦異稟無關,是有辦法可以訓練的。

可以選擇在公交車等嘈雜的環境看書,或者在碎片時間進行思考,我們的專註力,就這樣在刻意練習的沃土中,破土而出。

第三步,說起謊來:欺騙大腦,養成習慣

珍惜時間的道理我們都懂,可勸說不了那個愛偷懶的自己,是怎麼回事?

這是因為,大腦中的非理性自我,常常以情緒力量為動機,提醒著我們壞習慣有多麼舒適,拚命阻撓我們養成好習慣。

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認知技巧。

李笑來的一個朋友在讀大學時,短時間面對2萬個單詞束手無策時,突然想到了獎學金,折算下來,一個單詞20元錢。這樣下來,大腦中的那個情緒系統,在想偷懶的時候,就被金錢給說服了:

背單詞是快樂的,是賺錢的!

通過和大腦「撒謊」,制定誘惑,來順利完成和情緒腦的對話,好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

第四步,主動起來,學會說N0

多任務看起來效率很高,可是長期看來,「暗時間」的消耗不容小覷。

如果將大腦空間比喻成屋子的話,同時完成多個任務,就好像在好幾個屋子間來回奔跑,切換任務的「暗時間」,無形中就被浪費了。

擦亮眼睛,來對任務進行一個排序,只做最重要的,省略掉那些可以先放一放的。既提升了效率,也掌握了時間的主動權。

第五步,抬起頭來 學會提前積累

低頭走路固然重要,也要記得抬頭看看星空。

劉未鵬的習慣,和很多人只計划到明天不同,他認為,短時間的計劃,只會讓你準備的緩衝區不超過一天。將計劃制定得長一點,無形中就比別人多往後看一年,甚至更多。

這一整段時間裡,設定一個長期目標,讓生活被一個主題所填滿,宏大的效應自然也就會來敲你的門了。

表面看,「暗時間」講是我們和時間的關係,其實,「暗時間」於我們,更像是一個寫滿了與焦慮對抗的意志、思維習慣的改進、以及對未來生活的態度的綜合問卷。

時間識人,當我們不曾辜負每一個「暗時間」,認真寫上拉長了生命長度的答案時,時間回報給我們的,一定也是最好的自己,和充實幸福的美滿人生。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十點書店

回復「高效」領取,過不累的人生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作者-

二禾,記者,甜品師。喜歡新鮮有趣的文字,偏愛甜蜜濃郁的奶油。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9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主播-

培培,十點讀書籤約主播。法學畢業傳統媒體從業,AB血型金牛座女紙一枚,半面感性半面理性,半面憂傷半面明媚,半面優雅半面瘋魔,我在一尾鯉繼續培伴你。個人微信公眾號:一尾鯉(ID:loveyiweili)。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現代版林徽因」爆火:飽讀群書的女人,人生真的會不一樣
聰明人,不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