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裡的老人無德怎麼辦?心理學家:請堅持做3件事

家裡的老人無德怎麼辦?心理學家:請堅持做3件事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里,孝是最重要的品德,百善孝為先。

一個人孝不孝順,甚至會影響命運前途——科舉制之前,朝廷採用察舉製為國家輸送人才,地方向中央推薦人才,考核佔比最重就是孝道。

由此可見,中國是一個家文化非常濃厚,宣揚「孝」文化的國家。

歷代封建王朝,長輩威嚴深深壓在每代青年身上。那時的中國,長輩、族長對家族的人有極大的控制權。最直觀反映就是多年媳婦熬成婆。

因為婆婆是家中長輩,對兒媳有絕對的控制權。讓什麼時候起床就得什麼時候起,讓做什麼就得做什麼。即使不合理很為難,也得順婆婆的意。

這種長輩威嚴不可侵犯的觀念,深植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甚至有些品德敗壞的長輩,小輩也必須退讓忍讓,不可忤逆。

隨著思想解放,人們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慢慢消退,有人突然提問:如果長輩品德不好,我該不該尊敬他,照他的話做?

地下網友紛紛評論不該。

從古至今,無德老人一直存在。利用長輩姿態專職、無良、無德,在家庭小團體內,對小輩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尊敬長輩,滿足長輩的一切需求,如果是長輩不對,要求不合理,我們該如何保持尊重?

心理學角度分析,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調整。

互相尊重,調整心態

加州的衝突諮詢師Kathleen Bartle說:「有些性格特徵可能總會激怒你,可能是那個總是錯過期限的同事,或者是那個講冷笑話的傢伙。看看是什麼總是讓你生氣,還有誰在按你的情緒按鈕。」

中國信奉中庸之道,對待長輩首先要孝順。如果長輩不對,那也要維持面上平和,不能撕破臉。

但有些無德老人真的讓人難以忍受。

那些無德的老人,遇事刁難你,家事隻手遮天,以孝之名隨意指使孩子,呵斥孩子,倚老賣老...

你不斷被激怒,迫於孝道又不斷壓制,漸漸累積了一個個情緒爆點。

加州的衝突諮詢師Kathleen Bartle說:「有些性格特徵可能總是激怒你,看看誰總惹你生氣,什麼行為是你的情緒按鈕?」

當我們與老人的關係不好時,最優方案是建立新的相處模式。

尊重長輩是我們應該做的,但要求不合理或老人愈發過分時,要勇敢說「不」。

注意,我說的是表明立場,告訴老人你有哪些底線不可碰,而不是指責老人、言語攻擊,導致事態加重。

但是,老人若一直拒絕溝通不願改變,甚至惱羞成怒變本加厲時,我們要處理好失落的情緒,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把負面情緒朝老人宣洩。

雙方博弈時,堅持自己的立場最重要。

讓傷害停止

心理學家梅格傑伊在《我們都曾受過傷,卻有了更好的人生》說:大部分人的童年,都受過或大或小的傷害,思想獨立後,人們總想修復過去向傷害說不,卻不斷陷入問題當中,遲遲走不出傷害。

親人與我們相處的時間最長,他們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法逃離,若傷害已經造成,我們就不應該以問題的視角看過去的不幸,而是該以客觀的第三方視角找尋解決方法。

老人雖給我們帶去痛苦,卻也鍛煉了我們情緒的察覺能力。

過程雖有失去,但也伴隨得到。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他們,我們又要堅持自己。剩下能做的就是安撫老人,重新找第三種談話模式,相處模式。

我們的父輩往上,都是跟著國家經歷過苦難的人。那個年代的生存壓力大到無法想像,他們前幾十年活的極其壓抑。文革時期,全民的信仰被摧毀,價值觀破碎。

他們只剩下生存本能,年老唯一找到價值存在感的地方,可能就在小輩身上。

建立自我邊界

要想降低老人對我們的負面影響,就要放下與他們博弈的想法,世間的問題不是你打贏我或我戰勝你兩條路。尊敬老人是亘古不變的美德,我們要做的是尊敬他們的同時不愚孝。

我們處在互聯網、高科技騰飛的時代,老人的記憶還停留在吃不飽穿不暖的過去。我們都處在時間的轉折點上,唯有血緣之間的愛,是我們的共鳴。

過去的經歷讓老人沒有安全感,導致控制欲極強。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立場,但逢年過節該回家回家,該孝順孝順。

用態度告訴老人,我雖然沒聽你的話,但我愛你。

時間久了,老人也就放下對我們的控制欲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研究顯示:你的出生順序,決定了你是否孝順
心理學:從不講究吃穿、也不喜歡買化妝品的女人都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