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皇室御用就是頂級嗎?它到底是不是宋人使用的頂級茶具?

皇室御用就是頂級嗎?它到底是不是宋人使用的頂級茶具?

建盞因燒制窯口——建窯地處宋代建州府轄地,位於今天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村、池中村一帶而得名。建窯創燒於晚唐、五代;盛於宋;敗於元、明,以燒造黑釉瓷器為主,其中位於今天水吉鎮後井村窯址,窯長135.6米是國內考古挖掘發現最長的古龍窯。宋人追求極簡、留余的人文思想和藝術品位,造就了建盞在中國陶瓷發展歷史中的特殊意義和崇高地位,作為黑釉之典範將黑釉瓷器推上中國陶瓷歷史的最頂峰。建盞作為宋代社會特殊的文化載體,伴隨著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對於整個東南亞乃至全世界的陶瓷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窯出產的茶盞,也是當時皇家御用的茶器,然而,時隔千年,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所謂的頂級建盞,幾乎無一例外地都保存在日本。

「宋人茶事,由盞開始」,宋代之所以成為建盞燒制的鼎盛時期,與當時的點茶之風盛行非常有關係。宋代的文人雅士都沉迷於藝術雅玩,盛行評比調茶技術與茶質優劣的「鬥茶」、「茗戰」,所用茶具以黑釉瓷茶具為貴,其中又以建盞最為著名。在它最輝煌的兩宋時代,宋徽宗用「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為它作注,幾乎所有大文豪也都不吝情辭吟詠其大雅之質。

關於在日本的建盞的最早記載,為十六世紀左右(相當於明朝中晚期)在《君台觀左右帳記》的記載,該書是足利義滿將軍所收藏中國寶物的造錄冊。從這本書上的記載來看,建盞在當時已被人們視為極品了。足利義滿將軍收藏了三件,其中「曜變建盞」為「無上神品」,價值為「萬匹絹」,「油滴建盞」次之,值五千匹絹,「兔毫盞」第三,值三千匹絹。自從有記錄以來,日本人所收藏的建盞名品都有完整的記錄,流傳有序,從幕府將軍到世家財閥,以及最後出現在日本各大博物館中,我們偶爾可以一睹芳容。

紹介如下: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靜嘉堂是由三菱集團總裁岩崎彌之助與其子岩崎小彌太於1940年所創立,館藏有國寶7件,其中作為鎮館之寶的,則是被譽為「天下第一碗」的曜變建盞。這隻曜變,最初是美濃稻葉家的秘藏,後易手德川家康、小野哲郎,於1924年被岩崎家購入,並一直藏於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除此之外,該館還藏有一件品質極佳的油滴盞,敞口狀,口徑19.4cm,屬大件建盞。其釉面斑點的大小、形狀與疏密程度恰好也很清晰,是典型的鷓鴣斑建盞。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中日兩國對建盞稱呼有所不同,有「天目」「黑釉瓷」「油滴」「鷓鴣斑」「禾目」「兔毫紋」之稱其中,「曜變」一詞源於日本,國內史籍並無記載,在杭州出土半件曜變殘器之前也無實物可循,故一直沿用。

藤田美術館

藤田美術館原是明治時期實業家藤田傳三郎的私人宅邸,在二戰期間幾乎被戰火所毀,後重新修建,並在1954年對外開放。所藏這隻曜變,從德川家康開始,一直保存在德川家族,直到1918年,被藤田平太郎購入,藏至今日。

大德寺·龍光院

大德寺創建於1325年,是京都最大的寺院,也是禪宗文化中心,尤以茶道文化而聞名,可以說就是「禪茶一味」的在日本的最好體現。大燈國師開山,又在戰火中被毀,後一休大師以80歲高齡主持重建。現寺中共有22座塔頭(既小寺院),這件曜變就藏於龍光院中,供於佛案之上。

這隻曜變最早歸龍光院主江月宗玩所有,從未易主。至今400餘年,也從未離開過龍光院。NHK電視台曾有兩次拍攝過僅存的三隻曜變,第一次是1986年,這隻曜變出鏡過,而2003年的那次拍攝,就沒有取到鏡頭。而且,這隻曜變從不對外展出,是最難見到的。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是日本最大的陶瓷博物館,素來以所藏中國陶瓷著稱。美術館成立於1982年,曾經獲得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得到一批重要的捐贈。其中就包括住友集團捐贈的有中國千餘件藏品的「安宅舊藏」。這隻油滴盞在1951年被認定為「國寶」,與前三隻曜變同列。日本國寶中有瓷器14件,其中8件中國瓷器中,建盞就佔4件,可見日本對建盞的珍重程度。

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最大的國立博物館,館藏國寶級文物87件,重要文化財634件。就建盞而言,東博館藏建盞數量也是位居日本之首,但精品數量甚少,無一件是國寶或重要文化財級別。這大概可以說明,頂級建盞在日本,還是作為權勢和財富的象徵,多屬家族傳承,具有很強的內閉性,公立博物館除捐贈外,也很難收藏到頂級的建盞。京都國立博物館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曾長時間作為日本國都,該館也珍藏著流傳至今與千年古都同呼吸的稀世珍寶。館藏建盞數量和品質稍遜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德川美術館

德川美術館素以收藏尾張德川家遺物聞名,尾張德川家是德川家康第九子德川義直為初代之家族。所藏建盞也是德川家一直流傳下來的珍品,所以身世較為顯赫。如圖這隻標註「大名物」,是指在日本歷史上曾經被「大名」收藏過、編錄過的器物。大名屬於日本貴族的頂層,實力雄厚,以收藏唐物即中國瓷器特別是建窯茶盞為榮。

圖中「星建盞」,是對油滴細密如星空這類品種的獨有稱呼,這隻盞器型不正且口沿有很多氣孔,但仍不失為名品。原因在於建盞採用高溫強還原燒制方法,容易變形,出現氣孔的概率也極高,甚至可以說,不存在完全無氣孔的建盞,惜物之人永遠懂得瑕不掩瑜的道理。

九州國立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是繼東京、京都、奈良之後第四大國立博物館。建館宗旨是「從亞洲歷史觀點看日本文化的形成」,基於這樣一個觀點,所藏品中有大量中國古代藝術品,這也說明了中國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形成影響巨大。館藏建盞中,這隻油滴盞也是很值得一看,曾為江戶後期著名茶人松平不昧公所藏,現為重要文化財,地位僅次於國寶。

美秀美術館

美秀美術是由小山美秀子創辦,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予人展示的是一座山、一個谷、還有躲在雲霧中的建築。館藏品也都藝術感十足,其中就包括這隻「曜變油滴」。其外形似油滴,帶有紫紅色的窯變光暈,可以說是類曜變,極具特色。足見,博物館也好,美術館也罷,都與建築內所藏的藝術品,有不可名狀的和諧之處。

其它重要博物館的收藏

故宮藏宋代黑釉盞 ,其胎體厚重,釉色漆黑光亮,釉面布滿了由氧化鐵結晶而形成的自然流淌的斑紋。建窯曾向宮廷進貢茶盞,在外底會刻畫「進盞」、「供御」等標記。

當然,還可以找到藏在國內外重量級博物館的建盞這裡就不一一羅列了。顯然,剛才我們作了一個對比,即其它博物館所藏的建盞沒有日本所藏的那些那麼酷炫。那麼,寫到這裡,我們就要來回答題目中預設的問題了。為什麼頂級的建盞都被日本收藏了?這些日本的收藏在當時是頂級品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討論幾個詞:

首先,我們所謂的「頂級」概念,或許在宋人那裡完全是另一種解釋,和我們今天所界定的不同。從文獻上來看,關於「兔毫」、「鷓鴣斑」的文字與篇章很多,如蔡襄撰《試茶》曰:「兔毫紫甌新,蟹眼清泉煮。雪凍作成泥,雲間未垂縷。」 陳蹇叔撰《郎中出閔漕別送新茶》曰:「鷓鴣碗面雲縈字,兔毫甌心雪作泓。」但關於「曜變」或者有意義相近的文字我們卻沒有發現,換句話來說,就是宋代人可能並不將「曜變」放在頂級建盞的認定範疇。不過這也可以理解,它確實太「驚艷」了,在崇尚含蓄的宋人眼裡,可能它們過於張揚了。

其次,把「曜變」當作神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或許是「物以稀為貴」,我們現在所知的每一件「曜變」的主人,都是當年手握重權的幕府將軍。在戰國時期的日本,這種人物的社會地位並不穩定,因此為了展示自己,做到「人無我有」,往往會把這種稀罕物作為很重要的攀比對象,所以日本人對建盞的評級,估計政治的因素佔據了更為重要的地位。而對於兩宋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作為天下一人,他們根本不在意別人如何想如何看,他們要做的是主導審美,事實上宋徽宗也做到了,在《大觀茶論》創作出來之前,對於建盞各種「紫」色的描述,如紫玉甌心、兔毫紫盞、紫甌、紫玉甌元、明窗傾紫盞、紫泥新品等等。但「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這句話一出,以上那些溢美之詞全都消失了。

盞因茶而生,也因茶而亡。建盞伴隨著鬥茶的流行而盛極兩宋,元代以後這種飲茶方式逐漸被淹茶法所取代,建盞也隨之退出歷史舞台。日本則一直保留點茶法並沿用至今,所以建盞也在幾百年的時間裡,一直充當茶道中的主角,從未被撼動過。這也是為什麼日本能夠保留大量建盞完整品的最根本原因。

對於建盞的品評,中國古代文獻記載都是詩文中零星散見,而且大多是審美層面的表述,也未成體系,這就叫後人很難有據可循。所以大家通常沿用日本對建盞的評價標準,而建盞在宋代孰輕孰重、孰好孰壞,還有待新的史料給出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域鑒 的精彩文章:

一個南瓜2800萬!什麼南瓜這麼貴?為什麼南瓜文玩一直長盛不衰?
瓷器收藏水很深,怎麼避免被騙呢?收藏中國瓷器十大要點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