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緬甸有135個民族,巔峰時期29支民族武裝,如今還剩多少?

緬甸有135個民族,巔峰時期29支民族武裝,如今還剩多少?

緬甸擁有135個民族,可以說是亞洲民族最多的國家了。不過緬甸大部分民族都是近百年以來才出現的,因為在成為殖民地之前,緬甸只有8個民族,英國殖民者不願看到緬族具有太強的統治力,於是轉而支持其他7個民族自治。

而在這一過程中,7個民族不斷分化,其中光是欽族就分出了53個民族,不難理解為何如今緬甸的民族會這麼多了。

另一方面,殖民者還暗中給其他民族輸送裝備,讓他們成立民族武裝對抗緬族,所以在緬甸未獨立之前,境內的民族武裝多達幾十個,非常複雜。

緬甸獨立之後,緬族逐漸開始收復或打壓這些民族武裝,其中一些比較弱小的早已消失在歷史場合之中。到80年代為止,緬甸民族武裝還剩29支,都是具有一定軍事實力的存在。

那麼問題就來了,如今半個世紀過去,隨著緬甸政府軍不斷發力,緬甸邊境還剩多少民族武裝呢?

1.果敢同盟軍

果敢民族生活在撣邦東北部,由於地處幾個邦的交界地帶,經常遭遇動亂,所以80年代成立了自己的民族武裝,期間經歷過兵變和戰爭,但在其他盟友的幫助下渡過難關,如今依然存在。

2.北撣邦軍

撣邦是緬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邦,民族武裝的數量也是最多的,其中北撣邦軍算是實力比較強大的一個。80年代緬共解體後,所屬的撣邦武裝分成兩個分支,其中之一就是北撣邦軍。

3.撣東同盟軍

緬共解體後分化出來的另一個撣邦武裝。

3.南撣邦軍

南撣邦軍原屬於坤沙蒙泰軍,90年代坤沙與緬甸政府簽訂和平協議,引起一部分人的不滿,大概有2000人選擇脫離蒙泰軍,後自立於南撣邦軍。

4.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

撣邦境內生存著許多民族武裝,理念肯定存在分叉,所以經常為了利益互相爭鬥。撣邦民族民主同盟軍的主要作用就是居中調停,避免撣邦幾大武裝互相消耗。

5.勃歐民團

勃歐民團也在撣邦境內活動(撣邦境內就有26個民族),主要由勃歐族組成。緬甸大多數民族武裝是為了爭取民族獨立而組建的,而民團不同,這類武裝是緬軍為了對抗地方武裝而扶持起來的,主要作用是配合緬軍行動。

6.德昂軍

德昂民族(也叫崩龍族)的武裝,活動範圍在北撣邦一帶,目前比較活躍的民族武裝之一。

7.克倫軍

全稱為克倫民族解放軍,緬甸歷史最久的一支民族武裝。兵力不多,只有一萬人出頭,但能夠與緬軍抗衡這麼多年,實力還是很強的。

8.克耶軍

也叫紅克倫軍,活動在克耶邦境內的民族武裝,由於地形便利,他們可以隨時進入泰國境內隱蔽,生存能力強。

9.孟族軍

全稱為孟民族解放軍,主要在孟邦境內活動,由於孟族軍控制著緬甸與泰國之間的關口,利益與克倫軍有所重疊,所以兩支民族武裝經常爆發衝突。

10.克欽軍

全稱為克欽獨立軍,目前緬甸規模最大的民族武裝,兵力達到了3萬人。克欽軍是緬北同盟的創建者,與果敢軍、德昂軍、若開軍等民族武裝互為盟友。

11.若開軍

全稱為若開民族解放軍,主要由若開民族組成,活動在緬甸西部。

12.佤邦軍

全稱為佤邦聯合軍,實力與克欽軍最為接近,也是緬甸比較強的民族武裝。

13.卡普蘭派

那加族的民族武裝,這個民族的活動範圍橫跨緬甸與印度,而卡普蘭派的目的就是追求民族獨立,在印緬邊境建立一個自治區域,因此要面對緬軍的壓力,印軍同樣也在打壓卡普蘭派。

14.伊薩克-穆瓦哈派

這也是那加族的民族武裝,但活動範圍是緬甸最不發達的地區,所以實力不強。

15.羅興亞救世軍

這是一支2017年才出現的武裝,行動比較激進,經常主動攻擊緬軍基地,所以被視為恐怖主義組織。

據統計,目前活躍在緬甸境內的民族武裝還剩18支,而且這些民族武裝之間也很難做到齊心協力,再加上緬軍的收編、分化,未來應該會越來越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駐敘俄軍特種部隊演習,夜視儀、護目鏡、降噪耳機一應俱全,歐美范十足
世界最長槍械,一米長的手槍不算啥,見過三米長的步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