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國產動漫落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國產動漫落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落後的不是創作能力,不是製作技術,也不是這屆觀眾不行,落後的是作品的傳播載體,即電視。

第一次聽到這種觀點,那我也試試稍微分析下,希望能拋磚引玉。

我們看看60到70年代,日本動畫究竟發生了什麼

首當其衝的是由於電視的普及劇場動畫式微,大量TV動畫出現。TV動畫需求穩定得更新,那就需要降低製作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有限動畫流行。低成本 受歡迎自然能帶來高產量(顯而易見的規模增加人才井噴等等等等),除了這個各行業共通的因素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是題材的擴充。而大量未開墾的題材,成為了日本動畫發展的一大助力,動畫由原本的子供向作品走向全年齡,成功打開了市場。

與此同時,為了保證周更的穩定性,動畫製作的流程也開始規範化,包括之後layout的引入等。

還有一點,把動畫搬到電視上這個人叫手塚治虫,這位的另一個稱號叫「漫畫之神」,《鐵壁阿童木》作為第一部TV動畫的同時,也是第一部漫改動畫(存疑),這意味著日本動畫有了「漫畫」這一個龐大的素材庫,這是日本動畫得天獨厚的優勢。

接上面題材擴張,日本動畫史上最重要的題材有兩個一個是萌,一個是SF。如果二選一的話,那隻能是SF。SF作品的大火因素很多,從戰後經濟到民族共性,是個人都能扯出好幾點來,這恰好說明了SF是當時日本動畫受全民歡迎的題材,從7歲看到70歲。這種受眾的廣泛放到中國是一個很尷尬的場面,因為在中國能做到這個程度的只有四大名著,這反而成了產業發展的桎梏。

SF作品的另外一個作用是帶動了核心觀眾對動畫的研究,同樣,這是其他題材做不到的,而這部分核心觀眾則成為了之後稱之為「宅」的這一群體。他們是日本動畫沉浮數十年的見證者與參與者,不論是後面的宮崎勤事件也好,還是岡田斗司夫拉了一幫阿宅做了EVA也好,「宅」成了離業界最近的一幫觀眾。

這一整個系列的內容可以看出來,這是日本動畫獨有的優勢,不論是中國還是歐美,都沒能完成這樣一個複雜的過程,並且這個過程遠比上面描述的複雜得多,不論是高橋留美子的萌系開端還是高達系列引領的模型商法,以及可以追溯到Macross的偶像商法,還有之後的OVA動畫的產生,輕改作品的流行等等等等都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

國漫的崛起還有些時候,各方面都優秀的動漫真的不多,還有國漫的劇情我真的受不了了,要麼非得煽情,要麼非得有深意,好像沒了這兩樣就不是好作品,最重要的是有的在這方面做的過於生硬,強行煽情,強行有深意的感覺,看的就很難受了。

動漫產業也是要一點點發展的,日本比較早的動漫都是硬核的,像手塚治虫這樣的,之後宮崎駿,大友克洋,押井守都靠實力做動畫,往回翻20年的作品真的神作成堆,像最近翻出來的銃夢在那個年代這樣硬核的太多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次元動漫菌 的精彩文章:

名偵探柯南:若狹留美真的不是朗姆RUM嗎?
在動漫版權時代,民間漢化組邊緣化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