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賽珍珠《大地》:再苦再難,中國人有了它就什麼也不怕

賽珍珠《大地》:再苦再難,中國人有了它就什麼也不怕

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亞楠朗讀音頻

◆?◆

大家好呀,我是梅也。

上個周末,天氣很好,與朋友一同去了郊外出遊。

田野里,植物們都抽出了新芽,放眼望去一片綠油油的顏色。

看到這些,彷彿生活再多的苦,都變得不那麼可怕,所有的苦難,都一定會過去。

確實是這樣,土地,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最踏實的精神支柱。

今天呢,梅也要為大家分享的書,就與土地有關,是美國作家賽珍珠的《大地》。

作者:十點蘇沫

《大地》這本書,書寫了主人公王龍對土地的深厚熱愛,這片中國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熱烈生長、靈魂的苦難和救贖、命運的燦爛與沉浮,也改變了世界看待中國的目光。

有人曾這樣評價這本書:

這是一部講述命運核心的百年靈魂巨著,將中國農民的經驗升華到史詩般的普世藝術,就像重讀了一遍《活著》。

中國農民通常將命運與土地掛鉤,他們對於土地有著一種近乎執念的愛。

他們懷著對土地的敬畏,深深愛著腳下的那片土地。

就像艾青的詩歌: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土地是農民的根,它曾經承載著一個家的溫飽和希望。

娶妻買地

一個天色微紅的黎明,風吹動著窗戶上一塊撕破口的窗紙,透過小小的方孔,露出一片發亮的銅色天空。

這一天對於王龍來說是個大日子,他要去城裡的黃家大院迎接自己的老婆,雖然她只是黃家的使喚丫頭,但是對於王龍來說,一個家就完整了。

王龍是窮苦的農民,他沿著田間彎彎曲曲的小路走著,仍不忘記時不時彎腰查看剛抽出的麥穗,太陽照得麥葉上的露珠閃閃發光。

這是他第一次到大戶人家,也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女人阿蘭,她的臉確實不漂亮,但是頭髮整齊,衣服也乾淨,對於一個農民來說,這足夠了。

紅燭下,王龍把阿蘭抱進懷裡,望著這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女人,他覺得和擁有自己的土地一樣踏實,心中充滿了新的快樂。

時值初夏,土地肥沃得發黑,小麥在迅速生長著,彷彿預示著一個好年成。

王龍和阿蘭在烈日下的麥壟間忙得不可開交,他們把自己的這塊土地對著太陽翻了又翻,正是這塊土地建成了他們的家,所以他們並不覺得累,只覺得心情愉悅。

日子過得順了,好事就特別多。

沒多久,他們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兒子。

王龍望著孩子圓乎乎的臉,心情非常激動,終於輪到他在這片土地上傳宗接代了。

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先是拿了三塊洋錢給阿蘭,最後又從腰間摸索了一塊。

錢是從土地里耕鋤勞作得來的,是靠一滴滴汗水從土地上得來的,在這之前,每一次他花錢的時候就像是割肉一般,但是現在他第一次不覺得痛惜。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著,一天天好著。

他們從未有過這麼好的收成,三間小房子到處都堆得滿滿的,房頂的屋樑上掛滿了一串串干蔥頭和大蒜,還有一條很大的腌豬腿,每個屋子裡都放滿了小麥和稻穀。

當冬天凜冽刺骨的寒風從東北的荒漠吹來的時候,王龍的家裡是一片溫暖富裕的景象。

陽光好的日子,王龍就把自己的農具一個個拿出來檢查修理,妻子阿蘭把日用品縫縫補補。

兩個人彼此間有一種讓人覺得安全的默契,就像土地給他們帶來多餘的銀錢,被他們藏在牆洞里一樣安全。

天氣漸漸溫暖,田地里的麥種發芽了,在濕潤的褐色土地上拱出柔嫩的新綠,新年也到了。

大年初二,王龍一家人穿著新衣去黃家大院拜年,那一刻,他們終於像一個平等的人,氣氣派派地走進那個大戶人家,更要命的是黃家竟然窮到要賣地了。

王龍不敢相信,土地是人的血肉,他決心要把黃家的地買回來。

自己的妻子曾經是那個高傲人家的丫頭,而現在就要變成那塊地主人的妻子,他們的臉上泛著榮耀和體面的光彩。

這一小塊地對於王龍來說,變成了一個標誌和一種象徵。

王龍的第二個兒子又出生了,這年的收成又很好,黃家那塊地濕潤肥沃,稻子長在地里就像野草一樣瘋長,他的牆洞里又攢了很多銀錢,村子裡更是有人選他當村長。

他想著每年都從黃家買一塊地,還想著為家裡再加蓋一間新屋,生活充滿了希望。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是只有雙腳踏在泥土裡的人,才懂的人生智慧。

這塊神奇的土地,曾孕育過無數的生命和希望。

只要是願意過日子的人,土地里的饋贈就不會背叛所有的付出。

逃難離開

人生漫長,我們的生活隨時可能毫無預兆地跌落到低谷。

暮色蒼茫,灰暗的天空中一群深黑的烏鴉飛過,消失在黑暗的天邊。

阿蘭這次生了一個女兒,王龍突然有一種不詳的感覺湧上心頭。

老天爺一旦和一個人作對,就再也不會顧惜他。

初夏時節本應下雨,可是烈日整天整天地無情暴晒,夜晚璀璨的星空美麗中透著殘酷。

田地幹得裂了縫,曾經青綠茁壯的麥苗枯黃而死,唯有護城河邊買黃家的那塊地還有收成,那是因為王龍天天從護城河裡提水澆灌這塊饑渴的土地。

他們的生命,全靠這片土地。

王龍不相信老天爺一直會擋著他,他又買了黃家的一塊地,這一次足足有上次的兩倍大。

但是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了,仍然滴雨未下,秋天來了,月亮在清澈的天空中亮得像個小太陽。

即便王龍這樣的人家,都餓到要殺耕牛了,那可是農民的命。

餓極了的村民跑到王龍家裡搶東西,唯一一點留給老人孩子的糧食也被搶走了。

王龍的心裡竟然出現一種像酒一樣溫暖舒適的想法,幸虧是買了地,要是用錢買了其他東西,早被搶走了,可現在那些地還是他的。

後來玉米軸吃光了,野草也吃光了,甚至連樹皮也剝光了,大地上沒有了一點生命的跡象。

即便是最艱難的時刻,王龍也沒有想過賣地,甚至連鋤頭和犁也是堅決不賣的。

他們決定去南方逃難,看著房屋越來越小,王龍一遍又一遍對自己說:「至少我還有土地,我留下了我的土地。」

土地,是支撐他們的最後希望。

南方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他們一家人蜷縮在席子圍成的窩棚里,靠著乞討才不至於餓死。

曾經哭著吃過飯的人,無論怎樣都能堅持下去。

雖然不用為吃發愁了,但是在這座格格不入的城市裡,王龍一家就像富人家裡吃殘羹剩飯的老鼠,永遠不會成為這個家的一部分。

王龍在這座富足城市的最底層一天天煎熬著,三百多里外的家鄉雖不及千里之遙,卻也不能輕易回去。

一個冬雪融化的春天,往常這樣的日子,應該耕地種麥了,王龍的心裡湧起了對自己土地的強烈思念。

他還有自己的土地,土地還在等著他們。

土地是他們最終的希望,無論遭遇何種困頓,他們都不曾一無所有。

只要還有土地,生活總是能柳暗花明。

找回土地

誤入絕境時,可能只需要一個轉身,就可以重新踏入繁花似錦。

就在王龍想方設法掙錢回家鄉的時候,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王龍跟著一群瘋了的難民闖進了富人家裡,機緣巧合得到了很多金子,他一遍遍對自己說:「明天我就能回到自己的土地。」

他覺得自己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土地,他的心確實沒有離開過。

再次回到家鄉時,時值仲春,淺淺的池塘里青蛙懶洋洋地鳴叫著,桃樹上粉紅色的花蕾鮮艷欲放,柳樹也已舒展開嫩綠的葉片。

王龍站在家門口觀望他的土地,經過冬天的冰凍,現在正生機勃勃地躺在那裡,等待著耕種。

現在他開始踏踏實實地在土地上耕作,甚至連回家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搭了進去。

如果幹得太累了,王龍就躺下來睡在壟溝里,肉貼著自己的土地,他感到暖洋洋的。

阿蘭從田地里取來了泥土,修補了牆壁,還重新建了一口鍋灶。

回到了那片故土,家就這樣又回來了。

孩子們在門口玩耍,老父親靠著南牆在陽光下打盹,阿蘭又懷了孩子,田裡的稻秧長得碧綠如玉,豆子破土拱出了新芽,剩下的金子也足夠他們一家用到收穫的季節。

王龍望著頭頂飄過的白雲,覺得耕種的土地就像自己的肉體,他幸福得睡覺都是微笑著。

阿蘭在逃難的時候也搶到了珠寶,王龍覺得只有把它們變成土地才能安寧。

就這樣王龍擁有了更多的土地,一個人一頭牛是耕種不過來了,稻麥的儲藏也成了問題,於是他在房子的旁邊又蓋了一間房子,收穫的季節甚至需要僱人來幫他收割。

阿蘭也不再下地幹活了,她為每個人都做了新衣新鞋,為每張床上做了新棉花的被褥,他們有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衣服和鋪蓋。

更讓王龍高興的事,阿蘭又生了一對龍鳳胎。

王龍的家產越來越厚,他的糧食積累到再也不怕饑荒年,他還重新建了一座房子,雖然新房子的房頂用了瓦,但牆仍然是用田地里的泥土做的,這樣能讓人覺得安心。

土地,始終是他的靈魂所依。

回歸土地

傍晚微微夏風吹起時,暮色逗留在湖面上與湖水竊竊私語,漫長的七月里,王龍就這樣閑散了下來,因為僱工做好了一切。

如果說王龍仍然是一個窮人,他會這樣一直幸福下去。

但是他有錢了,他家的牆裡藏著錢,地磚下也藏著錢,床墊子里也縫著錢,他花錢時不再像割肉出血,甚至對錢開始滿不在乎了。

田地的上空懸掛著月亮,月光像一層銀色薄霧織成的網,無所事事和豐足的飯食使他煩躁起來,畢竟他是一個精力充沛的青年。

他看著身邊這個和自己親密地生活過的女人,頭髮蓬亂沒有油性,皮膚也很粗糙,一說話就會露出發黑的牙齒,沒有一點美麗和光彩。

他知道自己不該指責這個忠心的女人,他也想起自己窮的時候,這個女人剛生下孩子就到地里幫他收割。

但是他仍然抑制不住胸中的憤慨:「我現在已經富了,我不希望地主的老婆看起來像一個僱工。」

一旦初心變了,曾經的信仰可能變成今天的不屑。

王龍不知不覺中離開了他的土地,他開始嫌棄阿蘭的飯菜以及自己愛吃的大蒜。

城裡的街上,女人的輕笑聲和美妙的琵琶聲從窗子里飄出,這聲音讓王龍渾身發熱,血流得也快了。

就這樣,一個像溫桲樹上鮮花一樣的姑娘就娶回了家,她的手就像新出的苔蘚嫩芽一樣細嫩,在王龍的眼裡,那是世界上再美不過的東西了。

白天變成了黑夜,黎明又接著黑暗到來,王龍就這樣和他的愛妾吃著,喝著,盡情地享受著,他忘了自己的土地,卻依然感到滿足。

一陣清新的秋風從田野吹過,早晨的天空像無邊的海水一樣藍,王龍好像從睡夢中清醒過來。

一個比愛情更深沉的聲音在呼喚他,他的土地在烈日的照射下閃耀著光芒。

當他看到田野里黑油油的沃土,感受到腳上那濕潤的泥土,嗅到了小麥壟溝里散發的泥土清香,他的心中是從未有過的踏實。

王龍重新拿起了鋤頭,把土塊砸成了細末,那細末柔軟得像棉砂糖。

當夜幕降臨,王龍渾身筋骨像散架一樣酸痛,但是他心裡樂滋滋的。

他又開始吃阿蘭做的飯,覺得那些熟悉的飯菜又香又甜,連愛妾厭煩的大蒜味都讓自己神清氣爽。

這世間所有的回憶之所以珍貴,就是因為當初沒有珍惜。

並不是所有的美好,都像土地一樣耐心等著它的主人。

日子在指縫間溜走,阿蘭在一個漫長的冬天裡病倒了,這是王龍第一次意識到她在這個家庭中的重要性,而以前他卻毫無感覺。

死神就這樣悄無聲息地到來,而且不肯輕易離去,阿蘭離開後沒多久,王龍的老父親也走了。

王龍在小山上一塊莊稼地里挑了一塊好墓地,然後又在墓地四周建了土牆,這裡面的空地足夠容納王龍、他的兒子和兒媳們,以及他的孫子一代。

儘管這塊高地適合種小麥,但王龍毫不吝嗇,他的一家將牢牢地在這個地方紮下根。

不論是生是死,他們都將歇息在自己的土地上。

春天年年到來,隨著歲月的流逝,王龍對春天的感覺越來越遲鈍,

但是每到桃花開的時候,他總要到田地里去轉一轉,也會拄著拐杖顫巍巍地走到埋葬家人的土丘上,想著每一個死去的人。

春夏秋冬交替而過,王龍除了吃喝,再也想不出新的事情了,

他像自己的老父親一樣在南牆邊眯著眼睛曬太陽,有時他也會彎下腰,從地里抓些土放在手裡攥著,彷彿手指間的泥土充滿了生命。

而仁慈的土地不慌不忙地等著他,一直等到他應該回到土裡的時候。

Beyond在《致農民》中這樣唱:

忘掉時間萬千廣闊土地,忘掉命里是否悲與喜。

霧裡看花一生走萬里。

春與秋灑滿了希冀,夏與冬看透了生死。

我原以為大地的饋贈不過是果腹的溫飽和生活的富足,原來是我俗套淺薄了。

大地所真正賦予我們的寶藏,是歲月流轉中的那份恬靜和淡然。

不信你看那些在土地上勞作一生的阿公阿婆,即便佝僂了背影,稀疏了發白,眉眼間卻總有一股清淡溫和的笑意。

我曾擔心那些穿梭在土地里的佝僂身影,多是上了年紀的農民,而他們終將匍匐在土地的懷抱,到時誰來接過他們手中的鐵鍬?

昨夜傾盆大雨,無意間望見花園裡的一棵老樹,竟有幾顆嫩枝從土裡冒出。

看著腳下的那片土地,我知道是我想多了。

多年以後,它自會枝繁葉茂,自會生機勃勃。

十點君說

賽珍珠的《大地:三部曲》,是苐一部寫中國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史詩小說,諾貝爾文學獎和普利策獎雙冠之作,絕對是人生必讀書目之一。

鮑勃·迪倫、奧普拉·溫弗瑞、林語堂、哈金等大師都反覆讀過。這是一本講述命運的小說,關於中國大地上平凡生命的熱愛。

今天推薦你這套新版的《大地:三部曲》, 著名翻譯家譯本,精美雅緻,是值得收藏的人生好書。今日購買還有折扣哦~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

-圖片來源-

《大地》劇照

-作者-

蘇沫,十點讀書籤約作者,不爭不搶不強求,種花種草寫文章,一手抱娃一手寫心。本文首發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29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

-主播-

亞楠,溫暖女聲,溫柔陪伴。個人微信:亞楠(ID:kongkong1866)。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喲

戳這裡,點個「在看」

梅也每天與你共讀一本書

雙冠之作,一本觸動心靈的經典好書

戳閱讀原文,即可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點讀書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你還過不起安逸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