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孩子遇到心理困擾,又不願意做心理諮詢,怎麼辦?

孩子遇到心理困擾,又不願意做心理諮詢,怎麼辦?

當孩子情緒、品行、學習等方面有障礙,又不願接受父母、學校的管教,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中,希望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但孩子不配合、不參與怎麼辦呢?

很多家長聯繫到我們:

「老師,孩子覺得自己沒問題,要怎麼讓他來呢?

您能不能上門來我家裡給孩子做心理諮詢呀?孩子怎麼也不願意出門,好說歹說都沒用……

老師,我把孩子微信號給您,您能不能加他好友開導開導他呢?」

……

這種情況在心理諮詢中很常見,不僅僅是孩子,有些成人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在生活或工作中遭遇了一些打擊後非常痛苦,甚至已經出現了情緒問題,周圍人看著特別著急,建議他尋求專業幫助,但本人卻不願意,搞得身邊人難受得不行。

當孩子不願意接受心理諮詢,

有些父母會軟硬兼施把孩子弄過來,結果可想而知,孩子抵觸大、難配合,諮詢的效果也有限;

還有些父母則選擇放棄,讓孩子「自生自滅」,結果「問題」持續或惡化。

這種情況該怎麼應對呢?

◆當孩子出現問題,又沒有配合心理諮詢的意願時,可以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是全家一起進行家庭心理諮詢,

二是父母應該先過來做心理諮詢。

然而,有些家長會很質疑、抵觸,覺得孩子的問題與他們無關:有問題的是孩子,為何家長也要做心理諮詢?

特別是當他們認為自己作為父母很稱職,所做的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時候,這種想法便會更加強烈。

那麼,家長先進行心理諮詢或者全家一起進行心理諮詢,有什麼必要性和重要性?童青少年心理專家李建學老師,從多方面進行解析和總結。

1

「孩子抗拒心理諮詢的原因:

當孩子出現行為、情緒、厭學、社交衝突等問題時,很多家長首先考慮讓孩子去做心理諮詢,這個想法是很好的,說明家長很愛孩子,明白孩子的問題通過專業人士的幫助效果會更好。

有些孩子會積極配合家長,但部分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是家長有問題,即使覺得自己有問題,也認為源自父母。父母改變了,我就好了,所以孩子覺得真正要做諮詢的是父母。

而家長覺得,我是成年人,有問題沒關係,可以自己解決。而孩子的問題不解決,影響學習、成長乃至影響人生。

因此,初來諮詢時,有的家長會要求諮詢師只針對孩子工作,讓孩子能夠改變得符合他們的期待,而孩子則希望父母諮詢,父母作出改變。

在這種情況下,若強行給孩子諮詢,他們會覺得諮詢師是受父母委託,按照父母的意願來管理他,孩子本能就會抵觸、抗拒。

所以,想幫到孩子,家長需要先諮詢,家長改變,親子關係改善,孩子更有動力諮詢,且諮詢效果更好!

2

孩子就像父母的「作品」

孩子出現問題,僅僅是其性格或個性的問題嗎?那他的性格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一個人的氣質更多是先天的,其性格的形成則更多與成長環境、經歷直接相關。

家庭是孩子成長之根,對孩子的影響和塑造要比學校、社會等環境更直接和深遠。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童年期及青少年時期的家庭對人的影響,即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終身的。

父母是孩子的締造者,孩子成為今天的樣子,無論是品行優良、身心健康,還是心理有狀況,都是父母的作品。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想幫到孩子,父母需要先諮詢、先學習。

3

學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有嚴格的上崗培訓,唯有當父母,是沒有經過任何學習便走馬上任,是憑著一種天然的本能去做。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獨一無二的寶貝,其性格、特質各不相同,且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

我們家長需要學習了解,才能更好地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用有效的方式教育、陪伴、支持孩子,與其良好互動,讓孩子感受到愛和自由,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很多時候,孩子懂父母,遠遠多於父母懂孩子。家長只有真正理解孩子,懂得孩子的需要,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幫助、陪伴他成長。

孩子出現問題,很多時候是家庭出了問題,是我們的教養出了問題。孩子的問題是表象,問題的根源在父母。

所以,只有家長通過諮詢、學習意識到問題所在,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用正確有效的方式跟孩子溝通互動,才能夠真正幫到孩子。

若不去學習,只想去改變孩子,

第一,孩子更抗拒,你改變不了他。

第二,即使是孩子自願,或被威逼利誘過來諮詢,在諮詢師幫助下,孩子做出了一些改善和調整,一旦回到沒有處理好問題的家庭中,還是會被打回原形。

4

父母與孩子同步成長

所以,早期建議父母先過來做諮詢,不是不要孩子過來做諮詢。而是父母過來心理諮詢之後,讓心理諮詢師引導他們理清問題存在的根源和機制,處理家庭關係、教育模式、改善親子關係,孩子更願意配合,重要的是諮詢效果更好!

家庭是一個系統,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是互相影響的,家庭中的某個成員出現的問題也不是他個人的,而是他在為整個家庭「生病」。

孩子是家庭的鏡子,孩子的心理問題通常反映了家庭裡面潛藏的問題和矛盾。

有些是父母把自己的問題轉嫁給了孩子,把自己的焦慮投射給了孩子,把自己對人生未完成事件的壓力轉移給了孩子,讓孩子承擔了他不該承受的東西。

有些情況是,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家長還在用一種學齡前的方式在要求孩子,這壓抑、阻礙了孩子的成長,限制了他的發展。

還有一些情況是,本來是孩子該去面對和體驗的事情,家長又用所謂的愛,過於包辦、代替了他的成長,阻礙了他。

……

所以,當家庭「生病」了,就需要全家一起來面對。團結起來方法多、改變快,而且不會讓某一個人感覺壓力太大。

所以,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家目前遇到了一些困難,我覺得我們需要幫助,我們一起去做心理諮詢吧!」父母直面問題,全家團結一致,勇於承擔責任,貢獻自己的力量,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或者父母自己先來做心理諮詢,通過學習之後意識到自己的一些問題,給孩子做出一些姿態和改變。

有些情況下,家長改變後,與孩子的互動、相處發生了變化,孩子還沒過來諮詢,就已經出現了很明顯的改善。

而孩子看到心理諮詢給父母帶來的轉變,其實也是給孩子提供一次改變的機會和良好的示範,打消了孩子的一些顧慮,增加了前來諮詢的信心和動機。

當與父母的關係改善,孩子有進行心理諮詢的動機和意願,會更願意打開心扉,把自己的困惑與諮詢師溝通,諮詢的效果會更好。

這樣孩子在諮詢中獲得的成長和改變,回到家裡就不會打回原形。

因為「土壤」也改善了,家長在同步地改變,整個家庭關係、親子關係得到了改善,孩子會向著正性、良性的方向一步步改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說吧心理諮詢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我們與父母漸漸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