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兩個字,說透人生!

兩個字,說透人生!

回復【早安】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文?| 有書不雨亦瀟瀟?· 主播?| 宸聲

林清玄在《人生幸好有別離》中寫道: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誠摯地珍惜,要深深地疼愛。」

我們一直都在一場叫做「失去」的旅途中前行——失去時間,失去幸福,失去生命……

其實,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尤為可貴。

它不僅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更是人生的意義。

惜言

最方便的修行,是謹言慎行

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

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

? ? ? ? ? ? ? ? ? ? ? ? ? ? ?——孔融《臨終詩》(節選)

明朝文學家方孝孺曾說:

「慎言,篤行之一事耳。」

說話不僅是一種本能,更是一種修行。

「孔融讓梨」的故事,恐怕早已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了。

在後世看來,孔融是謙讓與孝悌的化身。

他天資卓越,少有奇才,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日後定有一番大作為。

不過,時任太中大夫的陳韙,卻認為孔融只不過是「人小而聰,大未必奇」。

果不其然,陳韙一語成讖。

長大後的孔融不僅作為有限,而且在毒舌和吐槽的路上越走越遠。

官渡戰後,曹操很快佔領了袁紹的大本營鄴城。

當曹軍進入鄴城後,曹操的兒子曹丕不顧曹操的命令,直接闖入袁府,將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佔為己有。

但曹操見到甄氏後,不僅沒有責怪曹丕,反而感嘆說:「真吾兒婦也。」

對於曹操這一行徑,孔融很是氣憤,於是便寫信給曹操說:

「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

曹操一聽,吃了一驚,但查遍手頭上的書籍,也未能找到這一典故的出處,最後只好當面向孔融請教。

不想孔融卻冷笑道:

「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意思是說,從你們曹家的做法,就可以推斷出古人也是這麼做的了。

曹操這才明白孔融是在戲耍、諷刺自己,但礙於對方素有賢名,便只好忍了下來。

孔融見曹操忍氣吞聲,便更加肆無忌憚起來,他不僅多嘴,有時還妄言。

有一次,孔融和好友禰衡討論「父母對子女有沒有恩情」這一問題,他曾這樣說道:「父母於子女無恩。」

孔融一句話既從根本上否定了父愛和母愛存在的價值,也相應地否定了子女踐行孝道的必要性。

身為孔子的嫡傳子孫,竟然提出這樣的論調,一下子就引起了世人的反感。

這也給了曹操殺他的機會,最終,曹操以「不孝之罪」將孔融滿門抄斬。

可以說,孔融之死,死於言之不慎。

《論語》說:

「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一個人的言論,體現了這個人的自身修養。

話一旦說出口,就像釘在牆上的釘子,即便是拔出來,仍會留有痕迹。

人活於世,需要的是心直,而非口快。

三思而後語,多思而慎言,方能一生平安。

惜時

最瀟洒的人生,是不負時光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孟浩然《自洛之越》(節選)

孟浩然生於襄陽的一個書香世家。

年輕時的孟浩然隱居山林,兩耳不聞外事,一心苦讀詩書。

弱冠之後,他辭親遠行,干謁公卿名流,以求進身之機。

當時,唐玄宗身在洛陽,孟浩然便前往洛陽求仕。

他前前後後在洛陽等待了三年,結果卻一無所獲。

後來,他想通過科舉之路進入仕途,可最終卻是遺憾落榜。

於是,他帶著考場失利的落寞,悻悻地離開了長安。

在回家的路上,孟浩然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在大自然的洗滌下,他終於找到了自己靈魂的歸宿。

泛舟湖上,遨遊山間,杯中的酒讓他多了一份洒脫,少了一份惆悵。

孟浩然此時幡然醒悟,不由得吟誦出「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的千古佳句。

眼前的風景如此美好,自己已經為了功名勞碌許多年,如今又何必再為那俗世功名,而放棄當下的美好呢?

暢快的孟浩然,揮筆寫下了這首《自洛之越》,與自己的過去告別,完成了快意瀟洒的飛越。

他用自己生命當中最後的十年時間,成就了他在山水詩派中的地位,讓王維、李白等人對他傾慕不已。

拜倫說:

「沒有一個人能夠製造那麼一塊鐘錶,來為我們敲回已經逝去的時光。」

時光匆匆留不住,人生經不起虛度。

每個醒來的清晨,每個送別的黃昏,都是光陰所贈;

丁點細碎的渺小,任何繁雜的卑微,皆為命運所賜。

不在走過的路上彷徨,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才是最實在的活法。

惜福

最簡單的幸福,是懂得知足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五》

有道是,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人生大多數的煩惱來自慾望,求而不得,得而不足,心中自然抑鬱苦悶。

有唐一代,文學藝術繁榮發展,在詩、書、畫、樂各領域,都不乏人才。

但各方面俱可稱為「大家」者,僅王維一人而已。

王維十五歲時去京城應試,由於能寫一手好詩,且工於書畫,又有音樂天賦。

所以初來乍到,便立即成為王公貴族的寵兒。

他的前半生就如同開掛一般,暢通無阻,心想事成。

這一切都太順利了,以致於讓他總是不甘於現狀,總想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只可惜,他遭遇了安史之亂。

他先是被貶官,接著又因在安祿山手下擔任偽職而成了囚犯。

一場戰爭,徹底切斷了他的仕途,同時也驚醒了這個「夢中人」。

上半生汲汲於功名的行為是何等的可笑,也許,正是自己的貪心不足,斷送了自己的前程吧!

已到中年的王維明白了「知足」的可貴,他不願再為功名所累,再為慾望所縛。

於是,他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造了一所屋子,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並在詩中寫道: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他不僅把這種知足的悠閑情趣,寄托在詩文中,也描繪進了畫作里。

在《長江積雪圖》中,王維使用了大量留白,這正是他對世人的告誡:

人生的捲軸,不應太滿,一半潑墨,一半留白,知足就好。

前半生的王維,總想著追名逐利、向上攀登,卻缺少了知足帶來的快樂與閑適;

而後半生,他終於找到了丟失的那顆「知足之心」,走進了屬於自己的佛詩禪畫。

《老子》說: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也。」

越是見過世面的人,越懂得知足,因為他們明白:

真正的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內心的安定與豐盈。

人生在世,不應痴迷於虛幻夢,更需多一份清淡與質樸,多一點感恩與知足。

懂得知足的人,最好命!

惜命

最高級的養生,是修心養性

朋舊乖離心每折,山川悠邈首頻回。

人生敗意無窮達,莫厭相逢笑口開。

——陸遊《古謂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雖出於好功名者之言閑》

明代名醫萬全在《養生四要》中寫道:

「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明此養生則壽,沒世不殆。」

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

要想養生,首先要學會養心。

而養心貴在靜心。

陸遊身逢亂世,一生坎坷,雖然體弱多病、葯不離口,卻活到80多歲的高齡,這在古代已經算是非常難得的了。

他之所以能夠長壽,這與他平心靜氣的養生之道息息相關。

陸遊詩中描寫他日常生活中最愛做的兩件事:掃地與焚香。

他把「掃地焚香」當作生活中怡情養性的樂事,正所謂「海山縹緲斸雲痀,掃地焚香悅性靈。」

掃地的過程,就是在「掃心」。

你不能著急躁進,而要放慢腳步、調整呼吸,有規律、有節制,一帚一帚地掃。

當你清除了周遭的穢亂時,你的心裡也隨之清凈了。

陸遊在生病的時候常常為自己焚香,古人燒的香,是天然香葯和合而成,可祛病抗邪,培養人體正氣。

他在《山中作》中說:

「燒香掃地病良已,飲水飯蔬身頓輕」。

在病中掃地焚香,輔之以清淡的蔬菜,不久便可不藥而癒。

陸遊不僅在生活當中時常保持一顆淡然的心,即便是面對宦海浮沉,他也依舊淡然如初。

陸遊曾多次被罷官,但他並沒有意志消沉,反而利用這空閑時間走親訪友,遊覽天地間。

酒足飯飽後,陸遊走走停停,山水繁複,路徑蜿蜒。

在迷惘處,幾戶人家隱於扶疏花木之間,頓覺豁然開朗,他不禁吟誦道: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遊為自己的生命,留下了一筆洒脫,也為我們的生活留下了一抹淡然。

莊子曾說:

「平易恬淡則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故其德全面神不虧。」

我們這一輩子,到頭來就是活一個好心情,養一個好身體。

在閑暇時刻,我們不妨關上內心之門,將城市的喧囂與紛雜拒之門外。

點上一盤香,煮上一壺茶,讀上一本書,給自己留一個平心靜氣的天地。

人生的長卷總向遠方鋪開,無論春秋,都阻擋不了它前行的腳步。

行走在路上,看沿途的風景,人生的經歷會讓我們漸漸學會「珍惜」。

謹言慎行,給人生安排一場方便的修行;

不負時光,為生活增添一點詩意的瀟洒;

安分知足,替幸福尋找一份簡單的歸宿;

修心養性,為健康裝點一絲平靜的高雅。

人生如逆旅,我輩皆行人。

唯願安好,以「珍惜」二字相贈。

- END -

點擊【閱讀原文】,最全零基礎學英語資源領回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 的精彩文章:

40歲柳岩痛失摯愛,崩潰大哭:人到中年,最怕愛的人變成一張照片
不介意你這幾個地方的男人,一定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