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之後,慈禧想除掉隱患,曾國藩做了啥?打下百年家族基業

太平天國之後,慈禧想除掉隱患,曾國藩做了啥?打下百年家族基業

太平天國運動,其實是漢人一次絕佳的翻身機會。清王朝建立後,雖然也倡導用儒家理念治國的思想,但在任用漢臣上,歷任清朝皇帝都一再謹慎,滿族大臣牽制漢臣,處處壓上一頭,等到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為了剿滅這場幾乎葬送清王朝江山的熊熊烈火,清廷不得不讓漢臣放手大幹一場。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乃至張之洞,作為晚清中流砥柱的漢臣,他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靠平定太平天國運動起家。湘軍、淮軍在戰鬥力上,完全取代了八旗和綠營。但這一切,隨著太平天國被掃入歷史的煙塵中之後,以慈禧為首的清廷,開始猜忌起曾國藩等漢臣來。

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憑藉戰功,將佔據全國一般財賦的兩江地區牢牢控制在了手裡。當時的兩江總督,管轄上海、安徽、江蘇、江西幾個省份的軍政事務,號稱「東南一隻虎」。是僅次於直隸總督的封疆大吏般的存在,這樣的重要位置由湘軍體系坐鎮,慈禧怎能安然入睡?

挖牆腳,摻沙子,調虎離山。精於謀略的慈禧,雖然是一介女流,但在智謀上並不輸任何一個男兒,也正因為如此,她才能在晚清後半期四十多年的風雨中巋然不動,將滿朝大臣玩弄於股掌中。

裁撤湘軍,調離曾國藩,是當務之急。但合適的人選又是哪一個呢?

慈禧一番比較,選定了馬新貽。馬新貽入選,原因有這樣幾個。一個是他也是靠鎮壓太平天國起家,咸豐三年,僅僅是一名知縣的他,在安徽率眾擊敗了太平軍,由此開始平步青雲,從知府到道台,再高升布政使、浙江巡撫,後任閩浙總督,資歷和身份夠條件。

另一個,馬新貽不屬於湘軍或淮軍派系中的任何一個,算是「歷史清白」,這一點也被慈禧所看重。因此在同治七年七月,清廷下旨:「兩江總督箸馬新貽調補,毋庸來京請訓。」

馬新貽接到諭旨後,頓感此行兇多吉少。早在同治六年,馬新貽進京述職,面見慈禧,兩人密談了半日,出來時,馬新貽渾身濕透,神色凝重,那時的他,就已經知道自己即將調任兩江總督的事情了,慈禧提前給他打了「預防針」。

赴任兩江總督,馬新貽身上肩負兩大任務,一個是進一步加大力度裁撤湘軍,為朝廷去除「肘腋之患」;另一個是秘密調查傳言中太平天國隱匿的寶藏問題,究竟是下落不明,還是被曾國藩、曾國荃等湘軍一系瓜分,也要如實查清。

此時的馬新貽,成為了擺在慈禧和曾國藩面前利益博弈的一顆「棋子」。

到任兩江總督後,馬新貽開始下大力氣裁撤湘軍,又著手調查湘軍的財政問題,在即將圖窮匕見之時,不甘心坐以待斃的曾國藩,開始反戈一擊,由「死士」張汶祥出面,於1870年8月22日,將馬新貽刺殺。

馬新貽被殺的消息傳到慈禧的耳朵里,驚得她半天緩不過神來。震怒之下,清廷嚴令:

「亟須嚴行訊究,即箸魁玉督同司道各官趕緊嚴訊,務的確情,盡法嚴辦。」

但雷聲大效果小,張汶祥死死咬住是為報奪妻之恨,與他人無關。

此時的慈禧,才明白曾國藩看似老實,實則老謀深算。他有自己的底線,可以不稱帝,不擁兵自重,但絕不會束手待斃。此次事件後,曾國藩重回兩江任總督,曾家一族以絕地反擊的方式,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奠定了曾氏百年望族的基業。

參考資料:

【《清史稿》《刺馬案》《馬新貽與東南「三大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慕楓歌歌 的精彩文章:

林沖正義感十足,上梁山後,為何始終進不了宋江的核心圈子裡?
章太炎用八個字羞辱皇帝,光緒處置他的方式,映射出大清一大積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