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一文看懂,直布羅陀為什麼是英國的?

一文看懂,直布羅陀為什麼是英國的?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1449-直布羅陀

作者:德米特里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直布羅陀半島位於歐洲的最西南角,隔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直布羅陀海峽長58公里,最窄處僅14公里,窄窄的身軀卻溝通了地中海與大西洋。

在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海峽中

直布羅陀海峽可能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底圖來自:shutterstock@Anton Balazh)▼

從地圖上看,直布羅陀海峽似乎是西班牙與北非國家摩洛哥的邊界。但實際上海峽兩岸和海峽離島的領土歸屬權錯綜複雜,既有屬於西班牙的非洲城市,也有屬於北非國家的島嶼。而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在西班牙一側的直布羅陀半島,然而其主權竟屬於英國。

這是怎樣一段歷史呢?

直布羅陀海峽區領土歸屬錯綜複雜

在摩洛哥一側有西班牙控制的休達

在西班牙一側有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

(底圖來自:NASA)▼

地中海之喉

地中海是世界海洋文明的濫觴,早期的古埃及、克里特文明、愛琴文明等都誕生於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3世紀,羅馬共和國通過三次布匿戰爭取得了地中海沿岸的霸權,最終形成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而地中海及沿岸地區的經濟文化也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直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地中海沿岸都是西方世界的經濟中心。

人類早期還不掌握成熟的遠洋航海技術

半島、港灣眾多的地中海就很適合早期海洋文明發展

大航海時代之前,地中海長期是歐洲經濟最發達地區

(橫屏觀看)▼

西方地理大發現推動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地中海沿岸經濟中心的地位悄然發生變化。對於未知世界探索的慾望以及高額利益的誘惑,讓大西洋的航運往來更加繁忙,往返於歐洲、非洲和美洲的奴隸貿易船隻為歐洲尤其西歐國家帶來大量財富。

西方世界的經濟中心也漸漸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東岸,以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為代表的西歐國家逐漸取代了南歐國家義大利、希臘,成為了西方文明的新中心。

大西洋貿易的繁榮帶動了西歐和北美的發展

傳統通過地中海-中東的歐亞大陸貿易相對被削弱

中東強國(奧斯曼)是這一轉變中的輸家

不過直布羅陀和伊斯坦布爾這樣的樞紐仍然至關重要

(橫屏觀看)▼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大航海初期,地中海沿岸的文明仍然有先發優勢。阿拉伯和義大利人的航海知識為西歐航海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最早開啟探索世界的步伐的航海家也大多來自地中海周邊國家。

比如哥倫布的老家就是義大利熱那亞

(達伽馬和麥哲倫則是葡萄牙人)

(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哥倫布墓)

(圖片來自:Hans C. Schrodter / Shutterstock)▼

雖然大航海時代使歐洲經濟重心轉移到西歐國家,但這一繁榮也帶動了歐洲南北貿易的需求,在出現鐵路之前,水運也仍然是最有效的交通方式。

而在蘇伊士運河建成前,一道窄窄的直布羅陀海峽就是地中海以及黑海沿岸國家通往大西洋沿岸的唯一通道,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可以說掌握了直布羅陀海峽,就等於扼住了地中海沿岸一眾國家通向大洋的咽喉。

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後,東方航線再次回歸地中海

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性也進一步提高

(圖片來自:shipmap)▼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直布羅陀海峽更加成為了經大西洋通往南歐、北非和印度洋的重要航路。隨著後來波斯灣的油田得到開發,直布羅陀航路成為西歐能源運輸的生命線。每天有千百艘船隻通過海峽,每年可達十萬艘,是國際航運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

經過直布羅陀的船隻,看上去有些是從中東來的

(圖片來自:artba_nwh / Shutterstock)▼

直布羅陀海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它的名字中就可見一斑。直布羅陀源於阿拉伯語,8世紀初,阿拉伯倭馬亞王朝對外發動征服戰爭,戰爭期間倭馬亞王朝的將領塔里克·齊亞德曾率7300名士兵橫渡直布羅陀海峽,塔里克站在直布羅陀半島的巨岩上指揮作戰,擊潰了當時統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國數倍於己的兵力。

阿拉伯帝國雖然在東邊被拜占庭擋住了腳步

卻從北非渡海拿下了伊比利亞半島

這也是歷史上伊斯蘭世界對基督教世界最強勢時期▼

為紀念這次渡海作戰勝利,塔里克渡過的那灣海峽被稱為「直布爾塔里克海峽」,直布爾在阿拉伯語中意為山嶽。後來阿拉伯人撤出此地,但名稱仍然保留下來,經過多種語言的翻譯,「直布羅陀」成為了海峽的名字。

海岸邊的「直布羅陀巨岩」

是「海格力斯之柱」中最壯觀的一座

(圖片來自:Andreas Poertner / Shutterstock)▼

現在直布羅陀海峽南北角休倫港和馬羅基角都歸屬於西班牙。而具有最重要戰略意義的直布羅陀半島,塔里克指揮作戰的地方,英國和西班牙卻都宣稱對該地擁有主權。只是半島上的居民有93%都擁有英國國籍,且由英國實際控制。

其實直布羅半島只是海峽沿岸的很小一部分

但如果這是英國的,對西班牙就彷彿楔入了一顆釘子

(圖片來自:Aitor Serra Martin / Shutterstock.)▼

無敵艦隊隕落

西班牙失去直布羅陀半島的歷史,也可以說是西方海洋霸權國家更替的歷史。

作為最早開啟殖民掠奪的國家之一,西班牙在16世紀時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開啟了屬於西班牙帝國的海上霸權時代。

西班牙在殖民時代確實有著很大的先發優勢

西班牙所控制的殖民地往往產出高價的經濟作物

給皇室帶來的財富遠比英法苦寒的北美殖民地要多▼

最能象徵其地位的就是16世紀末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艦隊有150餘艘大戰艦,3000餘門大炮和上萬熟練的海軍士兵,最盛時艦隊有千餘艘艦船。這支無敵艦隊航行於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域,為西班牙的商船保駕護航,16世紀末世界貴重金屬開採中的83%為西班牙所得,風頭一時無兩。

當然,西班牙的貴金屬來自對新大陸的資源掠奪

且伴隨著奴隸制一般的對當地土著的剝削

沒有回國艦隊護航,怕是一船船都要被英法海盜劫走

(玻利維亞-波托西銀礦)

(圖片來自:Inc/ Shutterstock)▼

正當西班牙王室依靠在殖民地攫取的財富窮奢極欲之時,孤懸於歐洲大陸之外的英國正在經歷一系列革命性的歷史事件。通過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本的英國出現了一批新興資產階級,他們通過在英國本土大肆購買田地來鞏固自己的財富,大量的農民被迫離開自己的土地,進入工場,成為手工業從業者。

圈更多的地,養更多的羊,薅更多的毛

然後再送去工場加工,賣給出手闊綽的西班牙人...

而西班牙本身也盛產羊毛,卻把產業機遇拱手讓人

(英國牧場,圖片來自:Jeff BaumgartIn/ Shutterstock)▼

英國社會正在快速變革,也開始在歐洲挑戰了西班牙的權威。

16世紀末到17世紀前期,老霸主西班牙曾經五次對英國這個新興的海權國家發動戰爭,英國則聯合了荷蘭和海盜勢力進行抵抗,沒有讓西班牙無敵艦隊佔到便宜。

當時的海戰已經是炮戰了

這個戰爭水平放在印度洋確實可以碾壓阿拉伯人

(現代西班牙無敵艦隊仿品)

(圖片來自:McCarthy"s PhotoWorks/Shutterstock)▼

雖然戰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但是西班牙的頹勢在戰爭中顯現,一個龐大帝國的由盛轉衰已經開始。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去世,這位老國王終身不育,誰來繼承西班牙的王位就成了問題。

辨識度很高的卡洛斯二世

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西班牙國王

(圖片來自:wikipedia)▼

近代史上歐洲王室因為頻繁的聯姻而相互有了血緣紐帶,而當時有資格從卡洛斯二世手中繼承王位的三個順位繼承人恰巧都是外國的王子。

卡洛斯二世的遺囑是讓他的侄孫兼表侄孫腓力,也就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孫子作為他的接班人。此舉遭到奧地利、荷蘭和英國等國的堅決反對,因為如果腓力當上了西班牙國王,歐洲大陸兩個最強大的國家法國和西班牙就共主了,周邊國家再想崛起就非常困難。

1700年的歐洲

西班牙的領地除了現代西班牙本土

還包括在義大利、法蘭德斯的領地

如果再和法國合併,無疑會嚴重打破歐洲的均勢平衡

(圖片來自:wikipedia@Rebel Redcoat)▼

這些國家擁立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的查理王子,他是老王卡洛斯二世的外甥,也有一定的繼承合法性。雙方矛盾無可調和,西班牙王位戰爭正式拉開序幕。

戰爭初期英荷聯軍節節勝利,英國精準攻擊位於西班牙南部的直布羅陀,對法西聯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重創了西班牙和法國艦隊,但陸軍強國法國卻成功將戰爭拖入相持階段。

海戰是金錢的無底洞,陸戰是人命的無底洞

英荷艦隊在海上取勝,法國人則在陸上佔優

(圖片來自:wikipedia@Jean Alaux)▼

戰爭拖了13年,多年損耗讓各國民窮財盡,東方的俄國又在偷偷積蓄實力崛起,最終英法西荷等國只能握手言和,於1713年正式簽訂《烏得勒支和約》。

1713年《烏得勒支和約》

(圖片來自:wikipedia)▼

條約內容是承認法國的腓力繼位西班牙國王,但法國也要做出妥協承諾兩國不會合併。而直布羅陀半島也成為了妥協的一部分,成為了大英帝國的領土。

直布羅陀旗與英國國旗

(圖片來自:DorSteffen/Shutterstock)▼

主權糾纏

然而儘管英國方面宣稱當年他們贏得了半島權益,但事實上《烏得勒支和約》對於直布羅陀半島主權歸屬問題的表述含糊不清,條約中規定英帝國擁有對半島上房屋和軍事設施的所有權,而非現代政治意義上的主權。因此西班牙歷代政府都宣稱對直布羅陀半島擁有主權。

手邊找一本世界地圖

直布羅陀後面是「(英佔)」

而海峽對岸的休達後面是「(西)」▼

合約簽訂的過後三百年里,西班牙曾經多次聯合法國等其他國家,發動軍事、經濟、外交等各種手段奪回這塊扼住歐非咽喉的土地。

但是衰落的西班牙已經不能和蒸蒸日上的日不落帝國相抗衡。

英國自從佔領這一戰略要地以來,花費了大量精力將其建設為進入地中海的穩固跳板。不僅建立了海空軍基地,修築大量防禦工事,還驅逐了原有的西班牙居民,通過優惠政策招來了大批來自英國、義大利和摩洛哥的移民來充實當地人口。

直布羅陀半島其實很小,而且大部分是山地

在山上建造堅固的要塞,背山面海,易守難攻

(當然,要有制海權)

(圖片來自:Cmspic/ Shutterstock)▼

1727年,西班牙以兩萬五千人的兵力和大批艦隊圍困了直布羅陀,彼時半島上只有5000名英國守軍,但是英國人憑藉堅固的工事和先進的戰術固守長達五個月,最終擊退了西班牙軍隊。

直布羅陀,建在半山腰上的摩爾城堡

問題來了,這城堡和摩爾人的關係是?

(圖片來自:Raimundo79/ Shutterstock)▼

美國爆發獨立戰爭的時候,西班牙人又得到了收復直布羅陀的機會。在法國的支持下,西班牙政府出動了35000重兵、47艘戰艦、一百多門各式重炮,圍困了只有7000英軍守衛的直布羅陀長達3年7個月。

西班牙人躊躇滿志,但很快發現半島上的地標——直布羅陀巨岩早已密布碉堡和火炮,彷彿這一大自然的造物變成了英軍的殺人機器。這一次西班牙軍仍然沒有收復失地。

保衛直布羅陀要塞的英軍士兵(現代模型)

(圖片來自:Fabio Michele Capelli / Shutterstock)▼

時至今日,當初英國人在直布羅陀招募的移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已經生活了幾百年,他們大多都講英語,拿英國護照並且認同英國的統治。

當地對聯合王國的認同還是很強的

(圖片來自:JUAN ANTONIO ORIHUELA / Shutterstock)▼

除了建設軍事設施之外,英國人還在這6.5平方公里狹小的土地上建設了發電站、電話系統、肉類冷藏庫、海水淡化系統、食品加工廠和醫院等全套生活必需的設施。

二戰結束後,世界政治格局發生變化,在美蘇兩個龐然大物之間夾縫求存的歐洲於上個世紀走向聯合,英國和西班牙的關係漸漸緩和。1985年2月,西政府宣布開放直布羅陀邊境及西本土與直布羅陀的陸海通道,英國則宣布給予西班牙人在直布羅陀工作、居住和購買房地產的權利。

歡迎來買房,歡迎來玩兒

(圖片來自:MikhailBerkut/ Shutterstock)▼

1991年3月18日,英國撤走其駐紮在直布羅陀的最後一個營的陸軍,正式將直布羅陀的防務移交由當地人組成的團隊,從而結束了英國在這個地區長達287年的軍事存在,直布羅陀走向自治的道路。

英西兩國曾就直布羅陀半島的主權歸屬問題進行談判,討論在該地實行英西共同管理。但這一消息一經傳出就遭到直布羅陀居民的強烈反對,在後續舉行的公投中,有98%的當地人反對接受西班牙的管理。

可以看看,但是不「回歸」

(圖片來自:PauloBittes/ Shutterstock)▼

然而英國脫歐以後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直布羅陀96%的選民選擇留在歐盟,與英倫本土的主流民意產生了嚴重的衝突。西班牙政府本想要藉此機會再提英西共管,但直布羅陀首席大臣回應道:「不存在任何有關直布羅陀主權會談的空間,連舉行對話也不可能。」

西班牙這一側,是西班牙國旗

另一側,是英國、直布羅陀、歐盟旗

(圖片來自:JBenny Marty / Shutterstock)▼

闊別了這片土地已經三百餘年,語言風俗都截然不同,西班牙想收回只怕已經是妄念。但作為戰略要地,直布羅陀半島上摩爾人、阿拉伯人、西班牙人政權來來去去,驅逐與被驅逐的歷史一直在重演,英國的統治又能持續多久呢?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Igor Grochev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富士山真的要噴發了?
烏克蘭,大火燒到了切爾諾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