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瑜伽師地論》空見論(6):敘因:外道(4)無父無母

《瑜伽師地論》空見論(6):敘因:外道(4)無父無母

《瑜伽師地論》空見論(6):敘因:外道(4)無父無母

文/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七

二、一、二、二、二、二、四、無父無母

二、一、二、二、二、二、四、一、由彼見

又見母命終已,生而為女,女命終已,還作其母;父終為子,子還作父。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二(之下):無父無母

、無化生有情、無真阿羅漢,名:壞實事。〈五十五〉說:無施與、乃至無惡行,名:謗因。無妙行惡行、業果異熟,名:謗果。無此世間、乃至無化生有情,名:謗作用。無真阿羅漢,名:謗實事。

「又見」,又在色界的靜慮中,看見了一件事,就是那個人的母親死了以後,第二生為此人作女兒。「女命終已,還作其母」,那個人的女兒死了以後,第二生又給他作母親,也會這樣了。「父終為子」,那個人的父親死掉了以後,就給他兒子作兒子,「父終為子,子還作父」,那麼兒子死了,兒子死了又給他父親作父親,「還作父」,他又作父親。

二、一、二、二、二、二、四、二、顯彼思

彼見父母不決定已,作如是思:世間畢定無父無母。

「彼見父母不決定已」,看見父親、母親不決定作父親、母親的。他心裏面就這麼想「世間畢定無父無母」,世間上的事情,世間的眾生,「世間畢定無父無母」,究竟來說沒有決定的父親和決定是母親的,沒有這回事。

延伸閱讀: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九十八:無父、無母。此謗因邪見,見集所斷。問:世間父母皆所現見,彼以何故謗言無耶?答:彼諸外道無明所盲,乃至廣說。有說:「彼諸外道,謗無父母感子之業,不謗其體,彼作是論:『父母自以愛染心故,不為子故,然以精血和合緣故,彼類自生,非謂父母有感子業。如因濕葉、糞土等故有諸蟲生,非濕葉等有感蟲業,此亦如是!』故彼外道有如是頌:『男女染心合,女值時無病,我從此自有,彼於我何為。』」或有說者:「彼諸外道『謗父母義,不謗其體。』如因濕葉、糞等生蟲,葉等於蟲非父非母。如是因彼不凈而生,彼(等)復何緣獨於生者有重(之)恩德名父母耶?是故彼(外道)類說:無父母。」此邪見者,顯彼自性;見集所斷者,顯彼對治。廣說如前。

此中但說彼自性、對治,不說等起,彼等起云何?尊者世友說曰:「有諸外道,天暴雨時見諸浮泡便作是念:『此從何來,滅至何所,但因水雨忽起忽滅!如是有情緣合故生,緣離故死,不從前世來至此生,亦非此生往至後世。』便決定說:『無此世、無他世。』又見世間父母生子,水土生芽,所見皆從緣合而有,便作是念:『何處當有化生有情!』又見蟲生,因濕葉等,廣如前說。然彼外道,不知情與非情生類有別。四生有情藉緣不等,內法、外法緣性各異,故於少分相似事中不正尋思,起此諸見!』復有說者:「彼諸外道得世俗定,有諸有情從上地及余世界歿來生此間,或此間歿生於上地及余世界。彼觀此類不見所從及所往處,便起此見:『無此世、無他世。』又彼獲得麤淺定故,觀去、來世時但見生有,不見中間中有之身,以微細故。由此便說:『無化生有情。』又因定力,觀諸有情或從怨家來作父母,或從妻子、兄弟、姊妹來作父母,乃至或從駝、驢、狗等雜類之身來作父母,復從父母作彼形類便作是念:『此如客舍有何決定?』由此便說:『無父、無母。』」復有說者:「彼諸外道不因現見亦不因定,但由隨順惡友教故說:無此世…乃至廣說。」

喜歡作者

可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瑜伽師地論》斷見論(1):標計
《瑜伽師地論》不死矯亂論(1):出能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