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穀雨——草色青青柳色黃,歲月匆匆與春別

穀雨——草色青青柳色黃,歲月匆匆與春別

穀雨,雨生百穀春將去

穀雨,春季最後一個節氣。

《群芳譜》:「穀雨,谷得雨而生也。」谷,古代又稱稷、粟,脫殼後稱小米,它是華夏先民獨立培育的糧食作物,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它也是傳統農業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雨,特別是春雨,是影響中國北方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古人把谷與雨這兩個與農業生產息息相關的事物聯繫在一起,用來命名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後,土膏脈動,今又雨其谷於水也……蓋谷以此時播種,自上而下也。」

「雨生百穀」,對於忙碌的農家來說,穀雨將至,是天公作美。

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穀雨前,春雨還如雲霧般細膩柔和。穀雨一到,雨不再迷離,一顆顆清澈而乾淨利落的雨滴從天空中降落,結結實實地落在葉子上,落在穀物上,這便預示著秋天那讓人喜悅的大豐收。此時,豐沛的雨水使作物得以灌溉滋潤,池塘里的浮萍開始生髮,桑樹也長出了翠綠的新葉。

「湖光迷翡翠,草色醉蜻蜓。鳥弄桐花日,魚翻穀雨萍」,穀雨之美,是春天留給我們的最後驚鴻一瞥。

穀雨,倉頡造字天雨粟

關於穀雨節氣名稱的由來,除了「雨生百穀」的說法,另一說法則為黃帝為犒賞倉頡造字而天降穀粒。

民間傳說,最初人類沒有文字,只能靠結繩記事,既不準確,也不方便,黃帝的史官倉頡因此經常出差錯,於是決心想一種新辦法來記事。倉頡經過長期對自然事物的觀察,終於創造出了文字。

倉頡造字成功後,黃帝擇吉日告示天下,號召人們學習、使用。上天也為人類的偉大成就而讚歎,就下了一場穀子雨,以示獎勵。黃帝因此把這天定名為穀雨,為24節氣之一,以表彰倉頡的功績。

這當然不是史實,但是這個傳說,和古書上記載的「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一起說明了粟(谷)的種植和漢字的創造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礎。

因此後世也有了在穀雨日祭祀倉頡的習俗。每年穀雨,人們在倉頡廟舉行傳統廟會,舉行盛大莊嚴的祭奠儀式,緬懷和祭祀文字始祖倉頡。

穀雨的三個物候

穀雨分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鳴鳩拂其羽;三候戴勝降於桑。」

萍始生

穀雨時節前五日浮萍開始生長。萍,《說文》釋曰:「萍,蘋也。水草也。」

穀雨一候花信是牡丹。這個時候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期,所以牡丹又叫「穀雨花」,穀雨時節賞牡丹的習俗已經綿延千年。

鳴鳩拂其羽

布谷鳥鳴叫,提醒人們要開始播種。鳩即布谷鳥。明劉伯溫詩:「鳴鳩語蕪聲相應,又是人間一度春。」蕪是雜草。「春谷終期吹羽翼」,鳩鳴預示著春要結束了,此時田野里到處回蕩著它「家家種穀」的殷切呼喚。

穀雨二候花信是荼蘼,「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意味著繁花盛開的春天已經快要結束。

戴勝降於桑

桑樹上已經可以見到戴勝鳥。「戴勝」是頭頂有長毛的鳥,又稱雞冠鳥,此時落於桑樹,是蠶將生之候。

穀雨三候花信是楝花,楝花花期處在春盡夏來之時,是二十四番風信花的最後一花。

花樣習俗慶穀雨

穀雨三朝看牡丹

劉禹錫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清代顧祿《清嘉錄》曰:「神祠別館築商人,穀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無國色,錦棚只護玉樓春。」

穀雨前後是牡丹花開的時段,因此,賞牡丹成了穀雨的重頭習俗。「穀雨三朝看牡丹」,穀雨時節,閑暇之時把賞牡丹,感受「春來誰做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的完美大氣。

穀雨時節「走穀雨」

古時穀雨節氣,年輕的婦女要外出走親戚,或者到野外走一圈便回來,稱為「走穀雨」。

吃香椿喝穀雨茶

北方有穀雨吃香椿的習俗,穀雨前後是香椿上市的時節,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香椿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力,健胃、理氣、止瀉、潤膚、抗菌、消炎、殺蟲之功效。

穀雨時節,南方則是喝穀雨茶。所謂穀雨茶,是指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人們常說穀雨的茶喝了可清火辟邪明目。

◎本文參考《二十四節氣》,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往期文章

貼吧:道教第一洞天吧

微信號:JYSyangtaigong

新浪微博:@濟源市陽台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源市陽台宮 的精彩文章:

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 出有無章第三十三
道教詩詞 無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