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重臣李鴻章:屍骨被人挖出、掛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晚清重臣李鴻章:屍骨被人挖出、掛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在動蕩不安的清末民初,西方列強攻進中國、在華夏大地壟斷經濟、犯下累累罪行,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山河破碎、政權飄搖,愛國人士紛紛挺身而出,踴躍參與到救國救民的探索道路。清末是多方文化碰撞的時期,縱觀地大物博的中國早已失去了昔日繁華,變得一片狼藉、令人痛心!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李鴻章少年立志

李鴻章作為晚清時期的重臣,他是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也是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從討伐太平軍到平定義和團運動,李鴻章勞苦功高,他僅憑一人之力,在複雜多變的政治漩渦中力挽狂瀾。

從才華角度來看,李鴻章自幼聰慧機敏、勤奮好學,是名副其實的出色政治家、文學家,他本應成為馳騁沙場、運籌帷幄、指揮有方、位高權重的大將,卻因生不逢時,被迫成為了「歷史罪人」外交家。

回顧李鴻章的一生,可惜可嘆,他並非只是一個會簽字的傀儡,還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中國人。起初步入仕途的李鴻章和眾人一樣有著一展抱負、大展宏圖的志願,然而身處亂世,很多事情身不由己,他能夠在重滿輕漢的清朝階層成為慈禧等人委以重任的大臣,可見其出眾能力不同一般!若生活在其他朝代,李鴻章必定會有一番作為。出生在官宦世家的他對為官之道、處士之理耳熟能詳,從才華、治理、文學等方面來說,李鴻章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在一時勝敗,不逞匹夫之勇,李鴻章晚年凄涼

少年的他雄心壯志、一腔熱血,中年的他滿腹才華、才能出眾,深得曾國藩等人的信任,這種青睞本應該成為李鴻章平步青雲的籌碼,卻成為他日後悲劇的根源。李鴻章步步高升、位高權重,他代表中國與列強簽訂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條約,後世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

臨終前的李鴻章感慨自己的一生,充滿了對日軍囂張無理的無奈,更多的還有對中國尚未統一的憂心。李鴻章何等聰明,他知道自己去世後一定會背負罵名,然而國難當頭、國力孱弱、在打不過、拼不贏的差距中,總得有人擔下罪責。

除了簽訂合約,以保短暫和平,暫無他法,為了不給他人埋下禍患,李鴻章並沒有把簽訂條約之事推給別人,一人擔下了所有的罪責,以至於這種行為為此後的悲劇埋下了禍亂。

李鴻章雖然為封建王朝的重臣,但他一心為國、思想開放。作為晚清外交第一人,他代表清政府簽字時真的心如止水嗎?

悲痛交加的李鴻章只是用強忍悲痛維持大國顏面。或許連他也沒想到,在他去世不到60年的時間,他竟然會遭受屍骨無存的慘劇,他的屍骨被人挖出後,掛在拖拉機後面被拖行遊街,令人痛心!

冷暖皆有存心知,成敗皆隨後人評,李鴻章屍骨無存

1901年,心力交瘁的李鴻章積勞成疾。在簽訂《辛丑條約》後,悲憤交的李鴻章面對日本人的無理要求,雖據理力爭卻無功而返,弱國無外交體現了如此悲哀。

簽訂條約之後,李鴻章大病不起,隨後與世長辭。古人講求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李鴻章靈柩被運回老家安徽合肥,和髮妻一起合葬在東郊大興地區,得以魂歸故里。

或許是李鴻章預料到自己死後可能會遭遇不測,所以生前命人加固了墓室,然而在十年動蕩的特殊時期,李鴻章依然沒逃過一劫,後來人的瘋狂程度令人觸目驚心:當時的激進青年認為李鴻章是不折不扣、崇洋媚外的「賣國賊」,李鴻章只有被鞭屍、被掘墓才能以解民憤,以謝天下。

他們想盡辦法掘開了李鴻章的合葬墓,將他與夫人的屍骨挖出,將他們的屍骨綁上繩子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直到屍骨零散、四處散落才善罷甘休!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講,這種結局都是令人髮指!人已不在,卻還用如此極端的方法來表達所謂的憤怒。

作為晚清重臣,李鴻章當時的處境左右為難,國難當頭,任何愛國之人都想通過努力為國為民做份貢獻,李鴻章也不例外。在評價李鴻章的時候,眾人應該理智地全面地看待他的功過是非。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度歷史觀說 的精彩文章:

「天下第一手」孫祿堂:到底有多厲害?70歲吊打5名日本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