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女人生命中,絕對不能承受的三種痛

女人生命中,絕對不能承受的三種痛

法國藝術家戈蒂耶(Julie Gautie)曾有過一個壯舉,她在不佩戴任何呼吸設備的情況下,潛入到世界上最深的泳池中。她在水中起舞,先是伸展、旋轉、下沉,然後又上升、伸展、旋轉,如此反覆近6分鐘,只是為大家展示一位女性的痛苦與力量,美麗與釋然。

女性的一生,生老病死,有過春風得意的高光時刻,也經歷過艱難孤苦的低潮期,承受痛苦的時間又何止那短短的6分鐘。除了與家人生離死別,事業與學業受到打擊這樣的共同苦難之外,還有三種痛,是女性最為之不能承受的。

來自社會的排斥

雖然現在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經超過男性,但是在社會上,找工作,甚至導師在挑選更高學歷學生的時候,都會傾向於選擇男性。他們的理由是:男性更聰明、男性更願意吃苦、男性不會生孩子等等。

多年來的研究表明,智力分數在性別這一因素上並不存在顯著差異,甚至女性的智力水平更具有穩定性。當然,男性在極端智力分數的分布人數更多,但是社會上絕大部分的工作並不需要如此高智商之人。除此之外,女性一旦獲得成就,就會伴隨「她是靠男人上位」的質疑。

這些社會附加給女人的性別刻板印象會嚴重打擊她們的自信與自尊。女性想要摘除這種印象就必須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是極為不公平的。更嚴重的是,如果女性自己也接受了這種印象,就會帶來無盡的痛苦,從喪失自我實現的動力,到最後對生活失去信心,被流言捆綁。

家庭不和諧

婚姻,本是兩個人攜手建立起的一段穩定、幸福的關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各種破壞和諧的因素就冒出苗頭。婆媳不和、丈夫家暴、婚內出軌等等情況都將成為女性的痛苦來源。

更有甚者,他們會將女性情緒宣洩時的過激言論和行為留作證據,女性不僅要承受這種來自丈夫與婆婆的壓力,還要陷入「被別人捏住把柄」的恐懼中。

作為承受痛苦的一方,不應該如此軟弱。首先,不要模糊個人與家庭的界限,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找到一些合理的宣洩方式,比如運動,它會讓你腦內分泌快樂的激素——多巴胺。

其次,改變婚姻是女性必需品的認知。我們在應對壓力有兩種策略,對於可以控制的事件,我們一般採取問題指向性策略,直接面對它。

顯然,大多數的婚姻問題都不是女性憑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所以要轉向另一種策略,改變自己的認知。當你發現這段穩定的人際關係沒那麼重要時,你的痛苦和焦慮情緒會得到緩和。

與孩子分離

生育過孩子或者了解過相關知識的人,一定都被分娩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震撼過,覺得人生中最痛也不過如此。但是一旦養育過一個孩子,就會更加明白不只是生理意義上的,只要是想到與孩子分離就會感到難過。

心理學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叫做「依戀」(attachment),由英國精神病學家鮑爾比(John Bowlby)提出。依戀一般指孩子與自己的養育者之間建立起的一種很深的情感聯結和紐帶。

著名的恆河猴「代母實驗」向我們揭示,餵養小猴子的「鐵絲母親」不過是滿足它的生理需求,而給了小孩子溫暖和陪伴的「絨布母親」才會讓他產生依戀。

依戀並不只是孩子單方面的情感與行為,作為另一方,一般是孩子主要養育者的女性,也會產生相應的情感聯結。許多女性在做完月子回歸工作後,都會產生大量的不良情緒,每每想到與孩子分離就會哭泣,這就是產生了一種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嚴重者會產生心身失調的癥狀,表現為莫名的痛苦感,免疫力下降, 社會適應不良等情況。

生活中的遺憾尚且如此,還可以彌補和挽救,如果有一天孩子真的永遠離開了自己,那作為一位母親,必定痛苦萬分。特別是對於年紀較大的母親,這是更為毀滅性的打擊。本就造成了重大的心理創傷,又面臨已過自己最佳生育年齡的階段,這相當於宣布「剝奪」了她做母親的權力。

依戀是人類適應生存的一個重要方面,一旦建立穩定依戀關係的雙方失去平衡,就會降低個體的生存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部分母親選擇自殺的原因之一。

女性,你的美麗與強大,配得上自己全部的愛。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ity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你的長相早已暴露了你是好人還是壞人
心理學:從不講究吃穿、也不喜歡買化妝品的女人都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