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0-6歲寶寶「害怕清單」已出爐,你家娃在怕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0-6歲寶寶「害怕清單」已出爐,你家娃在怕啥,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大人們之所以感覺孩子內向膽小,實際上是因為遺忘了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膽小。

執筆:季隨

編輯:小枝

定稿:蘇子後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越小的孩子膽子也越小,有時儘管是無害的東西,他們也不太敢去接觸。還有的孩子怕生,見到熟人讓他打招呼,也要躲在大人身後,場面一度變得很尷尬,慢慢地這些孩子便被大人們貼上「內向膽小」的標籤,那麼孩子到底在害怕些什麼呢?

孩子到底在害怕什麼?

害怕的心理其實每個人都存在,而孩子因為身體與心理都很弱小,顯得格外明顯,並且在不同的年齡段,害怕的東西也是不同的,以0~6歲的孩子來說明,家長隨意貼標籤的行為其實是錯誤的。

本文配圖均源網路,圖文無關

2歲以下

害怕突然的巨大聲音:如雷聲、關門聲、鞭炮聲...

害怕比自己高大強壯的大人,尤其是陌生人,害怕體型較大的動物;

害怕離開媽媽,離開熟悉的環境;

有的孩子怕水,把他們放進澡盆里會表現出明顯的抵觸情緒...

害怕的表現:大聲尖叫和哭鬧。

父母的誤區:孩子天性膽小。

孩子害怕的原因:2歲以下的孩子比較懵懂,他們的害怕主要來源於外界具體的事物,來源於力量比自己強大的一切事物。

新生兒出生時,視覺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在他們的視線里所有東西都是模糊的,因此只能通過光影變化、通過聲音、氣息以及四肢來感應周邊的世界,他們的聽覺會因此格外敏感,容易被突然的聲音嚇到。

0~2歲時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起安全型親子依戀的關鍵時期,也就是建立起從父母家庭那裡獲取的安全感的時期,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與安撫來平復他們的害怕心理,可以幫助他們變得更加獨立。

3~4歲

害怕與父母分離,習慣與父母待在一起;

怕黑,不願意一個人睡;

怕做噩夢,容易驚醒哭鬧;

看完恐怖畫面會留下童年陰影,害怕飄動的窗帘、床下的「妖怪」...

害怕的表現:愛粘著父母,不願分房睡,變得更加愛哭。

父母的誤區:不耐煩,認為孩子內向愛粘人,看到孩子哭就嚇他們「再哭就不要你了」。

孩子害怕的原因:此時孩子們的行為已經不再依靠本能,已經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獨立思考的基礎能力,且此時他們能夠理解一些動畫片里的畫面場景,通過自身豐富的想像力,很容易陷入自己嚇自己的場景中。

另外,3~4歲的孩子正是剛進入幼兒園的時間段,他們可能第一次與父母分離那麼長時間,分離期焦慮讓他們出現對父母過度的依賴也是正常現象。

5~6歲

害怕生病、流血、受傷;

害怕失去家人,比如父母離婚等;

害怕鬼怪;

害怕分床...

害怕的表現:生病了會哭,問父母自己會不會死,依舊不願意分床。

父母的誤區:隱瞞親人的死亡,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強制分房,懲罰孩子的膽小。

孩子害怕的原因:因為對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開始關注到了「疾病」與「死亡」等較為沉重與深刻的話題,開始對生命的起源和消亡感到好奇,能夠思考起這些話題並提出疑惑,害怕的根本原因是對未知事物的不了解。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尚未脫離分離焦慮期,加上內心的思想慢慢變得複雜起來,怕黑、怕未知事物的現象和心理會更加嚴重,強制分房睡只會加深這種恐懼心理。

為什麼孩子天生害怕這麼多東西?

有人說,人的恐懼源於未知。

這句話很好了解釋了孩子的畏懼心理,當孩子剛出生時宛如白紙一張,除了一些生理本能,他們沒有任何知識的累積,且記憶力也較為低下,加上本身身體和心理都十分幼稚,承受能力差,很難接受一些比較突然或強大的刺激。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身體得以發育,能夠運用自己的能力獲取和掌握周圍的信息,開始接觸更多的人和事物,閱歷和知識、經驗都得已累積,逐漸能夠分辨哪些是無害的事物,哪些是能夠威脅到自己的事物,所以恐懼感會逐漸減弱和消失。

因此,我們會發現當孩子長到一定階段時,突然變得無法無天起來,原先怕的東西都不再害怕,變得格外大膽,此時他們掌握了自己經常接觸的人、事、物的信息,知道自己被家人保護著,並建立起了牢固的安全感,自然膽量也變大。

大人們之所以感覺孩子內向膽小,實際上是因為遺忘了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膽小,並且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孩子們,然而這隻會加深他們的恐懼心理,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和發育。

父母要明白,恐懼心理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無論是生命中的哪一個時間段,都會有各自害怕的事物,人們正是因恐懼而敬畏,家長要做的事情是陪伴和鼓勵,而不該是強迫他們去成長和勇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母嬰參考 的精彩文章:

孩子進入猛長期,會悄悄放出這些信號,吃3樣食物讓娃多長15厘米
有幾種孕婦很難生出健康寶寶,多半會被畸形纏上,希望你不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