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的生活,是「眼前苟且」與「詩和遠方」的相互妥協

《金剛經》的生活,是「眼前苟且」與「詩和遠方」的相互妥協

金/剛/經

《金剛經》的般若是建立在每一個平凡人的基礎上的,其中尤其重視了世間的體驗。

從經文上看,似乎是在講破除世間的種種「相」,以期達到「無所住」的效果。

但是深入其間,卻發現並非如此。

在文末有一句「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從佛學角度,這句話有其深義。

而從句式來看,這句話其實也是在否定前文的種種超凡入聖。

///

/// 春

如同我們在鮮花盛開的季節,讚歎滿園的春色。

春色是看不見的,我們藉由溫度舒適、百花爭艷,來判斷一個季節的到來。

然而無論環境如何優美,春天就只是一個季節,沒有什麼確定性的物質。

這麼說,春天就不存在了么?當然不是!

因為春天到來的時候,我們還是會感受到。

/// 般若

這就像佛陀所說的般若。

不是紙上的墨香,不是佛口的蓮花,而是一個實實在在讓我們感受到的智慧。

這種般若所蘊含的,有美好的許願,有濟世的慈悲,有進步的自省,還有清凈的業緣。

生活中,我們都會強調佛教是緣起觀,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

春天的活力亦是如此。

樹上新發的嫩芽,風裡濕潤的空氣,天空明照的陽光,滿眼觸及的花朵,共同組成了春天。

佛陀不讓我們去執著法相,卻又告訴我們這就是法相。

這就是在教導我們,不要相信眼中的百花齊放,不要相信聽到的風中花鈴,不要相信聞到的甜香蜜味。

這些不是真正的春天,但這些共同顯現給我們一個五彩斑斕的春天。

/// 生活的體驗

這就是《金剛經》。

將生活中最美的東西分享給我們,將最美的感受傳遞給我們。

讓我們學會用心去全面地感受世間的所有,而不是糾結於僅得的一點感官。

認識般若,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慈悲,既不能僅限於智慧,也不能僅限於慈悲。

而生活的體驗,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苟且,也不能只看到詩和遠方。

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有句詩:「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余光中翻譯為: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意思是,老虎也會有細嗅薔薇的時候,偉大的雄心也會被當前的溫柔所折服,去感受某一時刻下的美好。

我們也是這樣,不該把生活耽執為某一方面,而是辛勞與美好並起,奮進與安然同在。

這才《金剛經》要傳達的「法相」,這才是我們要在生活中體驗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農曆三月十六,恭迎准提菩薩聖誕
「愛心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向菲律賓捐贈81.36萬個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