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伊朗發射軍用衛星,誰最害怕?填補太空偵察能力 為研製洲際導彈鋪平道路

伊朗發射軍用衛星,誰最害怕?填補太空偵察能力 為研製洲際導彈鋪平道路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就在美國和伊朗在波斯灣劍拔弩張之際,伊朗於當地時間2020年4月22日成功發射「信使」(Qassed)3級運載火箭,將「努爾」(Noor)軍用衛星送入了距地球表面425公里軌道的。

美媒指出,對於伊朗來說,這是該國太空計劃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標誌其朝著完全掌握洲際彈道導彈(ICBM)技術又邁近一步,有助於提升伊朗的遠程打擊能力。

雖然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約翰·海頓拒絕證實伊朗衛星已到達其宣稱的預定軌道,但美空軍有關單位很快在推特上發布消息,稱其在太空中「追蹤到2個物體」(星箭分離)。

伊朗革命衛隊(IRGC)司令海珊·薩拉米少將則表示,將軍用衛星(伊朗官方稱其為「可用于軍事的多用途衛星」)成功送入軌道是「一項戰略成就」,此舉對於伊朗發展防禦能力,特別是「在情報戰中為我們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從伊朗方面公開的視頻來看,發射地點位於伊朗腹地的沙漠中,有分析稱應該是伊朗首都德黑蘭東北約330公里處塞姆南省境內的霍梅尼太空港。

就在2個多月前,當地時間2月9日23時45分,伊朗曾由此發射1枚Simorgh火箭,打算將1顆Zafar-1衛星送入太空,卻最終功虧一簣(沒有達到入軌速度)。

儘管發射失敗,但伊朗的宿敵以色列仍感到「威脅巨大」。《耶路撒冷郵報》就在2月11日刊文稱,伊朗運載火箭由「流星-3」中程彈道導彈改進而來,而且在設計上已經突破了原有的「飛毛腿」構型,載荷更大,推力更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4月22日發射的火箭並不是樹立在高聳的固定發射台上,而是由一輛重型卡車(可能是伊朗國產的「佐爾賈納赫」重卡)改裝的機動式平台完成了整個移動、起豎、發射全過程——就像俄軍演練「白楊-M」洲際導彈那樣。

伊朗國家電視台在4月22日晚間新聞播報中稱,這顆軍用衛星能夠在90分鐘內環繞地球1圈,目前伊方已接收到前者從太空中發回的電子信號。

平心而論,伊朗取得今天的成就殊為不易。該國航天事業起步較晚,2004年才正式成立航天局。但在前者掛牌後整整14年,伊朗都沒有真正地發射衛星,究其主要原因就是由於航天技術儲備不足,加上人才匱乏,無力支撐伊朗的太空雄心。西方在高技術領域的嚴密封鎖,也讓伊朗航天技術和項目推進舉步維艱。

儘管如此,伊朗並未放棄發展本國航天事業。目前,該國主力攻關研發並開始執行任務的運載火箭主要有兩款,分別是「使者」號火箭和Simorgh火箭。其中,Simorgh運載火箭在2019年1月15日擔負了伊朗首次衛星發射任務,可惜沒能取得成功。從2019年至今,伊朗先後實施3次衛星發射任務,均以失敗告終。

不過,在探索太空的領域中,即使西方航天強國也是從失敗中一路走過來的。近年來中方每年發射次數都不少於30次,同樣難免失利,但這是通往宇宙的必由之路,伊朗也不例外。

當然, 西方特別是美國、以色列肯定最不想看到伊朗成功發射衛星,因為做到了這一步,就意味著伊朗的運載火箭技術正逐漸成熟。按照美方說法,伊朗發展運載火箭就是變相地開展彈道導彈試驗。

就連與伊朗保持著外交和貿易聯繫的英法,也都「響應」以色列的呼籲,齊聲指責伊朗「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以方此舉也表明,其對於伊朗取得的太空(導彈)技術成就,的確是既恨又怕,卻也無可奈何。畢竟,一旦伊朗掌握了衛星偵察能力,以色列擁有的太空優勢就會被削弱。

這顯然當然是一種強詞奪理的「雙重標準」,正如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塞耶德·阿巴斯·穆薩維(Seyed Abbas Mousavi)4月24日所說的那樣,和平利用太空技術是「伊朗的神聖權利」。他還反唇相譏,批評英法在「製造中東地區局勢緊張方面劣跡斑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忘恩負義!俄軍在前線抵擋土耳其入侵 庫爾德武裝卻投靠美國背後捅刀子
8天攔截4次!美俄在敘利亞開鬥氣車:你把我逼進泥潭 我讓小弟打你黑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