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幻成真!可終生髮光的植物誕生了

科幻成真!可終生髮光的植物誕生了

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周一至周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基因工程·

可終生髮光的植物

一株改造的發光植物整天的發光過程(彩色表示發光強度,非實際顏色)

2009 年,科學家在巴西發現了一種會發出綠光的熒光蘑菇,甚至可以借著它的光閱讀。而在這次《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些蘑菇中生物熒光在新陳代謝上與植物中常見的自然過程相似,將蘑菇的生物熒光基因插入植物中,能在植物中發揮正常功能。在完成改造後,他們創造出的發光植物每分鐘可以產生超過 10 億個光子,比以往創造的任何發光植物都要亮。而且,通過這種生物光,科學家可以觀察到植物的內部活動。與其他常見的生物熒光如螢火蟲相比,維持蘑菇的生物熒光不需要獨特的化學試劑,這些植入了蘑菇 DNA 的植物,可在不損害植物健康的情況下保持植物從幼苗到生長成熟的整個生命周期都能夠持續發光。

·新冠病毒·

在氣溶膠中檢測到SARS-CoV-2遺傳物質

新冠病毒氣溶膠的粒徑分布

武漢大學研究團隊於2月在兩家新冠肺炎定點治療醫院的內部和周圍設置了氣溶膠捕捉裝置。他們發現,在通風的病區,空氣傳播的病毒RNA濃度總體非常低,作者將此歸因於有效的隔離和空氣交換效率高;而病人用的廁所沒有通風,病毒RNA濃度則較高。另外,研究發現在醫護人員脫解防護裝置的地方,病毒RNA濃度尤其高,這意味著在防護裝置去除之後,含病毒的氣溶膠可以再次懸浮在空氣中。但是研究並沒有評估氣溶膠中的SARS-CoV-2 RNA是否具有感染潛力。研究指出,仔細保持衛生清潔、保持良好的通風、避免聚集可以降低空氣傳播病毒暴露的風險。研究已於昨日發表在《自然》雜誌。

·醫學·

人工合成苔蘚抑素有望帶來新醫學療法

苔蘚抑素是從海洋無脊椎動物草苔蟲中提取的物質,對艾滋病、阿爾茲海默症和癌症都有治療作用,但14噸草苔蟲僅能提取18克苔蘚抑素。因此,如何高效地獲得苔蘚抑素成了關鍵難題。不過最近,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相繼發文,開發了新的人工合成方法。在上周《自然-通訊》的研究中,他們首次在實驗室合成了苔蘚抑素類似物,與天然的只有微小差別。而本周《美國科學院院刊》的研究,他們將該類似物改造成了有效性和耐受性更好的前體藥物,該藥物在體內分解後能比天然分子更有效地治療被HIV感染的細胞。

·免疫學·

乳腺中發現的新免疫細胞

圖片來源:Dr Caleb Dawson, 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據一項發表於《自然-細胞生物學》上的研究,科學家利用三維成像技術,在乳腺導管壁之間發現了一類新的免疫細胞——乳腺導管巨噬細胞。哺乳期間,乳腺導管生長出大量分支以分泌乳液,而等哺乳期結束後,這些巨噬細胞就會出動,吞噬不再有用的產乳細胞,使乳房恢復常態。研究小組的下一步目標是探明這些巨噬細胞在乳腺發育不同階段的功能,以及其在乳腺癌生長中的可能作用。

·地球科學·

揭秘丟失的5億年地質記錄

在理想情況下,地層應該是連續的。然而在北美科羅拉多州的派克斯峰,10億年的地層上面直接覆蓋了5.1億年的地層,中間缺失了近5億年的地質記錄,這種現象被稱為「不整合」。在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地質熱年代學的方法,精確測定了岩石曾經歷的溫度變化。他們發現,底部的古老基岩曾在7億年前暴露在地球表面,其表層被風化侵蝕,導致了地層的缺失。研究者推測,可能是約10億年前羅迪尼亞超大陸形成時的構造運動將古老的基岩帶到了地表。

·生物技術·

新型3D組織染色/成像技術

2014年,日本理研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曾開發了名為CUBIC的3D組織透明化技術,可以使組織透明化,從而在單個細胞的水平上,對整個機體成像。但是當時用於讓組織膨脹的化學物質,往往會淬滅神經元和RNA標記的熒光信號。最近,該研究中心在現有的技術上,開發出了新的3D組織染色/成像技術。結合高速3D顯微成像,能夠成功對試驗動物和人類腦組織進行染色成像,並且在多種抗體和核染色劑存在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該研究成果發表於最新的《自然·通訊》上,在未來有望提高臨床3D病理檢查的準確性。

·醫學·

使用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心臟病變

不久之前有報告稱聯合使用羥氯喹(抗瘧疾藥物)和阿奇黴素(抗生素)或許可以幫助新冠肺炎患者。但是根據《自然-醫學》發表的一篇通訊文章,使用羥氯喹和阿奇黴素治療的新冠肺炎患者出現了心電圖異常。這兩種用藥都分別顯示會增加不同類型的心臟節律異常的風險,如QT間期延長、藥物誘發的尖端扭轉型室速和心臟性猝死。(QT間期通過心電圖測量,代表的是心室去極化和復極化過程的總時程。QT間期延長使病人面臨心律不齊和心臟性猝死風險。)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9時左右,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3037605例,累計死亡210842例。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雖然歐洲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在下降,但新冠肺炎大流行遠未結束。他表示,「是否會有第二波疫情取決於我們自己。如果採取正確的干預措施,可以避免其發生。世界團結非常重要。」

本周是世界免疫周,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疫情期間應努力確保常規疫苗接種和其他醫療服務,尤其是針對兒童和最貧窮、最弱勢人群的醫療服務,否則可能造成眾多不必要的死亡。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對新冠大流行對兒童的影響深表擔憂,兒童因新冠病毒出現重症和死亡的風險相對較低,但罹患可用疫苗預防的其他疾病的風險很高。

4月27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6例,其中3例為境外輸入病例,3例為本土病例(黑龍江3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疑似病例(上海1例)。新增無癥狀感染者40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3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

文:楊心舟、張二七、馬一媛、張國榮、謝汝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唯一實現100%「一夫一妻」的動物:它們活成了彼此的真·另一半
悲痛也能讓生活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