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一個人活到多少歲算合適?心理學家的答案很明確,細想的確如此

一個人活到多少歲算合適?心理學家的答案很明確,細想的確如此

隨著人生閱歷的增加,我開始對《西遊記》重新解構,我經常在想:為什麼劇中的妖魔鬼怪會這麼執著於吃到唐僧肉?為什麼長生不老對他們這麼重要?

當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回歸到現實生活中,長生不老顯然現在還無法實現,但對延伸生命長度的探索卻從未停止。

現代生活品質的提高、對運動健身的重視、醫療技術的進步大大延長了我們的壽命,然而社會開始逐步進入老齡化。

研究表明,全國總人數的7%都在六十五歲以上,就代表這個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我國在1999年就達到了該標準。

人口老齡化意味著當代年輕人需要承擔更大的壓力,特別是那些家中有著多個老人的家庭,請保姆照顧又不放心,自己照顧也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經濟上也會有很大負擔。

那麼是否會有一個節點,就像雨水淋入大地、河流匯入大海,我們又是活到多少歲算合適呢?

人類的最佳壽命

在心理學中,答案是有的。發展心理學家讓·皮亞傑(Jean Piaget)在《發生認識論導論》裡面提出了關於人類壽命的合理性,強調了很多關於生物邏輯和社會邏輯之間的重合。

他曾做過有關人類最理想壽命長度的調查研究,他認為一個人最適合的壽命長度處於七十歲到八十歲之間。

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中,老人的身體狀態是比較健康的,神智也會比較清醒,再加上現代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老人活動的場所也更加豐富,所以往往並不需要子女投入太多的精力去照顧。

當然,人到古稀,對功名利祿的慾望會漸漸淡下來,更多的是想在心理上找到慰藉。在這個階段老人的子女壓力並不會太大,他們大都已經成家立業,生活也漸漸趨於平穩,會有較多的時間可以關注老人的生活。

順應規律

人格的發展包含了機體成熟、自我成長和社會關係建立的三個歷程。

人生這一路,有鮮花紅毯,也有泥水綠幕,這一切都在催促我們成長,在不知不覺中構築我們的家園。

年少有不羈的靈魂和放蕩的心,咬緊牙關拚命堅持自己的理想,在掌聲中高歌猛進,或者在冷水中摸爬滾打。不管結局如何,成功固然是美的,失敗也並不遺憾。

當一切塵埃落定,生活趨於平穩,身體不再像年輕時健朗有力,心氣慢慢變得平靜,精神也無法做到從前那般專註。這個時候,特別是老年人,退休就成為更合適的選擇。

而已經超過七十歲的老人,就會出現心理衰老,在一定程度下,心理衰老代表一個人真的老了。甚至還有學者,把心理衰老比作死亡的「催化劑」。反應開始遲緩、記憶力衰退、抗干擾能力減弱,這些漸漸顯現從而影響日常生活。

儘管讓·皮亞傑在發展心理學的角度對人類最佳壽命提出了觀點,但事實上,並非每個人的壽命長度都和他的預測一致。

有些老人會因長期鍛煉身體、注重飲食,身體比較強健,那麼他的壽命自然會延長。但到了七十歲,身體機能漸漸衰弱,細胞老化,即便平時身體硬朗也難免會遭受疾病的困擾。

一些老人在六十歲左右時就會患上一些常見的老年疾病,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但這些疾病還在接受範圍之內,都是屬於通過醫療手段可以進行控制的疾病。

生活里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了,我們總會遇到一些意外。有些時候,猝不及防來到的疾病往往更讓人手足無措。就像今年的新冠肺炎,防護稍不到位就有可能感染,老人的抵抗力更差,風險也就會更大。

如今疫情已得到控制,我們為抗擊疫情的醫護以及默默付出的所有人致敬,也為失去生命的人們緬懷。死亡這個話題不應刻意迴避,探討死亡,是為了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直面人生,珍惜當下。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時間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人生確是有長度的旅途,我們能做的是握緊自己的當下,開出最美的花,最終以驕傲的姿態擁抱大海。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Genetic epistemolog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我記錄了60名母親從懷孕到分娩的過程,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