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經常給自己定目標,你將成為積極的廢人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經常給自己定目標,你將成為積極的廢人

前段時間,有些熱詞很引人注目,如「隱形貧困人口」、「積極廢人」。這些詞高頻率地出現在微博和微信中,這讓我意識到了當代青年人們的自嘲本領和社會心態。

隱形貧困人口這個概念大意是指,每天看起來生活精緻,吃好喝好,但實際上非常貧困。即我們常說的,有的人的日子表面看起來風光,背地裡可能連雙襪子都買不起。

與之對應的另一個詞是「積極廢人」——愛給自己立flag,但永遠做不到,儘管心態積極向上,行動卻宛如廢物。積極廢人往往會在間歇性享樂後恐慌,時常為自己的懶惰自責。

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這就是積極廢人對自己的定義和評價。

積極廢人這個概念的興起,與之前的「喪文化」相匹配。有些老人時常擔憂當代青年:現在的年輕人只會惡搞,天天不學好,人生過於消極。

這樣的擔憂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近幾年來,年輕人喪失了許多朝氣和進取心,因為「佛系青年」這個群體越來越龐大。

在我的朋友圈裡,永遠都有這麼一位朋友:隔三差五的樹立一個目標,讓大傢伙都監督她,這個目標可能是減肥,也有可能是背單詞。每個flag的前期,她都信心滿滿,一副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樣子。

但是無論目標是什麼,過兩天她就宣告放棄,並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悔恨當中。

起初我還會給她留言,讓她多堅持一下。後來我發現,這位朋友,勸不動。她對自己的評價就是「積極廢人」。

北京大學心理學博士李松蔚曾對積極廢人中的積極二字做出了心理學上的普及:我們所立的flag,其實只是單純為了迎合社會上獨有的一套標準罷了,但這些標準的背後需要付出很多的代價,所以只能單純地喊著口號。

我們在各式各樣的壓力和標準中限定了自己,並給自己設定了一個期望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設」確立。

我們想要擁有自己所期望的形象,所以積極的定下目標,其實這樣的舉措更多的是因為我們想要迎合社會標準。在心理學上,這樣的人其實是病人,他們患有錯誤願望綜合症。

這類人在面對自己的表現時會覺得不佳,垂頭喪氣,從而通過立下另一個目標作為下一個「盼頭」,在下一個flag里得到救贖,將「改變心情」與「改變自我」畫上等號。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看,「積極廢人」是在無數個確立目標的過程中尋找著自我價值感。

但是奈何想法太多,行動太少,執行力太差。態度和想法的積極性是讓人感到充滿幹勁和期望的地方,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時間太少,或者是過於懶惰,這就導致了廢人的出現。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積極廢人在本質上就是「廢人」。

不管是三分鐘熱度,還是突如其來的拼搏精神,都反映出這類人群對自己的高標準和要求,反映出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儘管每個立flag的瞬間內心都潛藏著諸多不安因素——對現狀的不滿,希望得到改變。

更進一步來說,積極廢人其實是正面積極的,只是缺乏毅力和決心,只是習慣了懶散。

俗話說得好,要做行動的巨人。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從「積極廢人」變成「積極才人」呢?

行動與思想做到同步積極,就靠近「積極」遠離「廢人」了。

擺脫拖延,從現在的這一秒開始做起。

想要看本書,就打開離你最近的那本書。

想要學英語,那就關掉你的電視劇,打開你的單詞書或者學習軟體。

要想減肥,那就現在管住嘴,戒掉手邊的零食,從仰卧起坐開始。

任何想要做的事,就從現在開始做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已經被說得爛透大街的話其實是箴言。

儘管你覺得,做個積極廢人也沒什麼不好。但是長期以往,荒廢掉的人生和生命,你拿什麼來彌補?到時候你還能有什麼好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y and lif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開當鋪,你的指紋早已決定了你的運勢
由二元思想到感覺基調,從意識的潛在原型剖析個體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