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性善惡背後的大秘密,儒家鮮為人知的絕世內功心法

人性善惡背後的大秘密,儒家鮮為人知的絕世內功心法

人性善惡論背後隱藏的大秘密,儒家蓋世內功心法

最近圍繞著FF以及她的粉絲諸多言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爭議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說「人性本善」的認為FF之流不惜與社會主流意識對抗,在於後天環境對神經系統的影響,最終形成畸變的人格、甚至出現被害狂想癥狀。

而堅持「人性本惡」的則認為這是每個人生下來就有的一種本能,為了求生或獲得更大利益,而不惜犧牲他人利益的一種「天性」。就好比兩個嬰兒為了獲得更多的食物,翻對方碗一樣,都是一種有意識的本能。

那麼人性到底是本善還是本惡呢?這個事情還是得從孔子說起。

春秋時期,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提出恢復周禮,崇尚古制,試圖讓已經式微的周室再歸往日榮耀。

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孔子帶著門眾弟子遊歷列國,鼓吹他那一套「仁義禮智信」的說法,都沒有得到任何認可,只能蔫蔫回家,老死家中。

孔子的學說並非一無是處,他的失敗在於他的理論並不適合那個諸侯混戰的時代。對於諸侯國君來說,如果讓國力強盛,快速開疆闢土才是他們最關心的事情。孔子的「仁義」顯然不符合他們心中的「王道樂土」。

儒家的學說既然不適合亂世,自然有適合亂世的理論,如兵家,法家、農家等等,一時間「百家爭鳴」,各家學說空前繁榮,如今推崇的國學之首儒學,卻顯得「不合時宜」,「格格不入」,無人問津。

儒學是如何重登舞台,掌握話語權,一統天下的呢?

如果說孔子是儒家的精神領袖,真正讓儒家開宗立派,名垂千秋的還是之後的兩大分舵門主,提出「人性本善」的孟子,以及提出「人性本惡」的荀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若想練成蓋世神功威震江湖,就不能像其他門派那樣捧著祖上流傳下來的秘籍吃老本,得弄出點新意,直抵靈魂深處,自創一門千古絕唱的蓋世神功方才能立於江湖不敗之地。

既然直抵靈魂深處,普通的《金剛鐵布衫》這樣的外功是拿不出手的,最少也是《九陽神功》《北冥神功》這樣玄而又玄的內功才行。

作為一代開山門主,荀子繼承燕趙之風,外修其身其行,內修其心其智,不光自創了功法,還教出一群厲害的徒弟。例如韓非、李斯、浮丘伯等等,一時風頭正勁。

荀子所處的時代,比孔子更加糟糕,正處於天下風雲跌宕的時代,一場大風暴轉即將至,而不管是誰,最終只能有一方活下來。

在這種動蕩之中,荀子在稷下閉關數年,最終領悟了天下第一的心法。提出了「人性本惡」這一驚世駭俗,讓所有人不禁虎軀一震的理論學說。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什麼意思呢?

荀子認為,人天性本能就是惡,所有善良都是刻意人為。人生下來就有喜好利益之心,所謂的謙讓都是後天教育改良的結果,不是出於本性。

人生下來不是善良,而是懷著嫉妒憎恨之心,希望得到更多,而一旦順著本性,就會導致紛爭,發生殘殺陷害的行為,忠誠信實蕩然無存。

人生下來就有五官,喜好聲樂享樂是本能,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不能後天克制,就會在放縱中迷失自己,喪失禮儀制度和道德規範。

說到最後,荀子提出人性天生就是醜惡的,只有通過後天不斷磨礪,教化,才能抑制這種生而俱來的缺陷,最終練成天下最為厲害的武功,「仁義」。

簡單說,荀子結合儒家的天地仁義,又融合了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大膽地提出了「明於天人之分」的武學至高思想。

荀子的「人性本惡」尖銳地指出,以往大家不能突破功法瓶頸就在於認識不透徹,沒有看清人性的惰性和各種缺陷,以為天資聰慧就能天下無敵,其實不然。

正因為天生具有人性的缺陷,後天才更要努力,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勤學苦練,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修正自身的不足,才能笑傲江湖,立於不敗之地。

荀子的這種理論可謂開天闢地,如同黑夜裡划過的一道閃電,照亮了無數人的靈魂。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完美彌補了孔子提出「性相近,習相遠」這一理論的不足,大膽肯定了人性好欲逐利的本能,打著儒家的旗號,卻自成一派。

荀子認為,順從天性本能,表面上是回歸原始淳樸的起點,然而卻是最為錯誤的方法,只能讓物慾橫流,人心渙散,所有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最終導致階層混亂,群體意識模糊。

人之所以要練功,就是去除本性的不善和孽根,換句話說,所謂的美和善只能產生於後天提升過程之中。通過長期不斷的教化和努力,如同逆水行舟,才能保持不淪喪心智。

和其他鼓吹「眾生生來平等」的學說不同,荀子尖銳指出,一個社會的穩定結構註定是金字塔三角,而不是平面,既肯定階級存在的必要性,也提出上下尊卑的管理模式。

「人性本惡」的前提,決定著人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去追逐獲利,最終產生爭奪和混亂。唯一避免這種後果的方式,就是制定禮教去約束規範大家的行為,以主動的方式矯正大家的本性,使其合乎社會整體的要求,從而達到「人人有功練,人人有飯吃」的理想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民間故事:神偷行竊撞怪事,遇見妖怪挺身出,畜生吃我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