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永動機」永遠都不可能造出來?

為什麼「永動機」永遠都不可能造出來?

顛覆物理很枯燥的刻板印象

推薦閱讀《趣味物理學》

長期以來,永動機,或者說永恆運動,一直被人們熱烈討論。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意義。

在人們的想像中,永動機是一種機械裝置,它可以不停地自動運動,而且還可以舉起重物等,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很早以前,有人就試圖想製造這種機械裝置,但是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真正製造出來。

人們的嘗試都以失敗告終,以至於人們開始懷疑,這種機械是不可能製造出來的。而且,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們提出了一種定律,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能量守恆定律。

當然,前面提到的永恆運動,不是一種機械裝置,而是一種現象,不需要做功卻能永遠運動下去。

圖43?中世紀對永動機的典型設計

圖43是古時候人們對永動機的一種典型設計。現在,仍然有人試圖製作出這種機械裝置。

在一隻圓形輪子的邊緣裝上一些活動的短桿,每個短桿的另一端上都拴著一個物體。不管輪子轉到什麼位置,右邊短桿上的每個物體要比左邊的物體離輪子中心遠。所以,右邊的物體就會向下運動,從而帶動輪子轉動。這樣,就會使輪子永遠轉動下去。

在製造的時候,人們以為肯定不會有任何問題,輪子肯定會轉動起來。但是,真正製造出來後,卻發現輪子並沒有轉動,很多發明家都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雖然,輪子右邊的物體總是離輪子的中心比較遠, 但是右邊的物體數量比左邊少。如圖43所示,右邊一共有4個物體,左邊是8個物體,整整是左邊的兩倍。

這樣的結果,就是輪子只是在最初搖擺了幾下,然後就會慢慢保持平衡,再也不轉動了,停到圖示的位置(有一個定律,叫力矩定律,可以很好地解釋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深入學習一下)。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根本不可能製造出這樣一種機械裝置能夠永運運動下去。所以,我們說,如果還有人在試圖製造它,都是一種徒勞。但是,以前可不是這樣,中世紀的時候,人們曾經為了製造出這樣一種機械, 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人們對製造」 永動機」的痴迷程度勝過了煉製黃金。

普希金在其作品《騎士時代的幾個場面〉中描寫了一位幻想家,叫比爾多德,對永動機情有獨鍾。裡面有這樣一段對話:

「什麼是永動機?」馬丁問。

比爾多德說:「親愛的馬丁, 永動機就是永恆的運動啊!我承認,煉製黃金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工作,但是你不覺得永動機太有趣了嗎?如果我能做到永恆運動,就可以無所不能了,煉製黃金又算什麼呢!啊,永動機啊!

關於永動機的裝置,人們試驗了很多種,但無一例外都沒有成功。

每一個裝置都看似合理,但是總會忽略掉某一個細節,使得永動機總是不能製作成功。

圖44是人們設計的另一種永動裝置。

圖44?裝有鋼球的永動機

這種永動機由一隻裝著鋼球的圓輪構成,裡面的鋼球可以自由滾動。其實,它的設計思路跟前面的差不多,只是這裡把矩桿上的物體換成了鋼球,一邊的鋼球離輪子中心近一些,另一邊的鋼球離輪子中心遠一些,鋼球轉動的時候會帶動輪子旋轉。

但是,我們知道了,永動機這種裝置是永遠不會成功的。但是,當時在美國,卻有一家咖啡店為了招攬生意,按照這種設計製造了一個很大的輪子,如圖45所示。

圖45?廣告中的假想永動機

表面上看,輪子在一直轉動, 好像永動機真的實現了一樣。其實,它是由一個秘密的電動機帶動旋轉的。

關於永動機的模型,還有很多。曾經還有一個鐘錶店,也在櫥窗里奘了一個永動機,以引起人們的注意。當然了,跟圖45一樣,它其實也是由電動機帶動的。

所以,我們說,能量守恆定律是正確的,也是不容置疑的,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永動機或者永恆運動是不可能實現的。

如果單純從表面上理解永恆運動,非常容易陷入誤區,產生錯誤認識。這裡,我們再舉一個儲能器例子一烏菲姆采夫儲能器, 來對它進行一下說明。

20世紀20年代初,發明家烏菲姆采夫發明了一種新型的風力發電站,利用慣性來儲存能量,我們稱它為烏菲姆采夫儲能器。

這種儲能器的結構跟飛輪一樣,也是由一個很大的圓盤組成,圓盤裝在有滾珠的軸承上,可以繞著豎軸旋轉。

在圓盤的外面是一隻殼子, 裡面的空氣被抽了出來,只要給它一個足夠大的初速度,大概有20000轉/分鐘的樣子,圓盤就可以連續轉動15個晝夜,中間不會停下來。

很多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烏菲姆采夫儲能器實現了永恆運動,實際上還是被它的表象欺騙了,因為人們不可能守在那裡不間斷地觀15個晝夜,甚至更長的時間。

關於永動機的話題有很多。許多人沉迷其中,有的人最後一無所獲,落得悲慘境地。

聽說有一個人本來生活很富足,為了製造永動機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最後,永動機沒有做成功,他也變成了窮光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只是眾多犧牲者中的一個代表而已。

後來,聽說在他一貧如洗之後,雖然衣不蔽體,仍然沒有放棄他所謂的「夢想」,還在找人幫他製造永遠也不可能成功的永動機。這聽起來很荒謬,也讓人感覺很心痛,因為他終其一生都在為不可能實現的理想努力。

歸根結底,這是因為他連物理學的基本常識都不懂,一直在用錯誤的理論指導實踐。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雖然永動機不可能實現,但是人們在發明永動機的過程中,有很多有趣的新發現。

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荷蘭有一位數學家非常著名,他叫斯台文,就是在對永動機理論進行深入分析後,提出了斜面上的力量平衡定律。

不僅如此,這位著名的數學家還發明了很多其他的理論,一直到現在,對我們的生產生活都產生著重大的影響。

比如說小數,就是他發明的。並且在代數學中,首次提出指數的概念。流體力學定律也是他發明的。後來,帕折卡對這一定律進行了重新論證。

斯台文在提出斜面上的力量平衡定律的時候,沒有用到我們常說的平行四邊形法則,而是利用圖46所示的模型。

圖44 斯台文永動機

從圖中可以看出,三稜體一共掛著14個小球,每個大小都一樣。奇怪的是,這串小球保持了平衡,並沒有滑動。下面的小球不會滑動,這很容易理解,那右邊的兩個球和左邊的四個球呢,也能保持平衡嗎?

我們說,當然可以,它們也能保持平衡,否則,整串小球就會不停地滑動,因為只要有一個小球動了,其他的也會跟著動,因為它們是串在一起的。前面已經說了,所有的小球並不會滑動。也就是說,右邊的兩個小球和左邊的四個小球拉力相等,保持了平衡——是不是很神奇?

通過這一不經意的發現,斯台文提出了斜面上的力量平衡定律。通過觀察,斯台文發現,兩個斜面上的小球重量的比值,正好星兩個斜面長度的比值,並由此得出了結論。

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斜面上的力量平衡定律:如果兩個物體連在一起,放到兩個斜面上,要想達到平衡,物體重量的比值必須與兩個斜面長度的比值成正比。

由此,還可以推論得出另一個定律,就是把其中的一個斜面換成垂直面。如果想要斜面上的物體保持平衡,必須在垂直面的方向上向下施加一個力,這個力的大小和斜面上物體重量的比值,等於垂直面的長度與斜面長度的比值。

由此可以看出,在發明永動機的過程中,人們陰差陽錯地發現了很多有意義的力學理論。

還有一個關於永動機的真實記載。說起來,那是發生在彼得大帝時代的事了。

18世紀20年代初,彼得大帝得到了一台永動機,據說是一個叫奧爾費利斯的德國教授發明的。就是因為發明了這個機械,奧爾費利斯教授在德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當他聽說俄國沙皇對此感興趣時,便想賣個好價錢。正巧,當時有一個叫舒馬赫的圖書館管理員,被俄國沙皇派到世界各地收集奇珍異寶,他便和奧爾費利斯教授進行了談判,並把教授的有關要求傳達給了彼得大帝。

舒馬赫在見到彼得大帝時,興奮地對彼得大帝說:「只要支付10000耶費馬克,那台機器就是咱們的了。」(耶費馬克是16至17世紀在做國流通的一種德國銀幣,1耶費馬克約等於1盧布)。

據當時的舒馬赫說,發明家做了保證,那台機器絕對沒問題、發明家還說,如果世界上真的有人不相信他,那就犯了天大的錯話。

因為這個,在1725年初的時候,彼得大帝計划出訪德國,為的就是要親眼目睹一下這台「永動機」的陣容。

但沒想到的是,這一計劃還沒成行,俄國沙皇彼得大帝就去世了,不得不說是一種遭憾。

那麼,這位德國教授到底是何許人呢?這台所謂的毫無問題的的永動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

據考證,巴思樂才是奧爾費利斯教授的真實姓氏。1680年, 他在德國出生,先後從事過神學、醫學和繪畫等工作。最後,因發明永動機而出名。

當時有很多人「趕時髦",紛紛丟下本職,轉而從事永動機的發明工作。可以說,奧爾費利斯是最有名的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通過展出自己發明的永動機,奧爾費利斯可以說是名利雙收。直到1745年去世,他都沉浸在這種巨大的成就裡。

在一本古書上,我們找到了這台永動機的框架模型,如圖48所示。據說,這就是1714年那台永動機的樣子,從圖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大的輪子,而且不光輪子在轉動,通過輪子的轉動,還把一些物體帶到了高處。

圖48 這幅畫是一張古畫,畫的就是彼得大帝沒能得到的,由奧爾費利斯製造的永動機

掘說,這位德國教授把這台台永動機拿拿到市場進行展覽,並因此聲名遠播。這台永動機也越傳越玄,還引起了波蘭國王的興趣。

奧爾費利斯好像找到了靠山一樣。當時,德國一個州的伯爵,甚至把自己的城堡給了奧爾費利斯作為賞賜,提供大量人力物力支持發明家對機器進行各種試驗。

1717年12月12日,在一個房間里,這台永動機對外宣傳試驗成功。然後,還指派了警衛人員看守房間,並把房門領性,不許任何人靠近。

在接下來的兩周里,沒有人再進過這個房間,直到12月26日,伯爵親自帶著侍衛人員進入了房間,令伯爵驚奇的是,那台機器仍然在高速轉動著,而且轉動的速度也絲毫沒有慢下來。即使人為停下這台機器,過了一會,它還是會維續轉動起來。後來,房間又被鎖起來,繼續派人看守著。

轉眼間就到了1718年1月4日,當房間再次被開啟的時候,人們發現,那套機器還在一刻不停地轉動著。

接下來,房間又被鎖了更長的時間,達兩個月之久。當伯爵打開房間檢查的時候,發現輪子還是沒有停下來的意思。伯爵看了後大為高興。

通過這個試驗,發明家從這個興奮的伯爵那裡得到了權威認可。據說,當時還對這台機器給出了官方解釋,是這樣的:

永動機的轉速是50圈/分鐘,能夠把16千克的重物提到1.5米的高度。不僅如此,它還能帶動風箱和機床轉動。

正是靠著這次秘密試驗,奧爾費利斯在歐洲過得如魚得水,所到之處儘是讚美的聲音。可以這麼說,如果他沒有同意把機器轉讓出去,至少可以得到10倍於轉讓額的收入。

很快,這台永動機試驗成功的消息便傳了出去,整個歐洲都傳遍了,甚至連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都知道了,並引起了這位奇珍異寶收藏者的濃厚興趣。

彼得大帝是在1715年出訪外國的時候,聽說奧爾費利斯的永動機的。當時,他派自己的親信,外交大臣奧斯捷爾曼先去了解情況,當得到確切的消息後,在還沒有見到機器真相的時候,就發出了求購的意願。

據說,彼得大帝還盛情邀請發明者本人到身邊工作,並給予的「傑出發明家」的稱號。不僅如此,彼得大帝還派出了哲學家赫里斯基 沃爾富跟奧爾費利斯進行洽談。

不得不說,奧爾費利斯在世界各地收穫了顯赫名望,全世界的恩寵都集於他一身,甚至有詩人撰寫頌歌對他進行歌頌,讚美他神奇的發明。

事情到了這一地步,很多人對此產生了懷疑,認為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有人站了出來,跟奧爾費利斯公開叫板,並拿1000馬克獎金,獎給那些用於揭示騙局的人。

從眾多抨擊文章中,我們找到了如圖49所示的一幅畫。

圖49?在這幅古畫中,可一探奧爾費利斯永動機的秘密

據這個人的說法,奧爾費利斯的永動機騙局很簡單,就是在這台機器的後面,連著根繩子,有一個人一直在拉著它。繩子就連在輪子的軸上,拉繩子的人藏得很秘密,人們很難發現他。

其實,不難想像,終有一天, 這個騙局會被揭穿的,這只是時間的問題。據說,這個秘密還是發明家自己透露的。有一天,發明家和妻子吵架,然後發明家的妻子氣不過,便把這個秘密透露了出去。也許,如果發明家和妻子沒有吵架,人們可能直到現在還處於困感之中。

直到這位發明家去世,他都不肯承認自己發明的永動機有問題, 還說他的妻子和僕人是出於對他的怨恨才詆毀他的。但是,從那以後,人們再也不相信他了。他只有不停地向彼得大帝的使臣——舒馬赫訴說自己的「不幸」,並稱那些傳言都是惡意誹謗。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還有台永動機也很出名。也是一個德國人發明的,他的名字叫格特葉爾,前面提到的舒馬赫也見到到了這台機器。他是這樣描述這台機器的:「在德雷斯頓,我親眼見到了這台機器的草圖。機器的形狀有點兒像磨刀石,裡面填滿了沙子,並前後不停的運動。

據發明家哥特葉爾說,運動的幅度不能太大。顯然這個永動機也不可能真的永遠運動下去,肯定也是隱藏了機關在裡面,只不過我們不知道動力來源於何處罷了。

在寫給彼得大帝的信中,舒馬赫說:「不管發明家對那些機器怎麼吹噓,英國和法國的學者們完全不相信那一套,他們認為所謂的永動機違背了物理規律。」不得不說,舒馬赫這句話是正確的。

以上內容,來自世界頂級科普大師別萊利曼的科普代表作《趣味物理學》。

作為入選世界十大科普讀物的《趣味物理學》,別萊利曼的書籍,趣味橫生卻又縝密嚴謹。

在力求向我們講述物理新知識,加深對重要物理理論認知的同時,還採用了大量來自實際生活中,引人入勝的謎題和故事。

這讓物理知識不再代表著死記硬背的公式,也不再是艱澀難懂的概念,而是化身為幽默生動的故事,不僅讓我們產生濃厚興趣,還能學以致用。

點擊下方

每個人成長過程必讀的科普神作

選購數學科普正版讀物

嚴選「數學思維好物」

送給孩子的閱讀禮物 ?| 辦公室神器

有益孩子一生的玩具 ?| 居家高科技

走進數學:人物、趣談、科技、發展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數學建模 的精彩文章: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浙江人
如何讓8歲的表妹了解三角函數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