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收入影響孩子智商?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父母收入影響孩子智商?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最近,蜜絲懂看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研究,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調查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智商普遍偏低。

Why?背後真正的原因,可能跟我們想像中不一樣。本文會給你一個有趣的視角。

這一點也許是孩子「超越階層」的捷徑,想幫助孩子走得更高更遠?從出生起,你可以這樣做。

父母低收入=孩子低智商?

這個結論得到了心理學實驗的驗證:這是真的!

在20多年前,堪薩斯大學的兩名兒童心理學家李斯莉Todd Risley和哈特Betty Hart,曾對42個來自不同社會以及經濟背景的家庭進行了研究。

他們從孩子9個月開始,一直跟蹤記錄到3歲,重點考察了這些家庭共計數百小時的親子互動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智商普遍偏低。

但是,背後真正的原因,可能跟我們想像中不一樣。

低收入家庭孩子大腦開發不如高收入家庭的原因,並不是什麼物質原因、經濟原因,而是最簡單的,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方式

李斯莉和哈特研究了這些對話記錄發現:

父母接受過高等教育,來自於較好家庭背景的孩子,平均每小時接收2153個單詞量,而來自於靠領取社會救濟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平均每小時只接收616個單詞量。當他們到了4歲的時候,這樣的差距累計起來一共相差了3000萬個單詞量。

貧困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說話簡短而敷衍。而來自於富裕家庭的父母更傾向於與孩子交談不同的話題,鼓勵他們運用自己的記憶力和想像力。

研究人員發現,父母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多少對孩子有極大的影響。在接受研究的孩子中,經常與父母交談的孩子在3歲時的IQ測試分數更高。到了9歲和10歲時,他們在學校的成績也更好。

貧賤夫妻百事哀,低收入家庭生活的窘困與不順,使他們沒有足夠的精力和心情與孩子交流,即便交流語言也比較消極甚至粗鄙。

這樣孩子的大腦,每一天的發育都比語言豐富家庭的孩子大腦發育落後一些。

電視語言環境能取代父母嗎?

雖然讓兒童接觸到更多語言似乎是不難實現的,比如說讓他們看電視、聽有聲讀物、上網或者用智能手機,但無論內容多麼具有教育意義,都不會起到父母與孩子交談同樣的作用。在另一個研究中,就說明了這點。

研究顯示:面對面的互動讓孩子更容易學習!

研究人員對9個月大、來自於英語家庭的嬰兒進行測試。他們讓其中一部分嬰兒與說地道中文的導師進行互動,這些導師和他們做遊戲和給他們念書。而另一部分嬰兒則通過錄像觀看同樣的中文導師。還有一部分嬰兒只通過錄音收聽。經過12個月後,研究人員觀察他們對辨別中文相似語音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在辨別語音方面,通過面對面互動聽到中文和通過視頻和音頻聽到中文的嬰兒有很大的差別。通過互動聽到中文的嬰兒能夠像當地人一樣區分中文的相似讀音。而另一部分嬰兒,不管是通過視頻還是音頻聽到中文的都似乎沒有學習到這種能力。

父母的語言是一種被大家忽略的非常重要的免費的資源,但是因為它不可見、不可度量、不可買賣,所以我們覺得它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對於孩子的發育是至關重要的,我們應該如何跟孩子說話呢?

我們該如何跟孩子說話呢?

《父母的語言》一書的作者薩斯金德研究出了一套科學且便於操作的親子溝通方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參考一下:

,

1,共情關注(Tune in):

是指你和孩子要處在同一個語境中,他關注什麼,你就關注什麼。

比如母親給孩子洗澡時,可以和他談談沐浴液的氣味;一起玩積木的時候,說說積木的形狀。孩子的注意力保持不了多久,五分鐘就轉移,你也要跟著他轉移注意力,始終跟孩子在同一個語境下。

這種共情關注的方式可以讓孩子快速的學習。

2,充分交流(Talk more)

它可以讓孩子更好地掌握辭彙。

大人可以一邊做家務,一邊念叨手上乾的活兒:

「我在做飯,我用平底鍋來做飯,我放上油,打一個雞蛋。」

如果我們一邊煎雞蛋,一邊在解說自己煎雞蛋的過程,成年人聽著可能要瘋掉,但小孩子會把你的動作、你拿到的廚具跟辭彙一一對應起來,然後他才會聽到一個詞,立刻明白過來這個詞對應的是什麼東西、什麼事。

比如教孩子刷牙時,父母可以這樣說:

「到刷牙時間啦,我們誰先來?」

「找到你的牙刷!你的是紫色的,爸爸是綠色的。」

「現在我們要把牙膏擠到牙刷上。」

「來,一點點擠。幹得真棒!」

「好,現在準備刷牙了,開始刷吧,從上到下。還要刷刷舌頭。」

在這個過程中,要少用代詞,李奶奶就是李奶奶,不是她;我很喜歡你的畫,就是我很喜歡你的畫,而不是我喜歡它。

這種交流都是在當下語境中發生的。

3,輪流談話:

其實就是聊天。

你可以向孩子發起和展開一個話題,請注意要聊開放式的話題。如果你只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孩子用「是或不是」「對或不對」來回答,這對辭彙量的積累是沒什麼用的。開放式的交流會讓孩子開始獨立思考。

如果孩子要摸正在做飯的電飯煲,這時候你告訴他,電飯煲現在很燙,如果摸了會怎麼樣?孩子就會思考和聯想。而不能簡單的說:不許摸,會燙手。

開放式問題則能夠完美地實現「輪流談話」的目的。我們只需拋出「怎麼辦」和「為什麼」,就足以讓孩子在思維的世界裡天馬行空,獨立思考,最終逐漸地學會解決問題。

我們還可以跟孩子玩更多的字詞遊戲,如「好處..壞處..」,"雖然...但是..","不同...相同...",「因為,所以」, 我們來每人說一個樓梯的好處,和壞處,說下雨的好處和壞處,可以無限循環,字詞遊戲和輪流談話可以擴展孩子思維,目的讓他大腦不停轉動,對於思考解決辦法,提高處理社會衝突能力有很大幫助,

下次跟孩子一起洗澡的時候,也來試試3T原則吧:

共情關註:一個喜歡浴缸里滿是泡沫的孩子。

充分交流:「泡沫就像是一床巨大的白色被子。現在,看看你手臂上的泡沫,它們排成了直線的樣子。哇,你看,我找到了一個圓圓的泡泡島,它的四周環水。現在泡泡島靠近了你的手,但離你的腳趾還很遠。你看,它是圓的。你還能在水裡找到其他的圓形嗎?能找到正方形嗎?哈哈,有點兒難了吧,那兒有高山嗎?」

輪流談話:「看看,你滿手都是泡沫。這裡是不是有很多的泡沫啊?再看看泡沫的形狀是什麼樣的啊?對,它們是圓形的。看看泡沫中的肥皂,什麼樣子?長方形的樣子,對嗎?你的毛巾是正方形。現在,咱們把肥皂放在毛巾裡面。你看看,現在正方形里包含著一個長方形啦。」

4,數字時代的T:關掉它(Turn it off)

數字時代,屏幕正在搶佔人們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電子產品不能替代父母給予的互動和回應。

電子設備是共情關注的天敵,咱們在陪伴孩子時最好放下手機,同樣,不要總是把孩子放到電視機前,讓他看動畫片。

在有限的時間裡多給孩子一些高質量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很多家庭都有對孩子吼叫怒罵的習慣。最新研究發現,經常遭受吼叫怒罵的孩子,他們的學習能力大幅下降,腦子竟然會「受傷變形」!

《父母的語言》一書里認為: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能影響孩子學業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

為人父母,如果我們在和孩子說話時,能多一點點耐心去傾聽,多一點點共情心去理解,那孩子的人生也許會更快樂一點,更幸福一點!

父母的語言,其實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資源。

下次遇到這些問題時,不妨這樣說:

當孩子用哭來達到目的:

錯誤:就知道哭,哭有什麼用,再哭就不要你了。

正確:等你不哭了,我們再來解決問題。

孩子不想上床睡覺:

錯誤:這麼晚了還不睡,說了幾遍都不聽。

正確:睡覺時間快到了,是先洗漱還是講故事呢?

孩子出門前經常磨蹭:

錯誤:你還在磨蹭什麼哪,快點,聽見沒有!

正確:還有10分鐘就要出門了,你是現在穿好衣服還是拿在手裡?

當孩子說「不」的時候:

錯誤:你怎麼這麼犟,我是為你好,必須聽我的!

正確:你可以說「不」,但我想聽聽你的原因,這樣我才能理解你。

當孩子弄壞東西的時候:

錯誤:你怎麼這麼不小心,下次再也不給你買了。

正確:沒事的,有經驗下一次就不會弄壞了,我們一起看看能不能修好它。

跟孩子溝通時可以試試這4個溝通小方法:

1、用描述情緒代替不耐煩

把「你自己一邊玩去,不要來煩我」改為「媽媽/爸爸不是超人,累了也要休息,讓媽媽/爸爸休息一下好不好」;

2、用和諧的語言代替發火

比如「垃圾又到處扔,就知道給我添亂」改為「如果垃圾不扔進垃圾桶,家裡就變垃圾堆了哦」;

3、 用擬人化言語代替批評

比如「怎麼又不關冰箱門,真不長記性」改為「記得把冰箱門關上,冰箱裡面的酸奶很怕熱」;

4、用建設性語言代替嘮叨

比如把「怎麼又把水灑了」改為「和媽媽一起把桌子擦乾淨,下次要小心一點哦」。

如果說陪伴才是最好的愛,那這篇文章就是這句話最好的科學依據。

就算家境平庸又有什麼關係?

只要你內心富有,你的孩子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只要你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孩子就可能成為那個超越階層的人。

更多熱文

▲孩子,這樣成熟懂事的你,

一定很累吧?

▲「孩子竟讓我馬上死掉?」

別難過,他只是「詛咒敏感期」到了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真的勇士,敢於面對第二個孩子
「我願意為孩子去死,但有時候我也很想弄死他們……」